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更加全面思考“大外交”
2018-07-03凌胜利
凌胜利
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日益加深,使得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中国的外交也越来越具有“全球大外交”的特点。
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就今后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战略布局和战略执行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运筹帷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2018年是十九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中国外交在顶层设计方面呈现出很多大手笔。2018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018年中国四场主场外交迎来开场戏,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坚定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5月,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是中央外事工作小组改革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后的首次重要会议,会议要求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6月初,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这是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在该组织发展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全球大外交”特点越来越突出
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日益加深,使得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中国的外交也越来越具有“全球大外交”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二是中国的外交视角越来越向全球拓展;三是中国的外交外事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复杂;四是外交类型更加丰富多彩。
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推出命运共同体、亚洲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等一系列新理念,“一带一路”、亚投行、澜湄合作等新举措也不断落实。也正是在中国外交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逐渐形成。
此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今后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会议认为,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一指导思想涉及诸多方面,非常全面系统,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其首要一条就是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在十八大以来已经多次反复强调。
此外,中国对外工作还要加强国内外协调。对内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条都成为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带一路”、和平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和全球治理,这些都是近年来中国对外工作的重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始终致力于增进与广泛的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的“共商共建共享”,不断促进互联互通。和平發展道路的选择则既是基于中国国情,也是顺应世情,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也要坚定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中国加强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增强国际影响、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突出公平正义,这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使命所在。
中国的对外工作既需要不断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同时也要始终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要坚持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和平发展思想的创新,也是在南海问题、钓鱼岛等问题的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各要素之间加强协调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在谋篇布局方面需要重大局、谋长远。这就需要在国际形势研判、战略阶段规划、战略任务部署等方面不断加强。
国际形势研判是我国对外工作开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世界怎么样,中国怎么办,这是以往中国思考对外工作的基本模式,也反映了中国必须从国际的视角来考虑中国对外工作。国际形势研判是否客观精确,直接关系到对外战略布局是否科学合理。不过要精准地研判国际形势并不容易,毕竟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既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又看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未雨绸缪、妥善应对,切实做好工作。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需要在国际形势研判上多下功夫。
在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对外战略布局还需要加强战略规划。在时间节点上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节点,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坐标,通盘考虑,梯次推进,既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既多点开花又精准发力,发挥综合积极效应。
此外,战略布局还要突出重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等都是重要的工作。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依然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点。
在“全球大外交”时代,对外工作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得系统运转流畅,需要各要素之间加强协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各对外工作主体如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如何将指导思想和战略布局贯彻落实,需要在制度和人员建设方面不断细化、优化和强化。这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对此也进行了重点部署。
对外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对外工作的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改革了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这些是对外工作从国家层面的制度改革,对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对外工作,加强统一领导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强调,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对外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中国外交实力向外交能力的更加有效的转化。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是十九大后对原中央外事领导工作小组的改革,主要发挥决策议事协调作用,推动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外事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提供有力指导。除了在国家层面加强制度革新外,地方外事工作也需要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下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对外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仅承办了多场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主体,成为对外工作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工作的最前线,也要落实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驻外机构党的建设,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驻外机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