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止痛方穴位贴敷治疗血脉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2018-07-0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延胡索体征活血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 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种由于全身性动脉硬化而引起的慢性进展性闭塞性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身体局部的表现,以下肢大中动脉居多。早期多由于下肢供血动脉硬化引起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者硬化斑块脱落成为游离栓子堵塞血管,最终导致病变肢体血供不足,引起下肢的困痛、乏力、水肿、间歇性跛行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甚至发生病变肢体远端的溃疡或坏死最终不得不选择截肢,病情严重者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1]。而在中医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脉痹”、“脱疽”的范畴,又名“十指零落”,其名始见于《素问痹论》,本病多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质属虚实夹杂。ASO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相关文献记载,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率已达16.8%[2]。而在国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长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ASO的发生率也在日益增长,据相关报道,我国ASO的患病率已经非常接近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60~92岁间的老年人群中已高达15.7%[3]。因此,对ASO治疗方式的不断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33例ASO未溃期辩证为血脉瘀阻证的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加用自制的活血止痛方穴位贴敷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的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一病区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所选对象采用病证结合的双重诊断,均为ASO未溃破期患者,中医辨证为脱疽-血脉瘀阻证。本研究共观察ASO患者66例,根据完全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然后在两组中随机选出3例作为防脱落病例备用(按最低样本量10%的脱落标准),不纳入最后的疗效数据统计。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6±10.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1.4)年。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9.0±10.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1.5)年;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2016年修订稿)[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

1.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明确,符合标准;年龄50~80岁;患者患肢未发生溃烂或者坏疽;智力正常,查体合作;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近2个月出现严重ASO并发症者;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双下肢溃烂的患者;过敏体质;孕妇或者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 两组常规治疗均按照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一病区脱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处理。低盐低脂饮食、降脂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7片,国药准字H20051407)口服,每日1片;扩血管治疗:第1个疗程采用舒血宁注射液(万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4021871)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第2个疗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3021499)0.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2 对比治疗 选取特定穴位(血海×2、足三里×2、阳陵泉×2、气海)行碘酊消毒后,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行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采用特制活血止痛方穴位贴贴敷治疗。两组均在每天早上8点至9点间行穴位贴敷1次,2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疗程不足已达临床治愈标准者,即结束该受试者观察疗程。活血止痛方药用:当归60 g,红花60 g,乳香、没药、延胡索各30 g,白芷、透骨草、海桐皮各15 g,川牛膝10 g,甘草6 g等中药,将其悉数研磨成粉,取适量蜂蜜调制呈糊状,随用随取。安慰剂取颜色与活血止痛散相近的木屑粉末,配以适量蜂蜜调制而成,呈糊状,用法同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性指标 症状体征积分:包括皮温(采用FLUKE RAYST20型红外测温仪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温度进行检测并记录);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正常0分,轻、中、重分别计2、4、6分)、跛行距离(≥1 000 m为0分;1 000~500 m为2分;500~200 m为4分;200~100 m为6分;<100 m为8分)。定各项计分总和为症状体征积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变化。踝/肱比值(ABI):依据2007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中ABI的诊断标准[6]。

1.4.2 疗效判定 参照《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4]拟定的疗效判定表分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正常,积分减少90%;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肤温较前明显回升,肤色较前转红,70%积分减少90%;有效:症状、体征较前好转,30%积分减少70%;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者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积分减少30%。

2 结果

观察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由备用病例中补齐,对照组无病例脱落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踝肱指数(ABI)比较 治疗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值有所下降,踝肱指数有所升高,但治疗组变化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 症状体征积分 踝肱指数(ABI)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16.3±4.57.2±3.4∗0.52±0.100.62±0.10∗治疗组3016.2±4.23.7±2.1∗#0.56±0.120.68±0.1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血管性疾病,最早在《素问·痹论》中有所提及,其归属于中医学“脱疽”、“脉痹”的范畴。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故治疗以补气、活血、祛瘀为主。《素问·调经论篇》中有载:“病在脉,调之血”,表明ASO治疗过程中活血祛瘀的重要性。《医学源流论》有云:“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穴位贴敷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在ASO的临床治疗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何春红教授从医多年,治疗ASO经验丰富,其认为ASO的病机关键在于瘀阻络脉,主张在ASO治疗过程中,注重益气活血的同时也要兼顾经络的疏通,而活血止痛方穴位贴敷恰好将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很好的发挥了中药益气活血和经络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本治疗方法从经络穴位方面来讲,血海穴善治血症,有研究表明针刺血海能促进血液流通,明显改善血瘀症患者的血流变[7]。足三里不仅是常用保健穴,还是镇痛要穴,对各种急性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8]。阳陵泉作为八会穴之筋之会穴,在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张力方面效果显著,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9]。气海穴位处任脉又是肓之原穴,主司一身上下气机的疏导,其补气行气、疏通经脉之力佳。有研究表明,凡与“气”密切相关及虚弱的疾病,均可取气海穴[10]。诸穴同用,共奏舒经活络、活血止痛之功效。活血止痛方是何春红教授以其师尚德俊教授的活血止痛散为基础方,然后结合自身长期临床工作经验加减而成。本方以当归、红花为君药,根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当归、红花味辛甘而大温,气味俱轻,是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常用药对。乳香,性温味辛、苦,理气活血止痛力佳;没药,性温味辛而酸,善于化瘀理血。《本草备要》有云:“乳香活血,没药散血。故每兼用”。乳香、没药二者相须而用,共为臣药。延胡索,性温味辛而苦,《本草经疏》中有载:“延胡索,温则能和畅,和畅则气行;辛则能润而走散,走散则血活”。强调了其活血、理气的作用,在方中亦为臣药。气行则血行,血行通畅,通则不痛,延胡索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11],从延胡索中可以提取出一种生物碱叫做延胡索乙素(THP),THP可以优先阻断脑区D2受体从而增强脑干痛觉调节中枢的镇痛功能。方中白芷、海桐皮、透骨草作为佐助药出现,白芷是中医外科消肿止痛之要药、海桐皮尤善治下肢痹痛、透骨草性温味辛、甘,无论风寒湿痹还是风湿热痹诱发的疼痛用之皆宜,三者共用佐以祛风湿止痛之功效。因其病位在下肢故用牛膝引药下行,考虑全方药味繁多,故选用甘草,取其调和诸药之功效。牛膝、甘草二者合用,共为使药。从西方医学来讲,舒血宁注射液由银杏叶提取物灭活而成,其主要成分银杏叶内酯和黄酮苷等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作用,但药用疗程较短,容易产生耐药性[12];血塞通注射液主要从三七中提炼而成,现代药物学研究表明该药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等功效,但有皮肤过敏、胃肠道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活血止痛方穴位贴敷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药物特性,辨证用药,在特定的腧穴上进行贴敷,使之在病体的相应穴位处进行吸收,发挥其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活血止痛的作用,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6,10(1):1-18.

[2] Diehm C,Schuster A,Allenberg JR,et al.High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co-morbidity in 6880 primary care patients:cross-sectional study[J].Ath-erosclerosis,2004,172(1):95-105.

[3] 李小鹰,王洁,王全义,等.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现患率调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3-6.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 [J].北京中医药,2016,35(10):909-910.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43-144.

[6] 李小鹰,管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10):725-740.

[7]张智光,姚钧荣.血海穴活血化瘀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2, 12(4):24-27.

[8]沈晓炜,肖夏.足三里针刺镇痛研究进展及理论探讨[J].黑龙江医学,2015,39(10):1115-1116.

[9]苏强,张峰.阳陵泉穴现代研究概况[J].甘肃中医,2009,22(5):24-27.

[10]岳公雷,闫冰.古今医籍对气海穴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J].中医研究,2012,25(8):54-56.

[11]徐婷,金昔陆.延胡索乙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1):58-60.

[12]毛柳英,曹俊岭,鲁劲松,等.1265例舒血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3):352.

[13]彭佑武.38例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2):88-95.

猜你喜欢

延胡索体征活血
延胡索总碱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延胡索乙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分子印迹复合膜在拆分延胡索乙素对映体中的应用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市售延胡索颗粒和醋延胡索颗粒质量分析
应用东方活血膏530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