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癥杀胚煎剂口服辅助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观察

2018-07-03李岩傅金英宋晓婕李潇杜文霞邱芳

山东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包块输卵管异位

李岩,傅金英,宋晓婕,李潇,杜文霞,邱芳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异位妊娠(EP)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俗称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诊断不及时极易发生EP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1]。临床上EP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及手术,早发现、早诊断能很大程度的保留患者生育功能。近年EP 发病率逐渐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未婚育女性EP发病比例增加。EP已成为现代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超声检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检测的等广泛应用,EP 的早期诊断率明显升高。能保留输卵管功能的保守治疗是目前EP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保守治疗主要就是药物治疗。临床上治疗EP的常用药物为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RU486)、5-氟尿嘧啶、前列腺素等,但具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药物性皮疹、骨髓抑制等,且在包块吸收及缓解阴道出血方面效果欠佳。传统中医将EP归属于“妊娠腹痛”、“妊娠下血”等,中药治疗EP是目前的临床热点。消癥杀胚煎剂是笔者临床经验方,临证过程中发现治疗EP效果满意,具有杀胚、促使妊娠产物死亡的作用。目前关于消癥杀胚煎剂治疗EP的相关报道较少。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们采用消癥杀胚煎剂辅助MTX、RU486治疗了50例EP患者,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00例EP患者,参照《妇产科学》[1]制定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且<45岁;③包块直径≤4 cm;④血清β-HCG<2 000 mIU/mL;⑤患者要求保守治疗;⑥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28.92±5.22)岁;平均停经天数(46.12±4.51)d;血清β-HCG为(1 086.03±399.65) mIU/mL;盆腔包块直径(26.00±9.13)mm。对照组年龄(29.23±4.11)岁;平均停经天数(45.31±4.7)d;血清β-HCG为(999.65±347.32) mIU/mL;盆腔包块直径(24.98±7.46)mm。两组年龄、停经时间、盆腔包块直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MTX、RU486及消癥杀胚煎剂应用方法 对照组给予MTX、RU486进行治疗,单次肌内注射MTX 50 mg/m2,同时予RU486 25 mg口服,2次/d,共3 d。治疗第4天血β-HCG下降<15%的患者重复上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消癥杀胚煎剂口服,药物组成为黄芪、茯苓、天花粉、姜黄、紫草、木香、厚朴、蜈蚣、赤芍、丹皮等,由河南省中医院制剂科提供,水煎日一剂,分两袋,每袋200 mL,每次1袋,每日2次。7 d一疗程,1个月后病情稳定者可门诊随访,最长随访3个月。患者血β-HCG连续2次下降>15%、腹痛症状消失者,配以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丹参以加强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效。连续3次血清β-HCG值<5.0 mIU/mL及包块消失者即可停药。用药期间血β-HCG值下降不明显甚或升高、盆腔包块增大、突然腹痛或异位妊娠破裂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3 观测指标及方法 ①疗效:治疗1个月时判定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第8版《妇产科学》及相关文献[2]。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清β-HCG值逐渐下降至<100 mIU/mL,B超提示附件区包块缩小1/3以上或消失。有效:临床症状缓解,血清β-HCG值进行性下降至≥100 mIU/mL,B超提示附件区包块缩小不足1/3或未增大。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或加重,血清β-HCG值持续不下降甚或升高,治疗过程中腹痛加剧,伴血流动力学改变,B超提示附件区包块未缩小或增大,或包块内可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者。计算两组治愈率。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②血β-HCG水平、盆腔包块最大直径、包块吸收至正常所需时间:治疗第4、7、14天晨起空腹抽取两组静脉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β-HCG。治疗第4天起后每周进行一次经阴道超声检查,以测定盆腔包块大小,直至消失。记录治疗第4、7、14天盆腔包块最大直径及包块吸收至正常所需时间。 ③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失访脱落;对照组脱落3例,其中2例患者在未完成治疗前因社会因素退出,1例患者失访。治疗1个月时观察组痊愈33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7.95%,对照组痊愈2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91.48%,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β-HCG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β-HCG水见表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观察组和对照组血β-HCG值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观察组血β-HCG值降低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血β-HCG值降至正常天数分别为(27.06±7.8)、(46.87±8.12)d,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包块吸收至正常所需时间分别为(56.92±18.74)、(75.38±14.46)d,二者比较,P<0.05。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β-HCG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Δ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盆腔区包块最大直径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盆腔区包块最大直径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观察组和对照组盆腔区包块最大直径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第14天观察组盆腔区包块最大直径降低更明显(P均<0.05)。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盆腔区包块最大直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Δ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4例,头晕乏力 1 例,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9例,药物性皮疹3例,头晕乏力7例。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5/49)、40.4%(19/47),二者比较,P<0.05。

3 讨论

EP是指各种因素导致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种植的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比较多见。临床症状多为停经史、下腹部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 若一旦破裂则可能出现剧烈腹疼, 或伴有肛门重坠、恶心呕吐等,甚则出现休克。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慢性盆腔炎、盆腔手术史、输卵管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人工流产史、避孕失败、年龄、吸烟等,引起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管腔结构异常、蠕动减慢等,从而使受精卵运行受阻,未能进入宫腔[3]。药物保守治疗作为EP的一种非创伤性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早期生命体征平稳,有保留生育能力诉求的未破裂EP患者。因其无手术相关风险,减少盆腔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费用较低,可增加治疗后的宫内妊娠率等优点,因此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欢迎[4]。

目前临床上西医应用的药物主要是甲MTX、RU486、5-氟尿嘧啶(5-Fu)、前列腺素、高渗葡葡糖、氯化钾等。其中最常用的是MTX、RU486。MTX通过阻断四氢叶酸的合成,阻碍胚胎嘌呤核苷酸和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抑制滋养细胞的生长、繁殖,使其坏死、脱落,最后被机体排出或吸收[5,6]。RU486为孕酮受体拮抗剂,与孕酮竞争性的结合受体,从而产生抗孕激素作用,使绒毛组织及蜕膜缺血、脱落,影响胚胎组织的血供;另外可以直接作用于滋养细胞来加速其凋亡[7]。临床应用中,二者可单用,亦可联用。但有研究证实[8],单纯应用RU486治疗异位妊娠,可引发不完全流产;且剂量过大时有抗糖皮质激素效应。MTX对于盆腔包块大、血清β-HCG水平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且具有较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药物性皮疹、骨髓抑制等。近几年来,有学者[9~11]将MTX、RU486联合应用于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二者取长补短,可缩短治疗疗程,并提升临床疗效,但是对于包块吸收及保留输卵管形态及功能方面,效果欠佳。若包块持续存在,易导致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形态及功能恢复,可能发生再次异位妊娠或输卵管因素不孕。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或因素体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虚而致瘀;或因房事不洁致湿热聚于带下;或因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日久气滞血瘀,最终导致少腹瘀滞,冲任受阻,孕卵停滞胞宫外,络伤血溢少腹,血结成块,愈溢则愈瘀,瘀阻胞络,愈溢则愈瘀,不通则痛,进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故多数医家认为本质为少腹血瘀实证[12]。血瘀既是EP的重要致病因素,又是EP的病理产物,因此常见的治疗EP的中成药以及验方以活血化瘀杀胚为主,很少顾及患者的正气。笔者以为,孕卵停滞宫外,易致损失胞络,使血液离经成虚成瘀,临床上常虚实夹杂为主,所以治疗要点之一当扶正与驱邪并举。故以“益气摄血、消癥杀胚”为治则,自拟消癥杀胚煎剂。方中天花粉、姜黄、紫草、蜈蚣可以消癥杀胚,散结通络;黄芪、茯苓益气养血,驱邪兼以扶正,以防活血之药耗气伤血;丹皮、赤芍凉血活血化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方中配以木香、厚朴为行气之品,以增强化瘀通络之力,且能行气健脾除满,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录天花粉可以用来通月水,治疗胎衣不下。现代药理研究证明[13]天花粉可直接作用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使滋养细胞变性坏死,胚胎死亡。紫草能使机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抑制黄体发育,阻碍妊娠组织生长[14]。另外,依据笔者临床经验,治疗要点之二是把握EP包块的治疗的时机及方法。消散过早可能导致包块破裂,血溢脉外,诱发病灶出血;过迟又恐包块机化,日久成癥,使输卵管粘连阻塞,导致不孕或再次异位妊娠。张景岳说“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缓之则养成其势,反以难制,此其所急在积,速攻可也”。故笔者对β-HCG连续2次下降大于15%,且腹痛症状消失的患者,辩证配以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丹参等以加强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效。《汤液本草》曰:“三棱、莪术治积块疮硬者,乃坚者削之也”。研究发现[15~18]三棱、莪术、丹参等能提高异位妊娠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加速机化的瘀血块和胚胎组织变软、吸收、消散,有利于盆腔包块的消散。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β-HCG水平及盆腔包块面积均较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虽然治疗1个月后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血清β-HCG水平下降速度及恢复时间、盆腔包块减少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消癥杀胚煎剂辅助MTX、RU486治疗EP效果确切,特别是在缩小包块、降低患者血清β-HCG水平方面优于采用MTX、RU486的患者,并能减轻MTX、RU486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消癥杀胚煎剂有抑制妊娠滋养细胞增殖、促进其调亡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降低血清β-HCG、缩小异位妊娠包块治疗异位妊娠的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消癥杀胚煎剂辅助MTX、RU486治疗EP效果较好,患者血清β-HCG下降、盆腔包块消散速度快,且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24.

[2] 陈初珍,黄瑞莲,王清宇,等.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3):161-163.

[3] 卢明玥,游存厚,班宁元.异位妊娠治疗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2):175-177.

[4] 彭超,周应芳.异位妊娠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及预后[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7,36(4):340-344.

[5] 黄玉珠,杨有莲.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科内分科杂志,2015,2(10) :181-182.

[6] 邢冉.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3):113-114.

[7] 韩华,赵红伟,闫萍,王晓娜.不同作用时间的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89-92.

[8] 韩翠香,张雄山.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5):645-648.

[9] 朱琴.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1506-1508.

[10] 李小松,胡艳丽,刘小榕,等. 三种不同药物方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3):3439-3441.

[11] 郑华,张雁,郭宏霞.不同治疗方案对异位妊娠所保留输卵管形态及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1):51-54.

[1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79.

[13] 冯果,陈娟,刘文,等.天花粉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6):59-61.

[14] 杜爱平.重用紫草治疗高水平血β-hCG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药品评价,2017,14(5):37-39,43.

[15] 王颖,郭兰萍,黄璐琦.姜黄、莪术、郁金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24(35):3338-3340.

[16] 谷风.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输卵管炎性大鼠TGF-β1、Ⅰ型胶原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8):802-804.

[17] 冯娅茹,张文婷,李二文,等.三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48(22):4804-4818.

[18] 孙佳琦,袁烁,邓高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中药对输卵管妊娠黏膜ER、PR及蜕膜组织Bcl-2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2,29(1):31.

猜你喜欢

包块输卵管异位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