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盈余管理的动态研究

2018-07-05王汀汀李赫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衰退期成长期成熟期

王汀汀 李赫美

一、引言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涵盖了所有者、经营者、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契约关系,这些契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和经营者、经营者和中小投资者之间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往往拥有更多信息,在两权分离背景下,经营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动机利用信息优势有目的地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改变外部财务报告,即进行盈余管理。国内外大量文献从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等视角研究盈余管理,对应计盈余管理的研究尤为广泛,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利用真实经营活动来调增或调减会计报表盈余,其手段更为隐蔽,与之相关的研究近二十年来刚刚兴起。

生命周期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因素,Haire(1959)[1]提出可以从生物学 “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研究企业行为。企业生命周期包含了企业从创立之初,经历发展、成长、成熟和衰退的整个动态过程。虽然各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尽相同,但是不同企业在生命周期同一阶段有着一定的共性,研究企业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共性和差异,既有利于企业把握自身发展优势,明确战略定位与目标,又有利于监管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实际发展现状,更好地制定监管措施和投融资策略。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财务表现和行为差异,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对盈余管理各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分析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二、文献综述

(一)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文献中,公司治理层面的研究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稳固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健全的内部制衡系统可以有效控制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的程度。

一般认为,董事会能够监管企业的业务经营和战略管理行为,董事会越独立,对财务处理的监督效应越强,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低。其中,独立董事在识别企业盈余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2-3]。Jensen(1993)[4]指出董事会规模过大会增加代理成本,影响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效率,导致公司治理失效。另外,当董事长和CEO两职合一时,董事会对盈余管理的监管作用也会大大降低。

监事会作为企业行为监管的主力,在约束企业盈余管理方面理应发挥主要作用,但是关于监事会监管有效性的研究并没有得出统一结论。Firth等(2007)[5]支持了监事会在约束企业盈余管理方面的有效性,而李爽和吴溪(2003)[6]发现监事会并不能有效约束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孙亮和刘春(2010)[7]也认为国有企业监事会的监管作用存在无效性。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层面的重要组织架构,Demsetz和Lehn(1985)[8]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其盈余管理发生的可能性越大。Warfield等(1995)[9]认为高管持股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的方式来降低盈余管理程度。

管理层激励是解决企业代理问题的较优选择。李延喜等(2007)[10]研究发现,管理层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效应:利益趋同效应和机会主义行为效应。一方面,管理层激励可以有效改善委托代理问题,使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降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管理层激励可能诱发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增加自身利润。许多研究认为公司中两种效应同时存在的,在某些情况下,机会主义行为效应的影响会超过利益趋同效应(Bergstresser,2006)[11]。

(二)盈余管理与企业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发展与生物体成长有着相似的历程,都经历了出生、成长、成熟和衰亡等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的提出为企业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目前学术领域已有多种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现金流量符号法(Dickinson,2011)[12]、单一指标法(罗琦,李辉,2015)[13]和综合指标法(Anthony J.1992)[14]等。

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投融资需求、经营模式和外部监管水平都有所差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Liu和Ryan(2006)[15]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成长期企业存在正向应计盈余管理,衰退期企业存在负向应计盈余管理。国内研究也多针对应计盈余管理,张俊瑞和李彬(2009)[16]较早研究了企业生命周期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企业在成熟期较少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细分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向,企业在成熟期最少实施正向盈余管理,在成长期最多选择负向应计盈余管理方式。王云等(2016)[17]结论类似,认为成熟期的应计、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最低。刘阳和彭韶兵(2012)[18]发现IPO企业在上升期存在正向盈余管理,在下降期存在负向盈余管理。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影响效果在不同生命周期可能存在差异。管理层对企业的影响会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而发生变化,于忠泊等(2011)[19]发现,随着公司上市年限的不断增大,管理层受到媒体关注的压力随之增加,为降低压力改善经营业绩,管理层更有动机实施应计盈余管理。企业的股权结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但是直接研究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内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差异性的文献尚不多见,佟岩和陈莎莎(2010)[20]从企业价值角度分析企业生命周期对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发现相较于成熟期,成长期企业股权集中度的增加会提高企业价值。

综上,盈余管理主要受到内部监管、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等方面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会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发生变化。以往文献在考察盈余管理与生命周期的动态关系时,多从应计盈余管理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贡献在于加入真实盈余管理与生命周期的动态研究,从异常现金流、异常产品成本和异常费用三个方面细致度量真实盈余管理。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企业生命周期与应计盈余管理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在成立初期出于生产经营扩张等目的,资金需求量大,但此时企业尚未建立良好的声誉,融资约束大且融资渠道单一,无形中增大了融资难度,因此企业有强烈动机进行应计盈余管理,改善会计报表降低融资难度(张俊瑞和李彬)[16]。此外,与成熟期相比,成长期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严重,且外部监管水平较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不易被发现,这样一来成长期企业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进一步增大。成熟期企业具有相对稳定的营业利润收入,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渠道增多,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粉饰动机没成长期那么强烈,加之内外部治理机制的逐步完善,因此成熟期企业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较小。衰退期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减小,盈利能力下降,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信心慢慢丧失,融资约束开始增大,为避免陷入财务困境或破产重组,企业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对外呈现良好经营业绩。衰退期企业面临的外部监管和投资者关注度虽然也很高,但此时盈余管理被发现所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远没有破产严重,外部监管无法有效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衰退期较于成熟期,企业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企业在成长期和衰退期都有强烈动机进行应计盈余管理,但动因不同、影响因素各异,孰高孰低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经上述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1a:企业在成长期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比成熟期高。

假设1b:企业在衰退期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比成熟期高。

(二)企业生命周期与真实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真实经营活动来调节会计报表盈余的一种方式,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更具隐蔽性,不易被审计发现,但是真实盈余管理会改变企业现金流,影响未来的公司业绩。从资本市场动机考虑,成长期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且融资约束高,有强烈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来获取更多融资机会。成长期企业的销售规模和资金流动量都比较低,限制了应计盈余管理的实施,仅仅依赖应计盈余管理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因此企业会冒着未来现金流受损的风险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虽然真实盈余管理不容易被发现,但企业在成熟期已形成稳定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会对其产生负面冲击,严重影响公司业绩,综合来看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弊大于利,因此程度偏低。相比之下,衰退期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情况分析要复杂得多,一方面,衰退期企业较少担心真实盈余管理是否对未来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为维持企业生存及自身利益,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周晓苏和陈沉,2016)[21],另一方面,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偏高,由于衰退期资金紧张的缘故,企业会优先考虑应计盈余管理,因此对衰退期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难以做出比较。

经上述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2:企业在成长期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比成熟期高。

四、模型设计

(一)变量选定

1.企业生命周期。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中,现金流符号法广泛应用。现金流指标能很好体现企业的资金获取和营运能力,并且反映出战略投资的效率和风险,所以应用现金流指标来衡量企业生命周期,在研究企业财务行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采取 Dickinson(2011)[12]的划分方式,对企业的三类现金流进行符号组合,如表1所示,按照符号组合法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

表1 企业生命周期的现金流符号组合法

2.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有目的地操纵报表、调整业绩的一种行为,按具体操作方式可划分成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应计盈余管理是利用不同会计准则直接改变公司披露的会计报表,真实盈余管理是利用真实经营活动改变当期盈余,包括现金流操纵、生产操纵和销售操纵等方面。

在衡量应计盈余管理方面,本文选用扩展的Jones模型[22],具体如公式(1)所示。

在真实盈余管理方面,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23]的度量方法,通过公式(4)~(6)分别估计出异常现金流、异常产品成本和异常费用。

其中,CFOi,t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Si,t是销售收入,ΔSi,t是销售收入增加量。 残差项μi,t是操纵性的异常现金流(CFOEMi,t)。

其中,PRODi,t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等于销售成本与当期的存货增加额之和。残差项ωi,t是操纵性的异常产品成本(PRODEMi,t)。

其中,DISXi,t是酌量性费用,本文借鉴周晓苏和陈沉(2016)[21]的做法,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和来代替酌量性费用。残差项θi,t是操纵性的异常费用(DISXEMi,t) 。

真实盈余管理广泛使用上述指标来衡量,当出现负的异常现金流、正的异常产品成本或负的异常费用时,表明企业存在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当出现正的异常现金流、负的异常产品成本或正的异常费用时,表明企业存在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

本文采用Cohen等(2008)[24]的做法,根据指标符号计算出真实盈余管理总指标RMi,t,如式(7)所示:

3.公司治理。

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优化,重视信息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教师还需要提升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合理地运用该种技术开展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本文着重分析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权衡了指标全面性和相关性之后,选取董事会人数、独董比例作为董事会监管的代理指标,选取前3大股东持股比例代表股权集中度,选取管理层薪酬作为管理层激励的代理指标。

4.控制变量。

影响盈余管理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还有很多,包含宏观层面(如GDP增速、信贷供给量)和微观层面(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鉴于本文采取固定效应模型控制了以年份表示的时间变量,无需再加入年度宏观经济变量,因此本文从公司特征层面选取控制变量,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定义

(二)实证模型

模型一: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

模型一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间关系。其中,LIFE1i,t和LIFE3i,t是生命周期变量,explantory variblesi,t是公司治理层面的解释变量(董事会人数、独董比例、管理层薪酬和股权集中度),controlsi,t是公司特征层面的控制变量。

模型二: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

模型二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交互关系。 其中,explantory variblei,t∗LIFE1i,t和explantory variblei,t∗LIFE3i,t是解释变量与生命周期的交互项,反映了企业生命周期对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样本数据的处理过程为:一是剔除ST、∗ST、PT的企业;二是剔除上市不满3年的企业;三是剔除变量数据缺失的企业年度数据;四是剔除样本期内企业上市当年的数据;五是剔除生命周期阶段不连贯的偶然性偏误观测值,另外,考虑到有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可能直接从成长期过渡到衰退期,本文将这部分观测值包含在内[19];六是为避免极端值影响,对连续型变量做1%的 winsorize处理。最终得到8 073个观测样本。数据全部来自国泰安数据库。表3和表4分别展示了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3 按生命周期分组的变量描述性统计

续前表

表4 重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二)实证检验

1.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

本文对面板数据进行豪斯曼检验,结果支持固定效应模型。因为全部样本选自同一行业,所以回归模型只对年份进行控制,以成熟期(LIFE2)为参照组,加入企业生命周期变量(LIFE1和LIFE3)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第(1)~(3)列是应计盈余管理的回归模型,第(4)~(7)列是真实盈余管理的回归模型。从应计盈余管理来看,成长期和衰退期的系数显著为正,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成长期和衰退期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分别比成熟期增大了0.26%和0.48%,说明衰退期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大,成长期企业次之,成熟期企业最小,假设1a和假设1b得到验证。对应计盈余管理进一步分析,企业在成长期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大,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小,说明成长期企业急需增大账面盈余获取财务融资。衰退期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盈余管理程度都较大,一方面衰退期企业需要调增账面盈余来提高融资能力,另一方面衰退期企业有时需要提前确认费用调减当期盈余,以防止未来连续多期出现亏损,在我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会面临退市风险。

从真实盈余管理的回归结果来看,成长期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较于成熟期,成长期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但衰退期与成熟期的差异并不显著,假设2得到验证。

回归结果还显示出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效果。首先从管理层激励来看,管理层薪酬提高会显著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同时正向促进了应计盈余管理。一方面,管理层激励改善了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问题,提升公司未来业绩的共同目标促使经营者降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管理层激励诱使经营者为提高自身短期收益而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即机会主义行为效应。其次从董事会监管来看,董事会人数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说明董事会对真实盈余管理有一定的监管作用。

为防止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对模型进行VIF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5 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

表6 VIF检验结果

2.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

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动态分析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效果,加入企业生命周期与公司治理因素的交互项,分析生命周期对各因素的影响是否有调节作用,结果见表7。

管理层薪酬与生命周期的交互项系数显示,成长期和衰退期显著强化了管理层薪酬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说明管理层在企业衰退期存在明显的机会主义行为,他们有强烈动机进行应计盈余管理来提高自身薪酬;成长期显著弱化了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说明管理层激励在企业成长期的利益趋同效应不明显,成长期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尚不能充分发挥出管理层激励的正面效果。

股权集中度对真实盈余管理产生负向影响,说明股权集中度提高对真实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地,交互项系数显示,相较于成熟期,成长期和衰退期减弱了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说明成熟期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最有利于发挥大股东的监管效应。

董事会对真实盈余管理有一定的监管作用,但是总体看来企业生命周期对董事会监管的调节效果并不显著。

表7 企业生命周期、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

(三)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结果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首先,在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时采用异方差稳健标准误,使得到的参数估计量为有效估计量,从而保证显著性检验的有效性。回归结果显示成长期和衰退期对应计盈余管理仍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成长期对真实盈余管理仍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其次,为防止模型中交互项引起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按生命周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组进行回归,结果详见表8。企业在成长期和衰退期,管理层薪酬对应计盈余管理有正向影响,在成熟期对应计盈余管理有负向影响,说明相较于成熟期,成长期和衰退期增强了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另外,成长期减弱了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而衰退期加强了抑制效果。同理,成长期和衰退期削弱了大股东、董事会对盈余管理的监管作用。整体看来与前述结论大致相同。

表8 企业生命周期、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的分组回归

六、结论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对象,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动态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是否发生变化。

研究发现,衰退期企业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最高、成长期次之、成熟期最低,进一步区分应计盈余管理方向后发现,成长期企业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大,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小;另外,企业在成长期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大。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管理层激励会强化应计盈余管理,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相较于成熟期,成长期的强化效应更显著,但抑制效应减弱。股权集中度提高对真实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并且这一抑制作用在成熟期最强。董事会对真实盈余管理也有监管效应,但企业生命周期对其调节效果并不明显。

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外部审计机构和监管部门审查企业会计信息,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财务表现,降低投资损失。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其一,国家法律部门应完善与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体系,提高企业道德风险等行为的违法成本,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成熟,为金融业创造一个公正透明的交易环境。其二,公司内部治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加强外部治理和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分析师和审计机构的外部监管作用。其三,金融市场各方参与者要清楚认识到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生命周期特征,投资者和外部监管者要重视企业在成长期和衰退期的财务信息披露,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风险应对工作。

本文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在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方法上,本文选用了最常用的现金流符号组合法,但是企业生命周期十分复杂,加入其他因素改进现金流符号法可能会更符合现实;其次,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融资需求、外部监管的角度进行分析,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经济业务跨期交易等复杂因素尚未考虑在内,这些都是本文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

[1]Haire M.Biolog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History of the Growth of Organizations:Modern Organizational Theory[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59.

[2]张逸杰,王艳,唐元虎,蔡来兴.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J].管理评论,2006(3):14-19.

[3]胡奕明,唐松莲.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 [J].管理世界,2008(9):149-160.

[4]Jensen M.C.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Journal of Finance,1993(48):830-881.

[5]Firth M.,Fung P.M.Y.,Rui O.M.Ownership,Two⁃tier Board Structure,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7(26):463-496.

[6]李爽,吴溪.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与监事会态度——评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J].审计研究,2003(1):8-13.

[7]孙亮,刘春.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制约作用——以所有权性质为背景的经验分析 [J].金融评论,2010,2(3):65-72.

[8]Demsetz H.,Lehn K.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Causes an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5,93(6):1155-1177.

[9]Warf i eld T.D.,Wild J.J.,Wild K.L.Managerial Ownership,Accounting Choices,and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20):61-91.

[10]李延喜,包世泽,高锐,孔宪京.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J].南开管理评论,2007(6):55-61.

[11]Bergstresser D.,Phillippon T.CEO Incen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0(3):511-529.

[12]Dickinson V.Cash Flow Patterns as a Proxy for Firm Life Cycle[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6):1969-1994.

[13]罗琦,李辉.企业生命周期、股利决策与投资效率 [J].经济评论,2015(2):115-125.

[14]Anthony J.H.,Ramesh K.Association between Accoun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Stock Prices:A test of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2,15(2-3):203-227.

[15]Liu C.C.,Ryan S.G.Income Smoothing over the Business Cycle:Changes in Banks’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Provisions for Loan Losses and Loan Charge⁃offs from the Pre⁃1990 Bust to the 1990s Boom[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6,81(2):421-441.

[16]张俊瑞,李彬.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预测,2009,28(2):16-20.

[17]王云,李延喜,宋金波,马壮.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盈余管理方式研究——基于债务契约理论.管理评论,2016(12):75-90.

[18]刘阳,彭韶兵.IPO、盈余管理与企业生命周期 [J].厦门大学学报,2012(5):107-115.

[19]于忠泊,田高良,齐保垒,张皓.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 [J].管理世界,2011(9):127-140.

[20]佟岩,陈莎莎.生命周期视角下的股权制衡与企业价值 [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1):108-115.

[21]周晓苏,陈沉.从生命周期视角探析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J].管理科学,2016(1):108-122.

[22]Jones 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2):193-228.

[23]Royc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35-370.

[24]Cohen D.A.,Dey A,Lys T.Z.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猜你喜欢

衰退期成长期成熟期
AB创新医疗科技企业成长期策略与思考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虚拟现实将于2020年进入相对成熟期
股权激励在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各阶段的运用
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战略选择
短生命周期产品衰退期订货策略研究
碳会计或将开启“成长期”
论美国动画电影叙事风格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
初创及成长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