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2年与2012年我国产业影响力对比分析

2018-07-03刘清

时代金融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产业对比分析

【摘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各产业对于國民经济整体部门的带动力存在明显差异性,为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作用,应对当前产业关联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基于2002年与201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两年内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通过分析发现我国2012年共有21个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于一,主要为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新服务业,2012年与2002年相比,存在一些工业产业影响力发生较大变化,其余产业拉动力小幅波动。本文对42产业影响力进行分析,为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影响力系数 产业 对比分析

一、引言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每个部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对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有较强的拉动力,优先发展这些产业将有效带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度。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的研究,可以从产业结构方面选择我国优势产业。我国已有学者基于投入产出表对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如张秀峰与康军[1]基于甘肃省2002年与2007年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发现甘肃省文化制造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非常明显,而文化服务业对其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带动力有待提高;谭显东与胡兆光[2]基于1997年与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发现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强,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经济的作用在一步步增强。本文基于2002年与2012年中国42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结合了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计算了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为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二、数据来源于方法介绍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并由42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2002年与2012年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二)方法介绍

文章使用影响力系数来评价产业在整体国民经济部门中的作用。影响力系数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产品时,会使其他部分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其中为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当某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大于一时,我们认为该产业对其他部门生产的影响程度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影响力系数越大,也就说明该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拉动力越大[3]。

三、我国产业影响力分析

(一)2012年产业影响力分析

通过对2012年42个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得出,共有21个产业(表1)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仪器仪表与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六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高于1.4,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具有较强的拉动力。在21个产业中,包含了五个高技术产业,这些产业都具有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强渗透性的特点,是我国产业部门中的科技型产业,其技术上的改进将对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另一部分产业为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都具有较强的投入产出关系,可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新服务业是同步发展的。

(二)2012年与2002年影响力系数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2012年与2002年各产业影响力系数,我们发现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燃气生产和供应、房地产三个产业的影响力明显降低。这说明我国从2002年到2012年,各产业对燃气、电力、热力的依赖性降低了,也说明了各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电、热、燃气的能耗量降低了,我国产业能源的转型使得产业生产燃料发生了较大变化。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2012年与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发现2012年共21个部门影响力系数大于一,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新服务业对其余部门具有较强拉动力。通过对比2002年各产业影响力系数,发现个别产业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部分产业影响力系数仅有小幅波动。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优先发展高新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高新服务业与高技术服务业之间具有较强的投入产出关联,这表明两类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高技术制造业为高新服务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高新服务业为在资金方面为高技术制造业提供保障。政府应在经济、政策上对两类产业提供支持,由此带动国民经济整个部门的发展,并提高我国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二是继续开发新能源,降低燃气、电、热对各产业的影响力。从2002年到2012年,我国产业对这三个产业的依赖性在降低,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继续开发低污染新能源,在可持续的目标下,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张秀峰,康军.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关联特征—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35(2):111-116.

[2]谭显东,胡兆光.投入产出表外推及其主导产业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35(3):84-89.

[3]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J].统计研究,2006,(11):3-8.

作者简介:刘清(1997-),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猜你喜欢

产业对比分析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