APP下载

基于纺织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建设举措与实践

2018-07-05刘呈坤孙润军郭西平张克英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纺织试点学院

刘呈坤,孙润军,2,郭西平,张克英,任 燕

(1. 西安工程大学 a.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b.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2. 陕西省2011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8)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陕西省《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陕西省教育厅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00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陕西省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高校院系是高校教育模式的基层决策和执行机构,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落实环节,起着上传下达和内外交流的枢纽作用。因此,从高校院系角度开展科学、有序、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对实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培养合格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我校(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配合学校贯彻落实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总结纺织工程和轻化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并于2016年7月成功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以下简称试点学院)建设单位。试点建设一年以来,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积极从各项配套政策上予以支持,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协作,积极按照既定实施方案要求,落实相关举措,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开展。

一、 学院作为培养主体,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

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现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院“十三五”教育教学整体发展规划,力求在纺织特色上下功夫,紧密结合西北纺织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纺织类创新创业人才。同时结合《陕西省属高校追赶超越之“创新创业教育”指标评价点细化表》,对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细化落实。

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各专业主任和实验中心主任通力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和实验中心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和引导作用,形成分工负责、协同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日常运行机制。

2. 成立指导服务机构

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实训平台、孵化平台建设的论证、评审及创新成果的学术评价,统筹全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及实践活动。

3. 出台激励政策和措施

试点学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双创”导师和学生的宣传引导,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包括《西安工程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组织管理及奖励办法》《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办法》《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高年级导师制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等,激发广大师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崇尚创新、全员育人”的文化氛围。

4. 制定创新培养机制

以试点学院学生为主体,其他二级学院学生协同,按照学院制定的招生选拔和运行机制(见图1)组建创新创业实践班。以项目为载体,严格把关项目开题、审核和选拔等过程。通过各种竞赛平台,让实践班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作品,从而不断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质量。

图1 试点学院创新创业实践班选拔和运行机制

二、 学生作为创新主体,加大创新创业教育配套建设

1.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试点学院通过自有师资培养与校外兼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选派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骨干教师培训班,有效提升“双创”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通过对学院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渠道培训,使教师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和重要性转化为自我的客观认识,由被动推动转化为主动进取。同时,实行试点学院与其他二级学院或试点学院与企业双导师制下的联合培养机制,积极聘请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成功创业者以及技术创新专家,以行业教师或企业教授的身份到试点学院兼职任教,或通过学院搭建的纺织启蒙论坛和纺织前沿论坛开设创新创业类讲座,通过企业家和学者的讲解,将创新创业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而课程体系又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试点学院面向经济社会和纺织行业发展需求,瞄准专业发展前沿,对比纺织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以专业认证为准绳,充分体现创新创业的重要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对跨学科、多元化的课程进行搭配设计,实现课程资源的渗透和融合,并通过结合纺织类专业特点,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对接,构建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包括纺纱、织造、化纤、染整、非织造及服装)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依托学校尔雅通识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以及管理学院开设的全校性创业管理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加深纺织类专业学生对于创新创业领域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3.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试点学院利用学校拥有的陕西省2011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纺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纺织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平台,以及院士基地、工程训练中心、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色纺色织创新工作室、轻化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校级平台,努力构建学校、学院、专业、实验室为一体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突出特色、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2]。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自主设置与之相配套的实践环节,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改进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大力支持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溢达全国创意大赛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组织的各种专业类学科竞赛等为载体,打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 创新创业学科竞赛

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是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为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设计、创造发明等提供可靠保障;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凸显学校育人效果、提高教学水平、扩大学校知名度的积极作用[3]。纺织行业内涵丰富,涉及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艺术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诸多学科和专业,我校正是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多层次发展的高等学校,学校立足于西部,服务于纺织服装行业和区域经济。为了结合校情,体现办学特色,突出行业创新教育,试点学院积极承办西安工程大学“互联网+纺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项目要求紧密结合我校的纺织主体特色,培育纺织产业基于互联网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纺织工业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

三、 企业作为需求主体,强化校企“产学研创”合作培养

1. 强化科研反哺,推进企业校内创新研发中心建设

企业作为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主体,校企双方通过有效对接交流,为扎实推进项目实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企业进入高校成立研创中心,就是打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通道的重大举措。我校和试点学院在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新型校企科研合作模式的指引下,积极推动更多规模企业在学校成立企业创新研发中心,学生既可以近距离感知企业的真正需求,体验创业的真谛,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和学校共同思考创新创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确定创新创业方向。

2. 依托校企合作,搭建校内毕业设计作品展示平台

为了展示纺织工程专业针织工艺与服装方向学生的毕业作品,激励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学院已连续举办三届“艾德维斯杯”和七届“金玉杯”针织服装毕业设计作品展示会。作品展示会的举办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又促使学生将艺术修养与服装设计相结合,不断开展创新实践。学院将在陕西省试点学院建设和学校配套经费的支持下,继续探寻与更多企业或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等模式,将展示内容拓展到学院的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等专业,为学生全方位打造更多的展示平台。

3. 通过协作共赢,加大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为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质量,学院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协同育人。特别是针对纺织工程和轻化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培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组建稳定的、结构合理的、由专职(学校教师)和兼职(企业工程师)导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学校导师定期赴企业检查学生实习进度,督促学生开展工作。同时,学院通过举办毕业班学生校外实习汇报会, 强化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

带作用,实现高年级学生实习经验分享和低年级学生提前感知的有效结合。

四、 结语

我校试点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重点,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让大学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完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全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校教育与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并完善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邱化民,呼丽娟.高校院系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7):54-58.

[2] 习智华,任燕,师文钊.轻化工程专业创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7,32(1):63-66.

[3] 陶剑飞,梁军.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高教论坛,2016(12):40-42.

猜你喜欢

纺织试点学院
澳洋纺织
初等教育学院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西行学院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