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的绿色堡垒
2018-07-05胡利娟
文/本刊记者 胡利娟
作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之一的长江,水土流失面积从50年代的3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90年代初的56万平方公里,仅金沙江流域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就达2.6亿吨。
曾经满目荒山、满江漂木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为此,1998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停止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的采伐,由此拉开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的序幕,开启我国保护天然林的万里征程,重点是严格保护大江大河源头、生态脆弱地区的天然林。
而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的云南省,地处长江、珠江等国内重要河流和湄公河、萨尔温江、红河、依洛瓦底江等国际重要河流的源头或上游,是我国重点林区省份之一,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生态区位重要,国际影响巨大。
特别是属于长江、金沙江上游的云南省丽江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其特殊的生态区位优势则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云南省林业厅天然林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韩卫卫所说,两个地方除了生态区位优势特殊之外,其气候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并且企业转型方面做的尤为突出,开发旅游等非木质产业,不仅使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促民增收,还提高了老百姓自发自觉自治森林的意识,形成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据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天保工程实施20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34261.78平方公里,比1999年减少了7072.22平方公里,每年减少进入河流的泥沙量980万吨。
构筑,斧锯下山入库锄头上山种树
6月1日,蓝天白云下,我们乘坐的汽车在逶迤的盘山公路上行进,此次目的是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的小中甸红山亚口采伐点。
看着两边郁郁葱茏的山林,小中甸国有林场职工罗化英颇为自豪地讲,这里也有她的辛劳。2000年参加工作的她到现在对种树仍记忆深刻,“太艰苦了,背水种树,每天每人挖坑栽植树木400棵。累得大伙儿都盼着太阳快下山,锄头赶紧坏。”
红山亚口原来是中甸国有林场的一个采伐点,大量林子被采伐。在右边山坡上,至今年还能看到一些旧伐桩,都是当时采伐后留下的痕迹。
“如今所看到的幼树都是采伐迹地更新保存下来的幼树。”罗化英介绍说,自己左手边大片的云杉人工林面积有13000亩,是红山林场上世纪80年代初,采伐迹地人工更新的云杉林,树龄达到30年,郁闭度达到了0.9。
罗化英指着右手边山上的山林说,这是1998年进行过的第一次人工造林3800亩,成活率不高,在20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又再次进行人工造林重造2700亩,主要以云杉树为主。后来经过连续两三年补植补造,苗木成活率大大提高。“真是不容易呀,10多年才长成了这片林子。”
紧接着,与林相伴16年的藏族护林员张全春告诉我们,他每天早出晚归,徒步18公里巡山护林,管护面积一万多亩,随着带着囊和白水,饿了就吃一口。“太远了赶不回来”。
张全春每月工作22天,平常除了巡山护林外,还要向大家宣传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知识,提高大家爱林子的意识,严防偷挖药材、野生动物贩卖等。“现在基本上没有盗伐木材现象。”
迪庆藏族自治州林业局副局长和向城说,天保工程实施二十年,全州封存采伐工具,做到斧锯入库、锄头上山,实现了“少砍树、多栽树”。并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恢复措施,森林蓄积量由原来的2.27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7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65.4%增加到现在的75.03%,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
2016年森林资源表明,迪庆州林地面积191.556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2.62%;全州森林覆盖率75.03%,远远高于全省59.30%的平均水平。
无悔,把青春年华献给美丽事业
“从18岁到28岁一直在林业基层工作,林家铺子的人,都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最美丽的事业。”云南省丽江市林业局局长沙玛阿嘎笑着说。
作为长江上游的绿色堡垒,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中部,金沙江中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部,相对海拔高差4581米,金沙江流经区域615公里,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
大家对到丽江旅游的热情是众所周知的,让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那里的绿水青山,尤其是集雄、奇、险、秀于一身,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玉龙雪山。
细雨蒙蒙中,眺望远方,只见林木葱郁,生机盎然,绿水长流,给玉龙雪山增添无穷魅力的同时,仿若一幅晕染的水墨画,令人着迷,印象深刻。
然而,这座与丽江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金山银山,却离不开一群“森林卫士”“忠诚守护者”,正是有了他们默默无闻、辛劳无私的付出,才有了丽江人的“真金白银”。
“林二代”、今年52岁的邓啓飚就是其中之一。
“天保之前,接父辈的班扛起斧头将森林采伐的工种干了个遍。”现在黑白水林业局甲子天保所工作的邓啓飚介绍说,从1983年到1994年停止采伐期间,因不怕累又能吃苦,自己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砍树人。实施天保工程后,角色转变又成了种树人、护林人。
邓啓飚告诉我们,甲子天保所是与玉龙雪山景区联系最紧密的,景区公路以上属于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范围,而公路以下就是他们的管护林地。全所11名管护员管护着13.41万亩森林。“管护区内一草一木都关乎玉龙雪山这个5A级景区,责任十分重大。大家都是一心一意护好林,只有保护好丽江的青山才能让绿水长流,美景常在,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秀丽的玉龙雪山,不仅是风景名胜区,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丽江人的生命之源。
“1999年3月4日,一场山火,让昔日满目苍翠的森林,瞬间变成了灰炭。”黑白水林局白沙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所所长龚乐云介绍说,森林是涵养水源的重要载体,烧毁了森林,就等于断送了丽江的生命之源。
2001年,黑白水林业局拉开了造林序幕,决心让那被火烧焦了的山坡重新披绿。而这一片总面积14080亩的人工林,就是该局实施天保工程历时4年竖起的一座绿色丰碑。
如今,新绿、枯黑、深绿,植被由矮变高、由密变疏,密密麻麻的云南松已遍布山脚的各个小山头,与远方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遥相呼应。
发展,破“独木之撑”变生态旅游
有了绿水青山,才有美丽家园。
天保二十年,丽江不仅实现了从森林采伐到生态保护、生态文明的飞跃,还让昔日满目创伤的“东部林区”变成令人向往的著名旅游风景区,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到这里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绿色是底色,生态为本色。”丽江市市长郑艺强调,丽江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因为这里有“养眼的蓝天、养肺的空气、养生的食品、养心的环境。”
统计显示,2017年丽江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20万人次,比1997年的172.8万人次多334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8亿元,比1997年的9.47亿元多598.53亿元。林业总产值从1997年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4亿元,形成了以核桃、花椒、油橄榄、青刺果为主的生态产业基地474万亩。
不仅是丽江,在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迪庆州“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殊气侯以及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生物、水能、畜牧、旅游、矿产等优势资源。
“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一大亮点。”和向城表示,其有效改变了地方财政“独木支撑”的局面,走出了一条不靠砍木头发展经济的新路子。
众所周知,普达措是唯一一家被定为“国家公园”试点的景区。而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则是普达措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普达措旅业分公司员工郭华,自1990年进入碧塔海保护所以来,在天保工程实施的20年间,见证了碧塔海、属都湖从传统的粗放式林业保护到现在的有序保护生态模式的转变。
郭华讲,最大的特点就是,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为大家提供生态旅游休闲的同时,还通过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让他们获得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技能,转变观念,并通过提供生态旅游服务,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用于社区发展、保护管理和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
据统计,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全年游客接待人数分别为109.7万人、125.5万人和108.7万人,年均旅游门票收入2亿多元。每年6-10月为全年接待高峰期,近三年逐月接待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8月,为298918人/月,日均最高值约为12000人/日。
天保工程二十年,以前靠山吃山是砍树,山秃了,人穷了;现在靠山吃山是养树,山绿了,人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