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话语标记语“呵呵”在网络会话中的语用功能及语义变化
2018-07-04张萌萌
【摘要】网络聊天已成为人们日常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用语因其趣味性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呵呵”作为网络词汇,被人们大量使用。如今网络聊天使用的“呵呵”已不仅是模拟笑声的拟声词,而成为具有嘲讽、敷衍等语义的话语标记语,其意义也更加丰富。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呵呵”;网络会话;语用功能;语义变化
【作者简介】张萌萌(1993年-),女,蒙古族,辽宁阜新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网络聊天中,会话双方常常看不到彼此的表情,只能借助文字推断对方的情感态度。而“嗯嗯”“嘻嘻”“嘿嘿”等双音节词因其拟声效果,常常能够诙谐地传递交谈双方的情感,而受到网友的青睐。相比其他双音节词,“呵呵”的使用频率更高,范围更广,意义也更丰富。本文对“呵呵”的语用功能和语义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使用网络词语,更好地表达情感,实现交际目的,同时也希望引起人们对双音节词语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二、话语标记语“呵呵”的语用功能
1.话语标记语“呵呵”。话语标记语,即“传统语法所称的小品词、语气词或叹词等虚词”(李成团 2008)。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在交际中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话语标记语并不对话语的真值条件产生影响,也不构成话语的语义内容,而是对话语理解起引导或制约作用(张京鱼、杨亚杰 2014)。话语标记语与说话时的情景有关,具有一定的情感功能或表达功能(冉永平 2003)。从语法角度来看,“呵呵”是对笑声的模拟,是拟声词。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看,“呵呵”为话语标记语。如例句:
例(1) 呵呵,你在干什么呀? 例 (1)你在干什么呀?
上面两个例句并不因是否存在“呵呵”而有不同的命题意义。但例句(1)比例(1)多出一个“呵呵”,在语境上更加轻松、随意。此时,“呵呵”一词为话语标记语。
2.“呵呵”的语用功能。“呵呵”作为话语标记语,在会话中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通过对“呵呵”在会话中的功能分析发现,其语用功能主要有三种。
(1)话轮转换功能。话轮是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会话分析的核心(梁咏婷 2014)。会话从根本上讲是一项话轮转换活动,一个话轮里至少且只能有一个人说话,且发话人的角色需不断交替变换才能使会话进行下去(Sacks et al.1974)。如例句:
例(2) A: 呵呵,你还在赶作业吗? B :对呀!
例(3) A:你知道他怎么了吗? B :这个嘛,呵呵,让我告诉你。
例(4) A:我的情况就是这些了,呵呵。 B :那说说我吧。
例(2)的“呵呵”位于句首,营造一种轻松、随意的会话气氛,避免生硬和突兀,并提醒对方在心理上做好开始话题的准备。此时“呵呵”具有开启话题的作用。例(3)“呵呵”位于两个小句的中间位置,表明自己的话没说完,还有剩余部分要继续。这里“呵呵”表示停顿,有维持谈话,保留话语权的作用。例(4)“呵呵”位于句尾,表明自己的话说完了,是话语结束的符号。这里“呵呵”为对方提供话语权。
(2)语气缓和功能。“呵呵”作为话语标记语,可以适当缓和交际氛围,维护双方的面子。
例(5) A: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B:就问问啊,呵呵。
例句中 B 在冒犯了 A 之后,用“呵呵”来安抚对方情绪,起到缓和谈话氛围,调节交际关系,维护双方面子的作用。
(3)表态功能。“呵呵”一词可对问题进行应答,反映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呵呵”最常见的功能。
例(6)A: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B:呵呵,您说得没错。
例(7)A:他这次考砸了。 B:他也有考砸的时候,呵呵。
例(8)A:这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倒不如去学一门手艺 B:呵呵。
例(9)A:听说你和老王打了一架? B:呵呵。
例(10) A :最近工资涨得特别快,都不知道怎么花了。 B : 呵呵。
例(6)“呵呵”表达了一种积极的回应态度,是对说话人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呵呵”常常结合支持性信息,不单独出现。例(7)表现出一种“原来他也会考砸”的幸灾乐祸的意味。例(8)的语境是老师(A)建议学生去学一门手艺,家长(B)回答的“呵呵”意思很模糊,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既可理解为认同老师的看法(“呵呵,您说的有道理”),也可理解为不赞同老师的说法(“呵呵,谁说我儿子学不出名堂?”),还可解读成父亲对儿子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这种模糊回应的用法很常见,可用来巧妙回避尴尬的问题。例(9)“呵呵”一词就表明说话人对话题的抗拒心理,表示不想就这个话题多说什么。随着人们对“呵呵”使用范围和频率的增加,其在表态方面又增添了一种抵触的情感。如例(10)说话人 B 用“呵呵”巧妙地表明了对A炫耀行为的抵触和不满。这种用法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礼貌原则,使用“呵呵”一词代替不文明用语,委婉表达了内心的不快。
三、“呵呵”的语义变化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语义更是会随着时间、语境等发生变化。词义的演变主要有:词义的扩大、缩小以及词义的转移(黄伯荣 、廖序东 2011)。“呵呵”一词就语义而言,其内容在网络聊天中有所扩大,不再是纯粹模拟笑声的拟声词。
1.“呵呵”具有嘲笑、不屑的意思。例(11) A:嘿,美女!能不能交个朋友? B:呵呵。
句子里B的回答“呵呵”具有不屑的負面意味,意思是我不想跟你交朋友。
2.“呵呵”具有无奈、不知该说什么的意思。如A询问B关于某事的看法,其回答为“我只能呵呵”,表达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表示无奈。
3.“呵呵”具有不感兴趣,想结束聊天的意思。如两人聊天时,B对A所说的话题只回答了“呵呵”,说明B对该话题不感兴趣,回答“呵呵”暗示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说话人也常因为对方如此回复而倍感无奈,自然也不愿意维持会话,从而有“聊天止于‘呵呵”的说法。
4.“呵呵”可用来表达不满和抵触心理。在倡导网络文明的背景下,人们减少了不文明用语的使用,转而使用能够表达感情的双音节词。
例(12) A:你们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B:呵呵。
句中的B用“呵呵”一词,委婉地表达了对说话人略有偏激的话语的不满情绪。
以上列举的“呵呵”的不同语义,它们彼此间并不是界限分明的,有时“呵呵”二字可能有着多重语义。人们在使用“呵呵”时,有时会把其当做一个形容词或动词,比如“他说的话真是令人‘呵呵”,“我的稿子被编辑‘呵呵了”,这种情况下,“呵呵”主要表达一种无奈、被嘲讽等负面意义。
四、“呵呵”使用的新情况
随着“呵呵”语义的丰富,人们对其的使用也发生了变化。主要在于对“呵呵”使用的频率和形式上。
1.“呵呵”的使用频率大幅下降。网络初兴时,“呵呵”作为一种表达愉快心情和调节气氛的词语,被网友高频使用。后来,当“呵呵”有负面意义时,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减少使用。现在年轻人在聊天时几乎不再使用“呵呵”一词。
2.“呵呵”变成“哈哈哈”。“呵呵”的原始意义是发出笑声的拟声词。自从人们意识到“呵呵”的语义变化后,便更倾向于使用“哈哈哈”代替“呵呵”来模拟笑声,表明自己的开心或者某事有趣。
五、结语
“呵呵”作为话语标记语,虽不构成话语的命题意义,却因强大的语言张力,丰富的情感内涵,体现了动态的语用功能和丰富的语用意义。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也慢慢察觉了“呵呵”一词的微妙变化,因而大幅度减少了使用频率。随着网络进一步发展,今后人们会不会又增加对“呵呵”的使用频率,其内涵是否还会增加,我们要拭目以待。同时,与“呵呵”结构类似的双音节网络热词如“哈哈”“嘻嘻”“么么”等词也值得大家的关注和研究。语言具有动态性和创造性,只有我们不断关注语言的微妙变化,才能更好地使用并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成团.话语标记语“嘛”的语用功能[J].现代外语,2008(2): 150-156.
[2]张京鱼,杨亚杰.汉语口语中“然后”一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跨语言文化研究,2004(00):15-25.
[3]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2003(3).
[4]Sacks et al.A simplest systematic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50).
[5]梁詠婷.话语标记语“呵呵”的语用功能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8):08-11.
[6]王金丽.浅析网络词“呵呵”的词类归属及语义变化[J].北方文学,2017(3):104-106.
[7]苏子波. 话语标记语“呵呵”的语用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
[8]汪奎.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周洋.论语气词“哦”的语用功能[J].现代语文,2010(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