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
2017-02-09李旺强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挑战,形势严峻。其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矛盾与冲突也制约着我国意识形态的自我认同。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坚定不移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加快意识形态的社会化进程;与时俱进地推动意识形态的发展以及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营造国际良好形象。
关键词:意识形态 挑战 国际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中国的意识形态出现了新的、更大的挑战。我们在意识到这些挑战的同时,也要注意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交锋这种挑战意义为主的一面。特别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国际上出现了针对我们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在这种情况下,冷静观察境外意识形态活动新动向,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一项极其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1.政治上
在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多元化的图谋使其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加直接,效果也更加明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张旗鼓认为自己政治制度的更加优越,企图通过政治多元化冲击我国的意识形态。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经历了一战、二战的低谷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资本主义取得新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功利地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对自己有利的思想,增强自身意识形态的调适能力,从而增加了其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和虚伪性。
2.经济上
从某种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其意识形态必然随着经济的扩张而扩张。这种扩张表现为资本主义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把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的压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则是实现其“和平演变”的图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扩张本性,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从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的侵略本性。
3.文化上
相比于经济、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结合更紧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决定其国际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文化成了一种舞台,上面有多种多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彼此交锋。” 资本主义文化中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因子,强力冲击着我国的意识形态。
二、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面临挑战的表现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某些境外势力针对中国的西化、分化、弱化之势愈演愈烈,并频频运用“经济问题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问题经济化、宗教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宗教化”等多种方式,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攻击和渗透。
1.利用国际上的强势话语权 ,不断扩宽意识形态渗透的辐射面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积极利用在国际交往活动中的强势话语权,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渗透,从而使得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的复杂性、涉及面大大增加。它们利用经、文化、外交等各种活动,传播资本主义的制度模式和价值观念。它们打着各种旗号为其意识形态渗透作掩护,在政治上极力推销西方民主价值观,贬低马克思主义,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 在经济上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宣扬私有化; 在文化上,构建“文化武器库”,设立“基金会”、“研究会”、“培训中心”等机构,培植“亲西代理人”,散播“自由种子”。2008 年,某西方媒体为了给“藏独”活动张目,不仅播出一堆用造假手段炮制的所谓“纪录片”,还试图策划拉拢萨科奇总统在内的人士,用扮演的手法来拍摄一部虚构的纪录片,企图制 造藏独分子在北京奥运村活动遭到中国军警枪杀的谣言。 2010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该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因违反中国法律而正 在服刑的罪犯,变相公开支持中国境内的违法犯罪行为,粗暴干涉中国司法主权。美国政府一直鼓励民众通过商业合作、文化活动、教育交流等接触方式宣传美国的价值观。
2. 基于利益需求,参与意识形态攻击和渗透的境外势力逐步扩大
一些西方势力多年来不断对中国进行全面的渗透。尤其是在思想方面。在一些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家看来,“最终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而不是武器”,“最重要的是搞攻心战”,“在宣传上花一个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元”。 当前,除西方势力外,我国周边一些国家也注意到意识形态渗透的战略优势: 它不仅是一种较为隐蔽的“入侵”方式,而且比直接发动军事竞赛、军事进攻耗费更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产生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出于国家利益之争,受地缘政治的影响,这些国家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中国。一度在西方舆论中盛行的“中国威胁论”等观点,也引起了这些国家的回应。例如,1998 年,时任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声称: 印度进行核试验是为了对付来自中国的威胁,中国是印度的“头号潜在敌人”。一些美国人士竟然认可印度的核试验,并表示: “当中国这个大国崛起时,需要俄国从北方、日韩从东方、印度从西南方来制衡它。总有一天,美国人会感谢印度的核试验。” 在印度报刊上一直有针对中国的所谓“南下印度洋”和“侵占印度”等言论。由于历史遗留的领土边界问题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中国威胁论”一度在东南亚颇具市场。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曾在夏威夷东西方中心演说时宣称: “中国是东亚地区头号威胁。” “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也有一定的市场。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沙拉温在《消息报》上撰文称: 美国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具有纯神话性质,而中国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则是显而易见的。
3. 运用各种传播媒介 ,抢占舆论阵地
首先,积极利用各种新闻传媒加紧针对我国的舆论攻势。近年来,一些美国媒体极力夸大中美在人权、贸易、汇率和台湾等问题上的分歧,连篇累牍地指责中国政府,贬损中国的国际形象,甚至不遗余力地鼓动美国政府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 最近,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副教授杨毅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先驱报》在内的五份影响最广和声望最高的美国主流报纸。这些主流大报不仅常常引导着美国新闻界的热点话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大众的国际观。其次,加强对中国大陆的互联网攻势。境外势力利用网络频频向境内发送垃圾政治邮件、“翻墙”软件,利用BBS散布虚假信息以蛊惑人心、煽动闹事等。同时,某些西方势力还将自己的主流价值观念、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渗透进网络游戏。北美某著名游戏公司制作的一款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网游,在登陆中国市场后,并未将视角聚焦于游戏本身,而是集中渲染中国大陆的各类负面新闻,并试图将矛头指向中国政府。此外,境外势力正积极掌握和利用高科技手段,妄图针对我国拉起一张立体式的宣传包围网。近年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对外意识形态渗透。美国政府将采取各种措施支持这些技术的扩散和使用,以促进表达自由、扩大信息的获得、增进政府的透明度,反对对这些技术使用的限制。
三、当前我国面对意识形态挑战的应对之策
1.坚定不移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要牢固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在构筑我国意识形态体系时,我们要联系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着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才能抵制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干扰。
2.加快意识形态的社会化进程
加快意识形态的社会化进程,首先,要坚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再次,通过将传统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的舆论宣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进行意识形态宣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应性,稳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群众根基。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是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引导,使人们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所以 ,在我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快意识形态的社会化进程,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
3.与时俱进地推动意识形态的发展
我们坚持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但并不否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要吸收人类一切的优秀理论成果,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只有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和制度保障,进而筑牢人们的理想信念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设.对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8).
[2]〔美〕萨伊德.文化与帝国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4).
[3]任远《西方媒体反华鼓噪的社会根源》,载于《现代传播》2009年第2期。
[4]江流、徐崇温主编《20—21世纪: 社会主义的回顾与瞻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257页。
[5]Thomas L.Friedman,“India Asks Why American Ignores It and Courts China ”,in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22 July,1998 .
[6]罗杰《东南亚国家如何看中国威胁论》,载于《亚太参考》1997年第2期。
[7]周宁《冷战思维与双重标准——对美国三大日报关于邪教“法轮功”报道模式的意识形态化研究 ( 1999—2005 ) 》,载于《国际新闻界 》2006 年第9期 。
作者简介:
李旺强(1990-),男,汉族,籍贯:广东惠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