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敷贴联合放血治疗寒湿性腰肌劳损40例疗效观察

2018-07-0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委中腰部穴位

1河北省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2河北省开滦总医院荆各庄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腰肌劳损或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慢性损伤性炎症引起的疼痛,是腰痛常见的原因之一[1]。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户外体力活动减少,致使骨质疏松、肌肉韧带松弛,导致慢性腰肌劳损逐年增多,并且发病年龄呈提前趋势[2]。久坐已经成为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其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困扰着无数患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口服药、针灸、推拿、理疗和微创手术等方法治疗。口服药远期效果不理想。其他治疗方法费用高,设备及技术要求高,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差[3]。近3 年笔者通过用生姜和三七粉混合敷贴穴位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寒湿性腰肌劳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针灸科就诊的腰肌劳损病患者,共120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部发僵、发硬、腰背部沉重等。 X片显示腰椎骨质增生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随机分为对照1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7~78岁,平均(45.06±9.07)岁;病程0.5~10年,平均(4.1±1.8) 年。对照2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6~75岁,平均(46.01±10.07 )岁;病程0.25~9年,平均(4.8±2.7)。治疗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5~76岁,平均( 46.73 ±10.05 ) 岁;病程0.75~9年,平均(4.5±2.1)年。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4]中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制定: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寒湿型: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能坚持治疗者;③年龄20~80岁之间,意识清醒,无失语;④均知晓本研究详情并自愿参与。

1.4 排除标准 ①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②合并严重心、肝、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③存在脊椎先天畸形。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1组 用0.3 mm×40 mm针灸针(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针刺双侧昆仑、委中、肾俞、腰阳关及腰部压痛点,并用TDP治疗器(环球牌CQ-23,重庆环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局部照射腰部压痛点,每次30 min,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2 对照2组 口服腰痛宁胶囊(国药准字Z13020898,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每次5粒,日1次。用壮骨麝香膏(河南灵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0300)外贴肾俞、腰阳关及腰部压痛点。每次4 h,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3 治疗组 将生姜捣成糊,与三七粉按4∶1的比例混合均匀,外贴双侧昆仑、委中、肾俞、腰阳关及腰部压痛点,每个点敷约3~5 g,5 cm×5 cm无纺布穴位贴固定,每天贴30 min。用TDP治疗器,局部照射腰部压痛点, 每次照射30 min。首次治疗痛点局部用皮肤针针刺并拔罐放血,间隔10 d,进行下一次放血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6 观察指标

1.6.1 比较三组的有效率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常用骨伤康复方案》中腰痛的疗效评定标准[5]制定。治愈: 患者治疗后身体疼痛及临床症状完全或是基本消失;好转: 患者治疗后的身体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减轻;未愈: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及临床症状均无变化或是加重。

1.6.2 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6]评定患者疼痛程度 在一条10cm 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 和“最剧烈的疼痛”(10),总分为10分。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在直线上标注表达疼痛程度的点作为评分依据,观察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VAS评分变化。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疗效对照表 (例)

注:与对照2组比较,*P<0.05。

2.2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VAS疼痛评分治疗前三组无明显差异,治疗1次及10次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次后,明显低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VAS评分对照表

注: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P<0.05;与对照2组比较,#P<0.05。

3 讨论

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于软组织损伤及骨关节病引起的急慢性疼痛,一般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胃肠道反应大、远期效果不理想;传统中医采用针灸治疗,对身体刺激较大,存在患者接受度差,依从性差等情况。本研究所采用的穴位敷贴联合放血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口服药的副作用,相对于针刺简便、易操作,并且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

敷贴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药物,贴敷在体表特定部位,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穴位贴敷能够激发经气,通过体表——穴位——经络——脏腑系统的途径,达到治疗目的[7],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历史悠久。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所载治法多种多样,尤以外治法最为突出,其中就包括敷贴法。敷贴法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出现了不少中药外治的专著。“外治宗师”吴师机将穴位敷贴疗法推及到内外妇儿等多方面,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特点。

放血疗法是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病灶部位微循环障碍、疏通经络疗效显著,止痛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刘承等[8]认为刺络放血法在治疗痛证上较毫针、电针、水针等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所应用的放血疗法为用皮肤针在痛处皮肤表面进行叩刺,并用玻璃火罐拔罐,促进瘀血排出,同时具有散寒除湿的作用。皮肤针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皮肤针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的皮部学说为依据,利用经络在皮部与脏腑之间的传注作用来治疗疾病。本皮肤针叩刺放血法较之三棱针对机体损伤小,只刺激皮肤浅表部位,安全性及耐受性较之三棱针放血高。

本研究所选的药物为生姜与三七粉。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中化学成分有 100 多种,这些化学成分一般有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黄酮类等几类[9]。贴敷生姜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温经散寒、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的作用。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起到抗炎镇痛作用。三七粉是植物三七的根茎制品。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三七的功用,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所以,历来都是以三七作为伤科金疮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具有免疫调节与抗炎活性。可对炎性反应发生的多个环节,多种炎性介质产生影响[10]。

TDP的照射治疗,能增加患者体内脑啡呔的分泌,有持久镇痛的作用[11];能有效地促进微循环系统的加速修复,改善患部血液循环血液的流变。同时温度能影响药物透皮速率,还会影响皮肤中的血流。温度升高时,皮肤中的血管舒张,血流增加有利于药物吸收。高温还可引起出汗,使角质层增加渗透性[12]。从而加强药物的吸收。

本研究的穴位选择采用了远近配穴及经络循行原则。《针灸甲乙经》中的远近配穴法,对针灸现代临床配穴取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3]。 根据远端取穴与近端取穴相结合的原则,取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昆仑、委中,有治疗腰背强痛的作用。委中穴取穴简单,位于腘窝中央,腘横纹中点处,能够深刺、浅刺、温灸及放血等,是治疗腰背部疾病的常用特效穴位之一,历来被医家所重视[14]。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 近端肾俞、腰阳关为治疗腰肌劳损的要穴,再结合局部压痛点具有针对性加强疗效的作用。“腰为肾之府”,故取肾俞以疏导局部之经气,调和局部之气血以达通络止痛之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与对照1组相当,但明显优于对照2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本治疗方法相对于针刺简便、易操作,并且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鲁玉来,孙永华.最新腰腿痛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2.

[2]陈耀龙,陈荣钟,陈淑慧.龙氏治脊手法结合圆利针斜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 ,2014 ,9(6):788-791.

[3]王刚.推拿配合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2):59.

[4] 房宏林主编.《临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197.

[5]刘波主编.《常用骨伤康复方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46.

[6] Van Roo JD,Lazio MP,Pesce C,et al. Visual analogscale (VAS ) for assessment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 AMS ) on Aconcagua[J]. Wilderness EnvironMed,2011,22(1) : 7-14.

[7]王茵萍,蔡红,周静珠,等.皮部理论与穴位贴敷疗法的相关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 ( 原中国医药学报) ,2012,2(6):1554-1557.

[8]刘承,张海燕.刺络放血法治疗痛证的优势[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185-186.

[9]王小飞,吴国泰,牛亭惠,等.生姜的化学、药理及应用[J].中国果菜,2016,36(6):23-26,29.

[10]黄家林,田代雄.三七总皂苷抗炎免疫药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6,31(11):4657-4660.

[11] 田留英.TDP神灯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92-93.

[12] 刘琳,张仲源,张字雁.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作用机理介绍[J]. 中国药业,2010,19(20):78-79.

[13]石瑜,吴志明,廖映烨,等.《针灸甲乙经》配穴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43-45.

[14]毕海金,何煜宇.“腰背委中求”的机制研究概况[J].河北中医,2013,35(4):615-617.

猜你喜欢

委中腰部穴位
护腰最多戴3个月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腰背委中求”理论浅谈对委中穴治疗腰痛病的认识*
夏季穴位养心
腰酸背痛找委中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委中穴的临证应用初探*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