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宁八角传统产业期待科技激活

2018-07-04师建霞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6期

本刊记者|师建霞

八角又称八角茴香,是中式餐饮中较常见的调味香料之一,也供药用。其果皮、种子、叶子都含芳香油,是制造化妆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既然名为八角,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八角应该有八个角。然而,这次在有“中国八角之乡”之称的富宁县者桑乡高楼村,记者才发现,原来,八角名不符实——即使同一棵八角树上结的果子,也并非都只有8个角,而是6至12个角不等,或许平均八个角也未可知。

八角是富宁县的传统产业之一,在该县洞波乡谓基村,高数丈逾百岁的八角树比比皆是,1999年12月,富宁县还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评为“中国八角之乡”。然而,当地八角产业几乎还处于自然种养的状态。尤其是近年来,收获期4元/公斤(鲜品)的售价是常态,再加上树高坡陡,采收成本和危险性较高,使得八角产业几乎成了鸡肋。

为了壮大八角产业,使这一传统产业真正能为富宁县的脱贫致富发挥应有的作用,“科技列车云南行”主办方专门邀请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开祥,为富宁献计献策。

5月21日,记者和李开祥教授在富宁县委常委、云南省科技厅派驻富宁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副总队长黄晓、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科长罗勇及富宁县林业局何金燕、富宁县八角研究所黄玉波等人的陪同下,前往者桑乡高楼村、洞波乡谓基村进行调研。

曾经的辉煌

由富宁县八角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富宁早在1279年开始从广西引种八角,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宁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绿化造林,把栽种八角作为一项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经济收入的特色产业来抓。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全县实有八角林面积2.6万亩的基础上,到1978年发展到7万亩;至“八五”期末,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十五”期末,种植面积达43万亩。根据云南林业设计院提供给县林业局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富宁县八角种植面积为65.9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木资源总面积的65.77%,覆盖全县13个乡镇102个村委会845个村小组。其中:盛产期八角54.6万亩,占总面积的82.79%,初产期八角6.36万亩,占总面积的9.56%,幼林4.98亩,占总面积的7.56%,年产干果6.375万吨,年创总产值10.20亿元。

根据李教授的调查,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低迷,有种植户砍伐八角改种其他树种作物的情况发生,而几乎没有新造林。因此,全国八角总面积只会下降不会增加。

以富宁为核心区的云南八角产业跟广西相比,仍然属于陪跑的角色。

几百年来,八角被富宁当地群众称之为“摇钱树”,流传着“八角是棵摇钱树,一年栽来百年富”、“八角是个山中宝,一年栽种百年好”等民间谚言。2012年,富宁县被云南省科技厅和食药监局认定为以八角为主要品种的“云药之乡”。2012年“富宁八角”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1985年全国八角制标会上评为全国质量第一。

作为富宁的一大特色产业,八角是该县农村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产区农民的日常开支都是靠八角。在主产区,价格好的年份,有的农户一年收入可达40万元,一般农户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八角收入已经占该县农副业总收入的40%左右。最近一波辉煌当属本世纪初2001年前后,八角大丰收不说,鲜果收购价达到了每公斤20元以上。于是,“八角主产区出了好多几十万元户,很多家凭此起了三四层小洋楼。”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这种品相的八角都卖不了好价钱。

八角之乡的窘境

自那波行情过后,富宁的八角产业再次陷入不温不火。记者在两个调研点发现,富宁八角多种植在三十多度以上的斜坡上,再加上树冠高、侧枝细,采收的难度和危险性无疑很大,“每年都有20多例因为采收八角而从树上跌落伤亡的事件”。近年来,随着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富宁的八角产业再次呈现没落之态。

在专家李开祥教授的眼中,当地八角不光有采收难度和危险性的问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八角树容易发生中空、易折倒的不安全因素,还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当地八角品种良莠不齐、果实大小不一增加了采收成本,长年缺乏必要的管护而导致大小年产量不稳现象也成为常态。而八角树枝树干又没有其它经济用途,除了作固土保水的生态林,几乎就是废柴。同时,八角老残林的采伐,还须经林业部门批准。

此外,多年来受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富宁当地的八角种植户跟全国一样,对八角疏于管理。所以,总体上表现为:低产八角林面积大、病虫危害比较严重、不懂得对盛产期的八角林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护、单位面积产量并不高,呈现出“八角面积大但产业小,对社会贡献不大”的现象,富宁的八角产业优势没有很好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研过程中,专家一行能明显感觉到种植户,尤其是一些大户对八角种植技术非常渴求,并在近两年自发组织到广西八角主产区考察学习,开展大树嫁接换种做法,对百年以上老残林也有更新改造的意愿。但具体如何做却只学了皮毛,比猫画虎、不成体系,很多做法简单照搬不够科学。在者桑乡高楼村小组,种植大户马国强向专家一行展示他根据专家指导嫁接成活的树苗。这是今年元月他从广西学习的实验。有些树苗获得了专家认同,有些没成活或长势不好的,专家也仔细分析了原因和指导下一步的管护措施。同时,专家也对他在八角林地喷撒灭草剂的情况进行了纠正,建议他尽可能不用,并讲解了相关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知识。专家的话还是很有力量的,马国强表示接受这些建议。总体而言,种植户对科技种植管护好现有的八角相关技术缺乏,也渴求相关信息和技术指导。

同时,虽然富宁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八角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支持的措施,但仍然欠缺一些必要的引导和指导机制创新。该县虽然设立了全国唯一的一个专门的八角研究所,但因经费或管理体制的原因,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对当地八角产业发展的组织和科技支撑服务作用。

据富宁县八角研究所的资料,该县的八角加工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粗加工上,主要是以销售原料甚至主要是鲜品为主。目前,该县有兴达八角加工厂、鑫和八角加工厂、国春八角加工厂、里达八角加工厂、云南金泰得制药公司等5家八角初加工企业,除国春八角加工厂主要生产包装出口日本外,云南金泰得制药公司正在筹划八角产品深加工开发,自主研发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复方八角茴香油三七总皂苷组合技术已获发明专利,正在进行产品的药理、人体、临床试验和申请产品的“健字号”生产批文,其他3家都只是局限于将生八角晒干后直接出售。这些企业年加工八角生果能力约4145吨,占该县年产量的1/10。

富宁县林业局对该县八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有清醒的认识,可总结为:

①专家一行在洞波乡指导老树改造。前排中为李开祥教授、左一为黄晓、前排右一为返乡的当地种植大户。

②专家一行在者桑乡高楼村小组指导高产优良品种嫁接技术。左一为李晓、左二李开祥教授、左三为当地种植户马国强。

(一)缺乏龙头企业,产业整体效益低。富宁八角产业长期以来没有建成一个龙头加工企业。

(二)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品牌效应。作为享有“质量第一”的富宁八角,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树起品牌,外面的客商只知广西八角而不知道有富宁八角,对富宁八角的市场竞争极为不利。

(三)产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八角是该县传统产业,多年来主要是依靠群众自行发展,政府投入极少,仅靠原职能部门争取零星项目少量资金投入,八角市场价格不稳定,群众不愿意对八角种植和管理方面进行投入,更加影响品牌建设的速度。

(四)科研经费缺乏,科研力量和条件不足。八角研究所自成立以来,除在研究所刚成立时州县两级安排共计18万元的开办费外,县财政至今仅安排了9万元的科研经费。十多年来,研究所开展课题研究,都是靠每年向云南省科技厅申报一些项目来解决。科研力量不足,工作难以开展。

(五)病虫害危害严重,影响富宁八角产业发展。随着八角种植规模的扩大,八角受病虫危害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产业期待科技激活

富宁县委把八角产业作为富宁县“十大品牌”之一进行打造。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还把八角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和督办重点,要求科技、林业及有关企业按季度上报发展情况,把产业列入富宁县热区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盘子;洞波、里达、者桑、阿用等乡(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八角产业“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把产业作为“富民兴乡(镇)”的重点大事来抓。

一方面,县委县政府重视,一方面群众也有意愿和热情,富宁县上下齐抓八角产业的气候已经形成,只待科技激活。

富宁县提供的资料显示,2017年富宁县八角研究所与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蒋剑春院士达成协议,共同在富宁建立“蒋剑春专家工作站”,对富宁八角的种植、产品加工、品牌建设等课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李开祥教授对富宁八角产业发展提出了五方面建议:

(一)开展良种选育研究,为品种改良提供优良种质。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立足于富宁当地的已经过长期引种驯化的资源来开展,筛选果大、果重、果角完好率高、抗性好的优良单株。同时,适当引进广西的良种,开展品比试验,筛选适合当地发展的良种。云南省林科院已在富宁选育出3个经云南审定的良种,可利用来建立采穗圃,可加快良种利用步伐。

(二)加强技术注入,推动现有八角林的改培。针对老残林、成熟林、初产林、幼林等4个不同林分别进行。①老残林可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已不大,以更新造林为主进行改造;②成熟林强化管护,尤其是施肥管理,结合抚育、疏伐等,适当截枝回缩重新培养丰富冠形;③初产林主要是施肥和树体管理,适当追肥,对树体进行园艺化修剪,适当控制树冠的宽度,培养近圆柱形丰产树体;④幼林以适量施肥为主,科技抚育管理。针对目前国内八角面积过大情况,建议不要进行大规模新造林,可建立专业队,熟化技术后,通过换冠的方式进行品种改良,实现良种化发展。

(三)加强八角果烘干技术的示范应用。①在传统烘干工艺中,杜绝使用硫磺熏蒸,严防出现硫残留超标现象,保护多年来之不易的“富宁八角”好口碑。②可考虑引进成套烘干设备,进行高效集约加工,但要注意保护八角干果的品质风味。

(四)注重富宁八角的品牌打造。可考虑制订地方标准,支持产业标准化;可增加林业行业的品种申报和打造;以高品质的八角干果,保持和挖掘出口日本的销售渠道,推动出口品牌建设。

(五)重视研发平台的建设,加强对八角科研的投入。建议当地政府充分考虑自身的八角资源优势,利用好当前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八角研究所等资源及基础,组建八角创新研发平台,建立一支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的专业研究团队,相关部门加大对八角研发、示范的投入,形成一批创新性强的科技成果,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多措施推动当地八角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