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童年情景》的主题音调分析

2018-07-04张沛霈

戏剧之家 2018年17期
关键词:附点舒曼音调

张沛霈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通过Op.15这部精美的钢琴小品,笔者捕捉到最多的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具有统一性的音乐主题,它们在作品中常常或直接呈现,或隐晦暗藏。这些音乐主题打破了句与句、段与段,甚至首与首之间的界限,出现频率之多、手法之丰富使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舒曼创作中呼之欲出的深刻戏剧性。在音响效果上,有些音调如下行音组常常表现出叹息等哀伤情绪,有些上行大跳的音调则表现出呼唤等渴望的情绪,这些成为了作曲家个人的性格符号。

《童年情景》的主题音调原形出现在第一首《异国与异国人民》之中,在后续的12首作品之中,这些主题音调均以不同的形态再次出现。笔者把这三个较为典型的主题进行单音旋律的重新打谱,有以下三种:

主题a

主题b

主题c

一、《童年情景》主题音调的变形

(一)主题音调的扩展

在舒曼《童年情景》中,最常见的主题音调扩展手法是通过在材料呈现过程中加入插入性的成分使主题音调得以扩展。比如,在第二首《奇怪的故事》中,主题a在第一个音出现后进行了将近两小节的拉长才出现了下行音列,开篇就显得十分神秘。

在加入插入性成分的基础上,舒曼有时会通过变化重复主题音调中的动机来扩展。这种手法非常突出地表现在第七首《梦幻曲》这首小曲的音乐主题创作中。

(二)主题音调的缩减

舒曼《童年情景》中主题音调缩减最简单也最常见的方式是仅呈现主题音调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乐汇。例如,在第5首《无比的幸福》中,全曲没有主题c,仅由缩减的主题b+a构成全曲。

这种手法在作品中多次出现,第十二首《入眠》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首乐曲的感情基调是柔和甜美的,延续了上一曲的故事,孩子们在惊吓后安稳地入眠。最大的特点在于音型化的旋律,前八后十六分音符与后附点音符的结合,贯穿了全曲。到了乐曲的中段,右手变成了柱式和弦的四分音符与小切分,而左手则把前段的后附点音符改成了小切分。运用这样音型化的旋律谱曲,恰如其分地把孩子们不被打扰的睡态呈现出来。缩减的主题a出现在中段,与第一首同音,但以切分节奏呈现且左右手同音不同八度,一直重复直到中段结束,都是这四个音,显示了一种单纯宁静的入眠环境。

二、《童年情景》主题音调的交错

(一)主题音调的对话

主题音调的对话是指乐曲中同一主题在不同位置重复呈现或变化重复呈现,构成前后呼应的关系。在《童年情景》组曲中,这种主题音调对话手法多次出现。结尾处的主题b第一次在左手出现,接着右手旋律声部出现了提升一个八度的对话,节奏上由紧到松。

有时这种主题音调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不同声部之间的关系,比如第五首作品《无比的幸福》。该曲的重要特点是采用卡农式的主题旋律,构成了左右手旋律的对话。在乐曲开篇,主题a以变形的方式出现,右手的旋律快要结束时,左手该主题旋律的下方五度重复着右手的单音旋律,这样加深了主旋律以避免单调乏味的重复。在大调的色彩下,把心中的幸福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重叠是指不同的主题音调(a、b和c)叠在一起,构成新的旋律。这种主题音调发展手法在《童年情景》中有广泛的运用。在主题重叠构成的新旋律中,带休止的附点节奏是这首曲子的特点,紧迫的节奏型和整体较欢快的基调把孩子好奇天真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是由上一个故事发展而来的,新鲜而好奇的孩子们开始了对陌生国度的探险。

有的乐曲则体现出主题a与主题c的重叠,例如第八首《在壁炉旁》。乐曲开头,缩减a和前一首相同都是弱起,但这首音域高一个八度且呈现半音阶下行,紧接着主题c进行四音上行。在后续的乐句中,a和c再次出现。

舒曼《童年情景》(Op.15)属于其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该作品典型谱例进行音乐分析和挖掘隐含的主题音调,进一步挖掘出舒曼音乐作品的内涵,有助于深化作品的理解层次。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Op.15)作为当今钢琴教学不可或缺的曲目,本研究可能将在一定程度上为钢琴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1]唐纳德·杰·格劳特,劳德·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M].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许金昕.论舒曼《童年情景》主题贯穿性的组合原则[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04):104-106.

猜你喜欢

附点舒曼音调
惯性释放在白车身关键接附点刚度分析中的应用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基于逆子结构分析方法的车门振动噪声分析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
越南女教师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对完成音调靶点基频的影响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