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双性同体”意识

2018-07-03张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4期

张珊

内容摘要:《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作品,描述了一个典型具有双性同体特质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战前的骄傲、虚荣与任性、勇敢,战中的坚强、果敢和自立、拼搏,战后的理智、贪婪和冷漠、自私的性格,展现了斯嘉丽身上同时存在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作者赋予斯嘉丽双性同体的特征,使其完成了从真女性向新女性的完美蜕变。

关键词:《飘》 双性同体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真女性 新女性

一.性同体理论的内涵

双性同体(Androgyny),又译作两性同体、雌雄同体。双性同体是说任何个体都是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特征的混合体。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也是集父母于一体的;而在圣经中,夏娃也是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来的。因此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人都具有双性人格。之后荣格在“双性同体”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概念——男性的女性特质和女性的男性特质。他认为,男人可以拥有女人的某些特点,女人也可以拥有男人的某些特点。

二.斯嘉丽双性同体性格分析

由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巨著《飘》描述了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南方少女斯嘉丽在困境中改变自我和家族命运,蜕变成一名新时代的女性。所谓的双性同体主要指相互对立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点在一个人身上得以体现。而斯嘉丽就是最具典型的一个双性同体的女性代表。她的这种性格在亲身经历战争的残酷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激发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自我的强烈愿望,代表了资产阶级生产力下的南方新女性。

(一)战前的骄傲、虚荣、任性与勇敢

在十九世纪美国社会中,南方极其崇尚教养礼仪;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彬彬有礼的绅士或温柔典雅的淑女。女孩子成年后要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贤妻良母,在男人面前必须要贤良淑德、高贵得体,百依百顺。但是,斯嘉丽与一般女孩子不同,天生就有控制和主宰别人的欲望。她有时会像男人一样豪爽,偶尔性格暴躁;但有时受到道德礼数的束缚,她想做一个像母亲一样的淑女。战前,作为农场主的女儿,她是个被父母精心呵护的小姑娘,表现出真女性的一面:妩媚动人的外表和优雅得体的举止。拥有的财富和地位、生活安逸、富有魅力的外貌赋予她极强的虚荣心;不喜欢读书,喜欢舞会、漂亮的衣服,迷恋骑马并游玩于男子之间。天生的骄傲和虚荣使她相信以她的魅力和手段能够掌握世界上的一切,尤其是男人。她极其享受男人被她折服,把男人玩弄于股掌的感觉。一个单纯而具有虚荣心却又不以为然的真女性形象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作为奴隶主贵族小姐,她身上仍然带有野蛮任性的小姐特质。虽然她从小受到了严苛的男权思想的教育,家庭内部的等级观念让她明白女性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和社会地位,但斯嘉丽最后却不想像梅兰妮那样成为温柔贤淑、毫无思想就如行尸走肉一样的大家闺秀。相反,她挑战传统的男权思想和行为束缚,勇敢地跳出受男性主宰的生活模式。当阿希礼宣布结婚的前夕,斯嘉丽不顾一切向阿希礼表白,她知道是不符合当时社会淑女形象的,但性别意识的觉醒促使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像其他贵族小姐那样等待安排所谓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当阿希礼拒绝时,其性格的另一面即刻暴露无遗。她并没有软弱地接受这一事实,而是对他全力反击,开口大骂。此时斯嘉丽爆发了,身上已经没有高贵小姐富有涵养品行。她想起母亲的教诲,她必须时刻保持高贵的小姐形象。但女性虚荣心冒了出来,瞬间身上体现的男性特质占了上风,她狠狠地给了阿希礼一个耳光。她的怒气突然消失,心中剩下了一阵凄凉与女性的柔弱无助。这时南方贵族小姐的礼仪教育被她抛到脑后,她为此也感到悔恨不已。

在爱情態度上,她无意识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同时发挥着作用。斯嘉丽迷恋自己作为贵族小姐的优雅矜持,又渴望拥有男性的勇敢。一方面,她十分迷恋追求者对她的爱慕和依恋,这极大满足了她的自豪感和虚荣心。当的年轻查尔斯去世后,十七岁的斯嘉丽的生命也变得暗淡无光。即使她从未爱过这个男人,即使她内心依然还有享受生活的热望,也不能随意地欢笑跳舞,不能对男人有的任何非分之想。另一方面,天生的优越感使她游走于男人之间,并能轻易地掌控爱情主动权,把爱慕者对她的感情当作指挥和摆弄他们的工具。在这种双性同体的状态中,她生活得如鱼得水。

(二)战中的的坚强、果敢、自立和拼搏

斯嘉丽身上所体现的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互相融合和共存。她既拥有多情善感的女性情感世界,同时也具有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男性世界。斯嘉丽的母亲埃伦是一个恪守传统道德规范的真女性,而斯嘉丽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和生活巨变之后,转变成了一个勇敢、坚强和敢于挑战伦理道德的新时代女性。战争硝烟充斥着整个南部,最初斯嘉丽对于对战争漠不关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亲身体会到了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苦难;同时战争也激发了斯嘉丽身上的男性特质,她勇于承担家庭的重担。这一时期斯嘉丽从一个随心所欲、贪图享乐的少妇变成了一而个敢作敢为、吝啬贪婪的当家人。

阿希礼平安归来时,斯嘉丽勇敢地向阿希礼表达爱意,希望彼此能够远离战争,去过幸福的生活。表面上看来,斯嘉丽自私自利,但她也有获得爱情的权力,这是她的愿望而已。也正是出于对阿希礼的爱和委托,斯嘉丽答应照顾她曾经讨厌而即将生产的梅兰妮。对于一个曾经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照顾人,更不用说帮人接生了,但她却勇敢地承担起责任。骨子里的坚强使她保持了头脑清醒和理智判断。她在战火中独自帮梅兰妮接生,随后又冒着枪林弹雨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塔拉庄园。

斯嘉丽一心想要回去探望病重的母亲,因为父母永远是孩子的保护伞。只要回到家,斯嘉丽就可以放下肩头的重担,享受父母的呵护,天大是事情也有父母顶着。谁料想,在一年前她母亲去世,母亲的离去对父亲的打击很大,父亲因此也变得伤痛欲绝、神志不清。整个塔拉庄园几乎一无所有,家里十几口人要养活。对于眼前的这一切,斯嘉丽悲痛不已,甚至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但她并未沉浸在痛苦之中。相反,她要思考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把整个家支撑下去。这时她突然想到了辛苦创业的先辈,她必须要像他们一样勇敢接受生活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小姐,而像奴隶一样日夜劳作。组织家人摘棉花、种地,甚至为了保护辛苦劳动得来的食物,居然果敢冷静地杀死了一个北方佬士兵。

斯嘉丽是自立自强的。她原本善良,是个连家禽也不曾伤害,甚至还会因为牲畜被宰杀时的哀号而不忍心听的姑娘。而经历家庭变故的她,任何对于家人和朋友构成威胁的人或物,她都会勇敢将其消灭。辛苦的生活逐渐让她意识到了现实的残忍,但恰恰也给了她生活勇气和勇于拼搏的精神。由于饱受饥饿、遭遇贫穷,斯嘉丽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变得贪婪,开始为钱不择手段。当交不起税款时,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顽强地挣扎,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良心。此时的斯嘉丽成功地挑战世俗观念,代替男性履行家长的权利和责任,扛下家庭的所有重担。这种追求女性的独立也赢得全面的精神超越。

(三) 战后的理智、贪婪、冷漠和自私

斯嘉丽性格坚强,注重实际。为了生存,一路风尘仆仆,她勇于承担家庭的重担,保护了自己的家园,通过自己艰辛的劳作养活了家中的老老小小。战争让斯嘉丽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现实的态度也更加清晰和实际。她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个功利主义的世界,金钱对于她来说无比重要。在生意场上,她并不比男人差,甚至在同行中也是佼佼者。此后斯嘉丽独自经营锯木厂。起初受到了其他人的嘲笑和讽刺,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为了挣更多的钱,斯嘉丽甚至还非法雇佣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做生意。理智和贪婪让她在乱世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斯嘉丽身上的女性气质在慢慢隐退,已经没有了女性天生具有的优柔寡断,取而代之的是男性的思维定式:目标明确,手腕利落,具有男性的攻击性和掠夺性。脾气暴躁、急功近利,行事作风也越来越像父亲。这都表现了斯嘉丽所具有的男性特质的一面。

除了理智乐观,斯嘉丽也是冷漠自私的。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赚钱上。为了赚钱,她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勾引自己的妹夫,最终通过与其结婚来获得金钱并保护自己的家园。对于婚姻,她认为自己要和谁结婚、要结婚几次、甚至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这都是她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从伦理上来说,她的行为是违反道德规范的;但从现实生活来看,这也是一种牺牲精神。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她必须承担起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只在乎如何获得更多的利益,如何保护自己的家园。

环境的突变让斯嘉丽深刻认识了男性的力量和权威,同时也颠覆了她的传统道德价值观。这种刚柔并济的个性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女性形象。

总之,《飘》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独立勇敢但并不完美的女性形象,但乐观的生活的态度永远激励人心。在战争的硝烟中,她完成了从真女性向新女性的完美蜕变。刚柔并济、双性同体的斯嘉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女人不是社会的弱者,而是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王先霈,王又平.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朱光潜.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56.

[3]O·A·魏勒.性崇拜[M].历频,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69.

[4]〔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3:性学三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56.

[5]〔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156.

[6]瑪格丽特·米切尔.飘.[M].范纯海,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