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8-07-03陶梦恬庄林燕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挑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陶梦恬 庄林燕

内容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本文通过围绕翻转课堂的含義与特征的分析,在对国内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以期为“翻转课堂”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挑战 跨越式教学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借助某种技术工具,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教师通过课堂时间,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内化。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而翻转课堂则颠覆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知识的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课堂上教师也不必花大量时间讲授,节省下来的时间经老师的帮助指导和同学的协助交流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内化。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

(一)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许多自由,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接受知识并完成初步的建构,知识的内化则放在课堂上,学生互相之间交流疑难困惑并接受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更多的沟通与协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按照老师的预设来逐层推进,最后的答案往往掌握在教师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学生在课后的知识内化中也只能独自进行,易产生无助与挫败感。而翻转课堂则具有弹性,主动权在学生手里,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来因势利导,灵活处理,学生针对有兴趣的内容交流探究,得到更细致全面的理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重新分配课堂时间与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将原先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换,大大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把握,原先课上传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由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以及各种网络资源来接受新知识,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自我预习,在不减少知识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再通过教师在课上的点拨引导及评价,更加客观地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常见的教学结构形式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及“主导——主体”教学结构,而从翻转课堂的内涵来看,它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它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由“以教指导学”转向“以学决定教”。

(三)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中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的灌输知识,学生也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管是在家中的自主学习还是在课堂上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交流,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可以自主掌控看视频的进度,提出自己想要提的问题,不用再跟着老师的思路去走,在课堂上可以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不理解的问题,以此获得学习上的主动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了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成为良师益友型的存在,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研究者。

三.翻转课堂在我国实施的现状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很多地区都进行过实验,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最早是在重庆聚奎中学展开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认为这种模式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也认可这种模式,他们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一种适合本校实际教学问题的方式,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等。

近几年,苏南地区也逐渐开始“翻转课堂”的研究,2013年,苏州高新区初三物理学科、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八年级地理等相继进入“翻转课堂”的实验,掀起一场“翻转课堂”教学热潮。在一些院校的调查研究中,大多数人对于“翻转课堂”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同时也有人认为其实施难度较高,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不愿意使用这种方式,或者由于自身技术能力问题无法进行这种教学模式。

四.面临的挑战

(一)各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制与开发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这类视频材料现已经发展成与一个个知识点相结合、并配有针对性练习的“微视频”,要想在多个学科中推行翻转课堂这种全新教学模式,并且力争做到“常态化”,所需要的微视频的数量是巨大的。美国因为有非营利的“可汗学院”的支持,能够解决各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制与开发问题,但在我国,目前还缺乏与“可汗学院”类似的民间机构,因而在这方面仍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

(二)翻转课堂对师生双方的素质要求都较高

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亟须更新,要把传统教与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与学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要求都很高,而目前部分教师的素养还未能达到这个水平。

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资源后要自己完成课余练习并搜索资料,分析判断,再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探讨,这些都基于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和信息素养的基础之上。如果是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强,实施难度就比较大。

(三)经济条件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目前,还只有东部发达地区以及若干大、中城市的部分学校具备这样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就中西部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尽管教师有可能通过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终端上网,但亿万农村学生的家里在近几年内,还难以具备这样的条件,缺乏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支撑。

五.解决对策

(一)跨越式教学

2001年全国中小学启动了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跨越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低年段采用“2-1-1模式”:课堂前20分钟主要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来达到课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后20分钟主要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来巩固、深化、拓展对课文教学目标的要求。

“跨越式教学”把视频讲解放在了课堂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要求。它与翻转课堂一样关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从这一本质特征上看跨越式教学就是“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本土化。

据调查显示,近十年来在农村十多个试验区所开展的“跨越式教学”试验研究,就是把网络化教学环境下的数字化资源优选以后印刷成语文的扩展阅读材料和英语的扩展听读材料,在没有网络化教学环境下,同样起到了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经济条件和信息技术允许的地区,采用网络媒体手段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此时教师就要提高制作微视频的技术能力,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制作优质教学视频,使录好的视频清楚流畅且生动有趣,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及师生间的互动铺垫,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视频的学习,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适当借鉴网络平台上一些优质视频,挑选合适的给学生观看,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素养甄别网上教学视频的优劣。

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成立了C20慕课联盟,尝试实现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目前为止,已有60余所中小学加入了该联盟, 这是解决大规模优质教学资源研制、开发与共享的一个良好开端。

在缺乏经济条件和信息技术支持的地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充分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调动学生参与会话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些,教师应具备强大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故而,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作者介绍:陶梦恬,庄林燕,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学生)

猜你喜欢

挑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叽咕乐挑战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