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次无偿献血者心理障碍的护理策略

2018-07-03严书梅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职员心理障碍献血者

严书梅

(江苏省盐城市中心血站,江苏 盐城 224005)

血液短缺问题具有普遍性与长期性的特点,我国的临床用血总量年增长比率高达10%~15%。目前的人工制造血制品、生物制品尚未能够完全替代血液,为破解季节性血荒、缺血及偏型问题,满足临床治疗用血需要与保障血液安全,已逐步取消有偿献血、外调血、计划献血,发展无偿献血。保障无偿献血的关键在于做好宣传招募工作及提高献血护理服务层次[1]。初次无偿献血者无相关经历,缺乏献血知识,对献血环境感到陌生,或恐惧血液、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不能消除心理障碍,可造成献血者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或思想顾虑,导致精神紧张及发生献血反应。本文分析了心理障碍的护理策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采血站内参与无偿献血或在街头参加献血的268例志愿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经征询及体检证实健康状况符合GB18467标准,均为初次献血。排除近期有药物应用史,遗传病、精神疾病、智能障碍,年龄>60岁的志愿者。将268名献血者分为1组、2组,1组129例,2组139例。1组男性78人,女性51人;年龄19岁~47岁,平均(36.5±8.1)岁;捐献形式:互助无偿65人次,团体无偿31人次,个人无偿33人次;职业:公职人员15人,农民6人,医务人员18人,工人5人,学生24人,现役军人19人,自由职业4人,私营企业职员7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职员10人,国企职员11人,无业5人;体重50kg~79kg,平均(58.2±7.2)kg;ABO分型:AB型32人,O型44人,B型23人,A型30人。2组男性84人,女性55人;年龄18岁~50岁,平均(36.9±8.5)岁;捐献形式:互助无偿69人次,团体无偿34人次,个人无偿37人次;职业:公职人员17人,农民5人,医务人员20人,工人7人,学生28人,现役军人21人,自由职业5人,私营企业职员8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职员9人,国企职员12人,无业6人;体重52kg~80kg,平均(58.5±7.7)kg;ABO分型:AB型35人,O型49人,B型26人,A型29人。1组、2组资料差异不明显。

1.2 方法 1组的护理方法为常规献血护理,包括组织填表,详细咨询献血问题,协助体检及化验,告知献血后享有的权利,实施采血,监测采血状态,完成采血后观察一段时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时可让献血者离开。根据初次献血者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制定2组的护理策略,具体如下:保持热情、和蔼的态度细心指导献血者填写征询表,讲解献血条件与不能参加献血的情况,说明献血程序,赠阅无偿献血宣传资料,让献血者了解适量献血对健康无损,能预防心血管病、高黏血症,能够使他人与社会获益,增进献血认同心理,消除紧张心理、不安心理与恐惧心理[2]。在献血场所播放具有舒缓情绪作用的轻音乐,确保空气新鲜,环境整洁、舒适、安全、温馨,光线柔和,可配备影像设备,如DVD、电视等播放宣教片,开放网络与摆放报纸杂志,为献血者提供点心或饮料。采血时注意面带微笑,选择大小适合的针头及采血器材,当面启封采血袋、注射器,避免献血者产生忧虑或猜疑心理。与献血者交谈,在查找血管与消毒皮肤时,可示范握拳、松拳动作,利用触摸等身体语言安抚献血者。操作时保证技术从容老练、熟练轻捷,动作轻柔,防止穿刺部位受到污染,避免献血者产生恐惧及焦虑心理。献血结束时告知穿刺部位按压方法,感谢献血者奉献爱心[3]。说明离开现场前尽量先休息20mim左右,离开前双手递上纪念品、提示卡、献血证,耐心解释用血偿还问题,在30d内告知血液是否合格,电话通知或当面说清不合格的原因,保护个人隐私。讲解献血后1d内避免剧烈运动,当晚不要熬夜,注意休息,使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同时介绍血费返还政策,告知间隔半年后可再次献血,留下联系电话,包括保密弃血、返还血及献血联系电话,让献血者能够信任血站工作人员,消除对无偿献血的疑虑。

1.3 观察指标 在献血后采用GCQ量表评估两组献血者的舒适度,评分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同时对比了两组的HAMD、SAS及SDS评分,评分越高,心理障碍越严重。

2 结果

2.1 舒适度2组献血者的GCQ评分明显高于1组(P<0.05)。见表1

表1 GCQ评分

2.2 心理障碍评分 2组献血者的心理障碍评分显著低于1组(P<0.05)。见表2

表2 心理障碍评分

3 讨论

无偿献血是一种崇高行为,献血者的救死扶伤及无私奉献精神应得到尊重与爱戴,献血者来自不同行业,献血知识了解程度差别较大,对无偿献血存在思想顾虑,如担心个人隐私遭到泄露、染上血液传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等,在献血时容易出现多种心理障碍[4]。如献血者存在心理障碍,如恐惧、紧张、疑虑等,可增加血管穿刺难度及采血难度,引起静脉穿刺损伤、肿胀、炎症、疼痛或渗血,降低采血成功率,还容易造成健康问题与献血反应,对献血事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开展献血护理工作时应充分关注献血者的心理障碍,在健康征询阶段、采血阶段根据献血者的实际需求与心理特点提供全面、细致的心理干预服务,减少心理障碍,提高献血过程的舒适度[5]。本研究为2组献血者提供了全程性、全面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保证采血过程符合系统化、规范化要求,营造方便、舒适及安全的无偿献血环境,这就有助于消除恐惧、紧张及疑虑等心理障碍,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过程留下良好印象,使献血经历变得愉快,增强初次献血者的再次献血愿望。综上,运用护理策略消除献血者的心理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应加以重视。

[参 考 文 献]

[1]王勤,陈震.单采血小板献血穿刺点按压方法改进[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203.

[2]门守山,商发奎,韩春花,等.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1):226-230.

[3]赵晓梅,赵荣甫,吉兆华,等.1999~2013年西安市首次献血志愿者输血相关感染性指标阳性率的趋势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33):4671-4673.

[4]郭永建.国际输血协会献血并发症监测标准(2014年修订版)主要内容及其启示[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2):223-229.

[5]王爱红,鲁梅华,陈丽雯.献血前征询体检对献血者主动退出及梅毒和HIV检出的干预效果[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1):53-55.

猜你喜欢

职员心理障碍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迟到的理由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打错了
反差就是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