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化学”专业教育融合通识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2018-07-04蒋圣娟王松华孙玉军蔡传杰王趁芳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通识专业知识

蒋圣娟,王松华,孙玉军,张 强,蔡传杰,王趁芳

(安徽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凤阳233100)

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专业以外更广博的知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正是基于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现代大学积极推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融会贯通不同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所把握并能突破各学科不同的符号体系、逻辑体系所造成的认识盲区,从而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2]。

大学专业的划分是按照社会分工来划分的。专业教育主要重视培养学生将来能够从事某一领域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特殊技能。但是,随着学科交叉的深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已经向高度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单纯的专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操作者,而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文化素养,具备终生学习和思考能力的人才。从这点上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个人全面发展的框架内是可以集成共存的,即通识教育中有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中含通识教育,将二者有效融合,互为补充,既关注学生各种知识的获得,又关注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4-7]。

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能和通识教育内容融合的专业课程内容,在日常的专业教育中进行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整合,从而让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互相促进,借通识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稳步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本文以《生物化学》的教学为例,积极探索专业课融合通识教育的教学实践。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对融合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验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可行性,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好地深化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 、内容与方法

(一)问卷调查

根据安徽科技学院专业课的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通识教育的了解和期望,专业课与通识教育的融合情况(包括融合点、融合内容、融合方式、课堂评价、教学效果)等。问卷前半部分侧重于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后半部分侧重于学生对《生物化学》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融合的调查和评价。调查在2016年9月秋季学期的第2周 (期初)和第18周(期末)进行,目的是考察实施融合教育前后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知变化。

选取本学期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动物科学学院、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药品学院4个学院的2015级动物科学、农艺教育、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专业160名学生(随机,4个专业学生共计312名,采样率为51.3%)进行不记名问卷式调查。全学年总学时数为72学时(农艺教育)和80学时(动物科学、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二)课堂观察与个别学生访谈

随机选取这4个院系的16名本科生 (男女生各占50%)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对课程中通识教育内容的认知,对课程中通识教育内容掌握的自我评价,对教师通识教育内容选择和讲述的评价,对这种融合教育方式的评价。

(三)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Excel作图。对于个案访谈内容,笔者将其作为调查数据的验证与补充。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进行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每位同学涉猎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精华、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积极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一)学生对通识教育的了解和期望

在第一次的调查中,63.8%的学生从未听说过通识教育,36.2%的学生听说过和一般了解,没有学生对通识教育有较多且较深入的了解。在学期末的第二次调查中,这3类同学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从未听说过的学生比例下降至53.1%,一般了解的同学比例上升为40.0%,有6.9%的同学对通识教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访谈,发现从未听说过通识教育的学生只是对这个名词较陌生,但是提及通识教育的内容,几乎所有同学都有了解或接触过。

通过比较前后两次学生对学校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的态度发现,感兴趣的学生比例由55.7%升高到76.9%,无兴趣和较反感的学生数大幅度的减少。学生学习通识教育知识的目的也从学期初的“为了修满学分”(44.4%),变成了学期末的“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对专业学习有所帮助”(80.6%)。在融合了通识内容的专业课课堂上,大多数学生(85.6%)学到了专业以外的多学科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了专业知识。相比较于学生通过自学获得通识知识,学生更喜欢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中获取相关知识,并且比较关注教师提到的与自身全面发展相关的和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通识知识。

(二)学生对通识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的融合情况评价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教育的两个部分,相互渗透融合是教育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不管通识知识涵盖范围多么广泛,内容多么高深、多么复杂,其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中。通识教育强调人性教育、思维方法教育等个人修养层次的内容,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融通。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形态。目前,多数高校都存在专门的通识教育教师不足和专业课教师充裕的师资现状[8],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根据通识教育的目的与要求,筛选、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在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中融入通识教育,比如:将与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有关的专业课知识作为通识教育内容引入日常专业课教学。

综合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平均90.6%)希望专业课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与之相关的通识教育内容;大多数学生(平均85.6%)对专业课教师介绍的通识知识感兴趣;89.4%的学生感觉这些知识不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帮助,而且有利于在通识教育背景下通过专业课教学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对具体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学期初和学期末的两次调查中,学生对通识知识与专业课内容融合的期望度都很高。这些结果说明,虽然广大学生对通识教育名词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于这些通识知识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十分认可。

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访谈,发现学生乐于接受与自己的兴趣密切相关的专业教育内容和通识教育内容。比如,学生可能对某些医学知识感兴趣,由于其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去查阅详细的资料,学生希望专业课教师在介绍到相关的专业内容时可以提供一个提纲挈领的方向指导,课后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我研习能力。

(三)学生对《生物化学》与通识教育内容的融合情况评价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生物科学、农学、动物学、植物学、食品科学等很多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内容所涉及到的生命本质的解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社会伦理、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友好和谐相处等方面不仅仅是对生命世界本身的关注,还蕴涵着人生价值、人文关怀、对自然索取与回报等通识教育内容。因此,在进行生物化学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科学知识,还需要把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贯穿在教育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与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越来越多,《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与当代社会的很多热点问题紧密贴合。

在问卷调查中,78.3%的学生希望通过《生物化学》专业课更多的了解与专业内容有关的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及与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方法论等内容,15.4%的学生喜欢听与专业内容有关的娱乐性内容,6.3%的学生倾向于接受与专业知识无关的内容,并且这组数据在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中变化幅度很小。

经过一学期《生物化学》的学习,38.4%和34.4%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课堂内容中涉及到的通识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医学知识很贴近,15.9%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课堂介绍的通识知识能够帮助提高个人修养,还有11.3%的学生认为这些通识知识帮助自己了解了更多的专业最新进展。关于通识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65%的学生希望从相关的专业课程内容引申出来,29.4%学生希望与专业知识脱节,由教师直接讲授,5.6%的学生希望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教师上课提出的相关知识点自己查阅资料获取通识知识。通过具体的《生物化学》与通识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66.3%的学生体会到通识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所学《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21.9%的学生认为扩充书本之外的日常知识储备,11.8%的学生认为开阔眼界,激发学习兴趣。在回答关于通识教育内容考核方式时,71.2%的学生可以接受通过考试,课堂个别问答,科普论文等形式的考核,28.8%的学生不想被考核。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通过考核来检验自己对专业课内涉及到的通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督促自己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化学》专业课融合通识知识的授课尝试,95.6%的学生普遍给予肯定,希望能一直持续下去,并且推广至其他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希望能够把《生物化学》知识更多的与通识知识相融合,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四)性别因素的影响

通过按照性别分组进行统计显著性分析,发现男女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看法差别不大(见表1);学生对专业课与通识教育融合的看法,无性别差异(见表2);男生对《生物化学》与通识知识融合的教学尝试持明显的肯定态度(P<0.05),女生持一般态度的数量较多(见表3),这与男生可能更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有关,如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通过对学生期望在《生物化学》专业课中融合通识教育内容进行多重响应交叉分析(见表4),发现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希望教师多涉及与专业内容有关的提高自身科学修养与方法论的通识知识,其次是自然科学类知识,再次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可见,学生对反映自身能力和修养的内容很关注,希望通过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思考、应对、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才是各种自然和社科知识的储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对知识进行选择、整合、吸收和应用,就需要一个人综合自身的修养、境界和能力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具备这些素质后,学生就能在毕业之后,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储备,实现终身学习。

表1 男女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看法

表2 男女学生对专业课与通识教育融合的看法

表3 男女学生对生物化学与通识知识融合的态度

表4 男女学生对生物化学中通识内容的期望

三、教学建议

实施融合教育的目的是让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互为促进,通过重组专业课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通识教育知识,使学生更好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提升个人素养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的情商和智商都得到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9]。因此,只有懂得学生的诉求和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才能真正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完美融合。

(一)学生的诉求

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都认为,通识内容的学习在帮助自己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促进了自己能力的提升,比如,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个人修养,提升了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了勇于探究和质疑的精神等。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比较喜欢那些能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来开展教学的教师;学生喜欢新颖、风趣、幽默、生动不死板、有激情的教师;学生喜欢博学、有人格魅力并且有亲切感的教师;学生喜欢思路清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的教师……从学生喜欢的这些教师类型中,可以看出,学生倾向于从优秀教师的知识传授和经验介绍中快速汲取对自身发展有利的用于提高修养和提升能力的通识知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但要完成规定的专业课教学任务,还要对教学内容花心思设计出既富含通识教育内容又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

(二)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

授课教师作为专业课的实施者,其品德修养和知识储备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通识教育背景下,《生物化学》的教学应当引入和课程内容有关的社会正能量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责任感;引入学科前沿新动态,熏陶学生养成科学思维和科学素质,锻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结合课堂实际穿插生命教育、团结合作、健全人格培养等通识教育内容;适时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课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10]。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学以致用,如何把收获转化为产出,这就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甚至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知识,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当前国内高校关于通识教育的价值及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已经在一定程度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安徽科技学院已经在《生物化学》课程开展与通识内容的融合尝试,接下来我们将基于学校历史、文化、发展定位、教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这一尝试研究,探索建立《生物化学》与通识内容的融合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而为探索其他专业课与通识内容融合的体系与实践模式提供参考。

[1]纪谦玉.人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灵魂[J].教育评论,2016(1):26-29.

[2]瞿振元.素质教育要再出发[J].中国高教研究,2017(4):26-29,36.

[3]杨晓玲.社会转型期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7-49.

[4]刘菊青.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5(10):64-67.

[5]牟小刚.“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65-69.

[6]张翼星.当今大学通识教育之我见[J].现代大学教育,2016(4):37-40,46,111.

[7]章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博弈[J].中国成人教育,2017(5):26-29.

[8]庞海芍,郇秀红.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回顾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16(1):12-19.

[9]陆一.从“通识教育在中国”到“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兼论中国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多种可能的结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6(9):17-25.

[10]蒋圣娟,王松华,孙玉军,等.通识教育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5):83-86.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通识专业知识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