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适应性研究现状概述

2018-07-04龙安保

校园英语·月末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概述现状

【摘要】英语教学是一项特殊的具有跨文化理解特点的育人活动。对英语学习者而言,文化适应性对学习结果具有较大影响。我国英语教学历史悠久,但是关于文化适应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跨文化和文化适应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我国学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从整体来看,国内外有关文化适应性的研究,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不断扩大。在新时代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化适应性研究进程的了解及文献梳理,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对文化适应性的进一步理解和研究,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创新教法,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文化适应性;现状;概述

【作者简介】龙安保,贵州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基金项目】贵州省本科高校“双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基于商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项目批准编号:2017GSJYLXM08)的阶段性成果。

英语教学是一项特殊的、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并具有跨文化理解特点的育人活动。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英语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性。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适应性不是指简单的或者单向的英语教师对英美文化的适应性,而是要求英语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英美文化的“双向适应”,并通过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选择、继承和扬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尽管大学英语教师在入职前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接受过大量的文化适应性训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大学英语教师已有的文化适应性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亟待进一步提升。只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适应性,才能卓有成效地教书育人。

一、文化适应性的起源

“文化适应性”的产生是以跨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流为基础的,它是人们只有在跨文化理解的情景中才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比如出国留学、外出考察学习、跨地域工作、短期度假或旅游生活等都要经历一个文化适应性的过程。研究表明,“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自汉朝就已开始。”我国与外国的交往要追溯到西汉的张骞和东汉的班超,他们经由古代“丝绸之路”打通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我国外语教学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外语教学应该说是远在二千多年前就早已有之。元朝的“回回国子学”应为我国最古老的外国语学校。办学成绩斐然,不乏有精通外语的大家。但在跨文化教学中,人们是如何学习、如何沟通、如何克服文化适应性的问题?至今我们也很难找到有价值的、很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有限的文献查阅发现,国内外关于文化适应性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初才兴起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二、文化适应性概念解读

“文化适应性”概念最初创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1880年,时任美国民族事务局首任局长的美国人类学者鲍威尔(Powell, J.W.)以美国西海岸各地的印第安人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文化特征和人口规模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鲍威尔在他的著作《印第安语言研究导论》中写到,土著文明的巨大变迁是在数百万文明人的压倒之势下涵化(Acculturation)的结果。他首次将“文化适应性”(即“涵化”)这一概念定义为“来自外文化者在模仿新文化的行为过程中所导致的心理变化”。他认为,印第安人学到他们的工艺和生活方式是通过“涵化”取得的,而不是通过教育。另外,国外研究者对“文化适应性”有不同的定义。他们常用Cultural compatibility, Acculturation, Accommodation, Adjustment, Adaptation, Adaptation和Enculturation等词语来表示“文化适应性”。但是,这些近意词又在其本意上各有侧重,在用法上有细微的区别。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人们倾向于使用Acculturation来表达“文化适应性”。

《美国传统词典(双解)》对“文化适应性”的解释是指“一个群体或一个人因为与不同的文化接触而引起的文化变化”。在《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中,它对“文化适应性”的解释强调“文化移入”、“文化渗透”或“文化交流”,是指“由各民族间文化交流而产生的一种混合型文化”。《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2007)对Acculturation的解释是“涵化”,即指“因不同文化传统的社会互相接触而導致手工制品、习俗和信仰的改变过程,通常用于说明这种变化的结果。”基于上述英文解读,故本文倾向于采用Acculturation一词来表达“文化适应性”这一概念。

三、文化适应性研究在国外

早在十九世纪末,由于移民潮的不断扩大和旅居人口的不断增加,文化不适应性问题便不断暴露出来。以美国人类学家鲍威尔(Powell, J.W.)和雷德菲尔德(Redfield, R.)等人为主的文化学者首先发起了“文化适应性”研究,研究领域随后不断扩大。研究者们从移民和旅居者赖以生存的环境适应和生活习惯适应进而扩展到语言与社会文化适应,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即关于旅居英语国家留学生对英美文化适应性研究;关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适应性研究;旅居英国的亚洲人和非洲人在服装消费和生活环境上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了;政府间的联动对移民和旅居者的文化适应性研究;留学生对于学校教育、学校环境与校园生活的文化适应性研究;研究的主题转向大学教育,注重多元文化研究;多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文化适应性研究;针对在校中学生的文化模式与价值观整合的文化适应性研究等。同时,研究者还客观地介绍了定量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与文化适应性的相关性。

当前,在美国社会科学界,定量研究是主流,因为定量研究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而定性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又能把更多的被研究者包含在内,让双方都能共同分享整个研究过程。而实际上,许多研究者都热衷于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法,或者综合性研究法,以多层次和多维度的视角与途径揭示文化适应性的本质、内容及特点。

四、文化适应性研究在国内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化适应性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国学者对文化适应性的早期研究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90年代后,研究主題重点围绕着如何解决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冲突问题。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社会视角对文化适应性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主题以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流为中心,文化适应性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后。“文化适应性”研究是在“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当时的跨文化适应研究主要围绕着关于移民的心理健康、生活环境和语言沟通等问题展开。研究者普遍认为,当旅居者从一种文化生活转移到另一外种文化生活中时,他就会面临着很多变化和冲击。生活环境的差异、生活习惯的改变、价值观冲突等都会给人们带来压力,甚至导致较高的得病率和住院率。

近50年来,国内学者有关文化适应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外国留学生在华进行跨文化学习的文化适应性研究;少数民族群体在汉族主导地区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不同群体成员在社会转型期或地域改变后的文化适应性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与文化适应性研究;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及“工二代”子女教育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中国海外留学生及华裔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从社会文化视角开展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以及基于不同文化模式开展的文化适应性研究。

由此可见,文化适应性是指不同的文化经过长期的接触、联系、调整而改变原来的性质和模式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适应性提升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英语的有效习得。通过对国内外文化适应研究成果及文献的梳理,本文有助于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对文化适应性概念的理解和自觉认识文化适应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青森.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J].外研之声,2017(1):4.

[2]胡凌霞,酒见志奈子.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日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J].读书文摘,2014(10):23-24.

[3]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45-46.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师概述现状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中医药院校公外教师向ESP教师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简析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疼痛临床应用概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双功率模块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