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盈余管理动机、方向与公司未来业绩
——来自沪市A股经验证据
2018-07-05许文静王君彩
许文静 王君彩
一、引言
应计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应计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判断空间,调整或隐瞒企业对外报告的真实业绩,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Dechow等,2000[1])。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业绩影响的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程度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差异,但现有研究大多是在某项特定的经济活动中(如股权再融资、IPO)考察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王福胜等,2014[2])。同时对于非特定经济业务的大样本研究①本文非特定经济业务的大样本研究,指研究样本不具体针对或仅局限于某项特定的经济业务(如IPO或者股权再融资的样本等),而是涵盖各类经济业务的全样本。,目前较少关注和区分不同盈余管理动机、方向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差异。Hribar and Nichols(2007)[3]指出依据对会计盈余调整方向的不同,盈余管理可分为正向盈余管理(调高盈余)和负向盈余管理(降低盈余)。盈余管理不同方向体现了管理者的不同动机,如果仅考虑盈余管理的方式、程度,而不考虑盈余管理的方向,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笔者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非特定经济活动中的大样本数据,并进一步区分应计盈余管理动机和方向的不同,研究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拓展盈余管理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
二、文献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基础
Healy和Wahlen(1999)[4]指出,在财务报告编制的过程中,盈余管理不仅仅包含管理层通过会计选择和判断调整财务报告结果的行为,也包含通过规划和构造交易而改变财务报告结果的行为。上述概念界定中,按照盈余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在实际交易或经济业务发生后,利用会计选择和判断空间对公司盈余进行的调整;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涉及对真实交易和业务活动的操控。本文的研究将主要关注于应计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不改变公司的实际经济活动,对公司实际的现金流也不产生影响;它仅改变了公司的实际总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情况,对公司的整个存续期间而言并没有差别(魏明海,2000[5])。
目前关于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经济业务中,如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前会倾向于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来提高报告盈余,而后发生应计利润的反转,导致公司未来业绩的下滑(Chaney等,1995[6];Ran⁃gan等,1998[7];Teoh等,1998[8];DuCharme等,2004[9])。国内股权再融资过程的应计盈余管理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陈小悦等,2000[10];陆宇建等,2003[11];张祥建等,2005[12];陆正飞等,2006[13])。还有研究检验了IPO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IPO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国外研究表明,更高的会计盈余会产生更高的股票发行价(Teoh等,1998[14]),从而IPO前公司有强烈的动机利用会计处理的灵活性,提高股票发行期间的盈余水平(De⁃chow等,2000[1]);然而公司上市后会由于应计利润的反转,出现经营业绩大幅滑坡的现象(Teoh等,1998[14])。国内陈祥有(2010)[15]研究表明,公司在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后经营业绩下降幅度就越大。对于非特定经济业务的大样本研究,王福胜等(2014)[2]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应计盈余管理对未来短期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但该研究中没有考虑和区分样本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和方向的不同,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差异。
综上,目前多数针对特定经济业务的研究,无论是股权再融资,还是IPO研究,都集中在正向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较少关注负向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其对公司未来业绩影响;同时少数针对非特定经济业务的大样本研究,没有关注盈余管理动机和方向的不同对公司未来业绩影响的差异。本文将基于非特定经济业务的大样本研究,同时区分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和方向,研究其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差异。
(二)盈余管理动机、方向与公司未来业绩关系阐述及假设提出
不管是正向盈余管理还是负向盈余管理,由于人为操纵的应计盈余只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并不会影响公司整个存续期间的实际盈余,因而在本期操纵的盈余必然会在以后期间发生应计反转(Dechow等,1995)[16],但未来反转的时间、速度及反转目的会由于盈余管理动机和方向的不同而不同,进而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同影响(边泓等,2016)[17]。
1.正向盈余管理及动机与公司未来业绩关系阐述及研究假设。
企业进行正向盈余管理发生在其实际盈余水平低于预期需要达到的盈余水平的目标值。在我国,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规避或迎合证监会的监管制度,具体包括提高盈余避免亏损以保住上市资质,或提高盈余以达到上市条件或达到股权再融资的门槛等(张昕等,2007)[18]。上述盈余管理动机一般仅发生在企业存在相应行为需求的期间,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即企业实施正向盈余管理的行为具有短时和非持续性的特点。动机一旦达成,管理者当期人为提高的应计盈余水平会在紧随的未来期间向低水平方向进行反转,从而导致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下降。同时已有研究也证实,含在上述动机中的为达到股权再融资门槛或IPO条件而实施正向盈余管理的公司,其未来经营业绩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6-15]。 综合上述分析,针对非特定经济业务的大样本,不管是基于上述何种动机实施正向盈余管理,都会导致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下降,即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
假设1:公司当年利用应计项目实施正向盈余管理,将会降低公司未来经营业绩。
2.负向盈余管理及动机与公司未来业绩关系阐述及研究假设。
对于负向盈余管理,在已有的研究中,负向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 “洗大澡”①“洗大澡”指在会计盈余为负值的情况下盈余还会表现出明显的 “稳健”特征,以便为下一年度盈余的大幅反转做准备。和 “平滑收益”②整体而言,平滑收益应包含正向、负向盈余管理两种可能。依据已有研究结论,平滑收益并非我国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但其包含在负向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中,故本文对于平滑收益动机界定在负向盈余管理范围内。两种(边泓等,2016)[17]。为避免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暂停上市或退市,已经面临严重亏损的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洗大澡”的方式在当年一亏到底,以便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做准备,因而这种负向盈余管理的未来反转速度快,时间早,公司未来业绩短期内会提高。同时Leuz等(2003)[19]研究发现,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运用应计项目平滑公司各期报告盈余的行为。为使报告盈余呈现出持续平稳态势,基于负向盈余管理的收益平滑,公司会在实际经营情况较好的年份,通过对收入的推迟确认以及对费用的提前确认等方式人为地平滑处理会计盈余,以保障收益不产生较大波动。同时为平滑收益而实施负向盈余管理已积累的成果,需要在未来经营业绩不佳的年度转回,而非在下一年度立即转回,以保障未来收益与当期收益的相似性。即在这一动机下,为维持各期收益的稳定性,防止利润的大幅波动,推迟确认的盈余在未来经营业绩不佳的年度反转,将不会显著地提高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同时公司在后续经营业绩上升的年份,将会继续推迟确认部分盈余,但也不会显著地降低未来经营业绩。本文将主要研究平滑收益动机的负向盈余管理③本文研究期间对样本公司负向盈余管理动机划分结果显示:负向盈余管理的公司90%集中在收益平滑动机,“洗大澡”动机的公司数量极少,故本文仅针对平滑收益动机进行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2。
假设2:公司当年为平滑收益而实施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不会显著提高或降低公司未来经营业绩。
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研究盈余管理动机、方向对公司未来业绩带来的影响,本文以沪市A股2010年、2011年、2012年上市公司为基期研究样本④依据本文研究期间可获得的最新年报数据为2016年,由于未来业绩选取4年,据此选取最近的三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为研究基期。,以其后续四年间的业绩作为未来经营业绩考察的时间跨度,并对样本公司进行了如下剔除:一是数据不全的样本;二是行业观测值小于10的行业样本;三是金融保险行业样本;四是研究基期和后续四年期间不同时出现的公司。在对样本公司变量进行了Winsorize上下1%的缩尾处理后,最终得到的总体样本观测值为1 741个,其中进行了正向盈余管理的样本公司数为972个,进行了平滑收益负向盈余管理的样本公司数为769个。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Eviews8.0软件。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目前国内外研究文献对经营业绩的衡量基本上采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陈祥有,2010)[15],本文采用研究基期后续年份的总资产收益率ROAi(t+n)作为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衡量指标。
2.解释变量。
大量研究均证明了经修正的Jones模型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的测试非常有效,是最有解释力度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本文以修正的Jones模型(Dechow等,1995)[16]计算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DA,作为衡量应计盈余管理的指标。首先,依据下述式(1)计算出总的应计利润TAit;其次,依据下述式(2)对总体研究样本进行分行业、分年度回归,取得参数α0、α1、α2;再次,将α0、α1、α2代入式(3),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it;最后,利用式(4)估计操纵性应计利润DAit。
上述计算式(1)~式(4) 中INit为i公司在第t期的净利润,CFOit为i公司在第t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ΔREVit为i公司在第t期营业收入的变动额,PPEit为i公司在第t期固定资产的原值,ΔRECit为i公司在第t期的应收账款的变动额,Ait-1为i公司在第(t-1)期的期末总资产。
3.控制变量。
鉴于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已有研究文献(Bens等,2002[20];Gleason等,2000[21];Berger等,2006[22];王福胜等,2014[2];蔡春等,2013[23]),本文对以下变量进行控制:SIZE代表公司规模,以期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衡量;LEV代表公司偿债能力,以资产负债率指标衡量;ROAit为总资产收益率,代表公司基期盈利能力;GROWTH为营业收入增长率,代表公司成长性;TURN为总资产周转率,代表公司营运能力。
表1给出上述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相关控制变量的界定。
表1 变量界定
(三)模型设定
本文构建了式(5)的多元回归模型来检验假设1和假设2。
在式(5)ROAi(t+n)中,t代表基期年份,n的取值依次为1、2、3和4。ROAt表示样本公司基期业绩,ROA(t+1)、ROA(t+2)、ROA(t+3)、ROA(t+4)逐一代表样本公司在未来四年的经营业绩。
为了检验不同动机和方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上述模型在回归时按照解释变量DA正、负的不同,分为正向盈余管理组和负向盈余管理组分别回归。其中负向盈余管理组中剔除了ROA<0的具有 “洗大澡”倾向的样本公司①Elliott(1988)、张然等(2007)、王建新(2007)、江伟等(2015)均采用亏损来衡量具有 “洗大澡”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同时借鉴边泓等(2016)[17]的研究,采用操纵性应计利润DA<0,同时ROA>0的样本公司来衡量为平滑收益而实施负向盈余管理的公司。
四、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全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 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2ROA均值统计结果显示,与研究基期相比,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均低于研究基期,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从DA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DA的均值和中位数均为正,表明实施正向盈余管理的公司数量及实施程度均大于实施负向盈余管理的公司,整体上呈现出正向盈余管理特征。
按照解释变量DA正、负的不同,将全部样本分为正向盈余管理组和负向盈余管理组。正向盈余管理组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表3。
表3 正向盈余管理组描述性统计
表3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与研究基期相比,样本公司未来4年的业绩ROA均值及中位数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即进行了正向盈余管理的公司未来经营业绩整体下滑,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假设1;同时5年间经营业绩均值的降幅较大,最大降幅达到0.023 6。
负向盈余管理组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表4。
表4 负向盈余管理组描述性统计
表4结果显示,与研究基期相比,后续4年间ROA并没有呈现出由于负向应计盈余反转带来的未来业绩上升;同时与正向盈余管理组相比,样本公司5年间经营业绩变化较为平缓,均值最大降幅为0.014 9,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平滑收益的动机。
(二)多元回归分析
首先为检验假设1,分别以未来4年的经营业绩作为因变量,对正向操控性应计利润DA以及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详见表5。
表5 正向盈余管理组回归结果
表5的回归结果显示,研究基期进行了正向盈余管理的公司,其未来3年经营业绩所对应的解释变量DA的系数均为负数,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未来第4年经营业绩对应的解释变量DA的系数仍为负,但不再显著。回归结果表明当公司管理层通过应计项目向上操纵盈余时,由于应计利润的后续反转,降低了公司未来期间的业绩,长期来看这种负面影响会减弱,假设1得到了验证。
下面检验假设2,以未来经营业绩作为因变量,对负向操控性应计利润DA以及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详见表6。
表6 负向盈余管理组回归结果
表6回归结果显示,研究基期实施了平滑收益的负向盈余管理公司,其未来4年经营业绩所对应的解释变量DA的系数均为负,且均不显著。回归结果表明公司为平滑收益向下操纵应计盈余时,不会显著提高或降低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假设2得到验证。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以营业利润代替净利润重新计算解释变量DA,同时将控制变量中的SIZE界定为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LEV界定为长期负债率,区分正向、负向盈余管理组分别进行上述的回归,稳健性检验结果详见表7。其结果也验证了研究假设1和假设2的成立,正向盈余管理组未来3年经营业绩对应DA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负向盈余管理组DA的系数均不显著。
表7 稳健性检验结果
续前表
五、研究结论
目前在关于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业绩影响的已有研究中,针对非特定经济业务的大样本研究较少,同时没有区分盈余管理动机和方向的不同对业绩影响的差异。本文对应计盈余管理动机、方向与公司未来业绩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三者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以沪市A股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市公司为基期研究样本,区分应计盈余管理的不同动机和方向,实证检验了不同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如下:公司为扭亏、达到上市条件或股权再融资门槛而进行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显著降低了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公司为平滑收益而进行的负向盈余管理,不会显著提高或降低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动机和方向的应计盈余管理会由于后续应计反转的时间、速度及反转目的的不同,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不同影响。本文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盈余管理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
[1]Dechow P M,Skinner D.Earnings Management:Reconciling the Views of Accounting Academics,Practitioners,and Regulators[J].Accounting Horizons,2000,14(3):235-250.
[2]王福胜,吉姗姗,程富.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视角 [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2):95-106.
[3]Hribar P,Nichols D C.The Use of Unsigned Earnings Quality Measures in tests of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7,45(5):1017-1053.
[4]Paul M Healy,James M Wahlen.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Accounting Hori⁃zons,1999,13(4):365-383.
[5]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J].会计研究,2000(9):37-42.
[6]Chaney P K,Lewis C M.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irm Valuation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995(1):319-450.
[7]Rangan S.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50(1):63-99.
[8]Teoh S H.,Welch I,Wong T J.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Underperformance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50(1):101-122.
[9]DuCharme L L,Malatesta P H,Sefcik S E.Earnings Management,Stock Issues and Shareholder Lawsui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4,71(1):27-49.
[10]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J].经济研究,2000(1):30-36.
[11]陆宇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配股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03(6):47-51.
[12]张祥建,徐晋.盈余管理、配股融资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 [J].经济科学,2005(1):56-65.
[13]陆正飞,魏涛.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与真实业绩滑坡 [J].会计研究,2006(8):52-59.
[14]Teoh S H,Welch L,Wong T J.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Long⁃Run Market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8,53(6):1935-1974.
[15]陈祥有.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 [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31(1):62-65.
[16]Dechow M.P,Sloan R.G,Sweeney A.P.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Review,1995,70(2):193-225.
[17]边泓,贾婧,张君子.会计盈余激进度反转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 [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30(2):34-53.
[18]张昕,任明.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比较研究 [J].财经问题研究,2007(11):83-86.
[19]Leuz C D,Nanda,Wysocki P D.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nvestor Protection: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9(3):505-527.
[20]Bens D A,Nagar V,Wong MHF.Real Investment Implications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 Exerci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40(2):359-393.
[21]Gleason KC,Mathur LK,Mathur I.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Capital Structure,and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European Retail⁃er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0,50(2):185-191.
[22]Berger AN,Patti EBd.Capital Struc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A New Approach to Testing Agency Theory and an Application to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6,30(4):1065-1102.
[23]蔡春,李明,和辉.约束条件、IPO盈余管理方式与公司业绩——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 [J].会计研究,2013(10):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