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药材蜀葵花的研究概况△

2018-07-02孟和毕力格包金花包晓华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蜀葵蒺藜续表

孟和毕力格 红 艳 包金花 包晓华,*

(1.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2.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蒙药蜀葵花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Altheac rosea(L.)Cav)的干燥花,夏季花盛开时挑选紫红色者采摘,去除杂质,及时干燥[1-3]。蒙古名为“额日·占巴”,异名“哈劳莫德格”“炮札木”“哈劳其其格”[1,4]。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全国各地均有栽培[5]。蒙医认为,蜀葵花味咸、甘,性寒;临床上具有清热,利尿,利水,固精,止血等功能;主治尿闭,肾热,膀胱热,水肿,滑精,月经过多等作用[1-4,6]。

1 蒙医临床应用

蜀葵花是蒙古族习用的药材,《甘露四部》[7]记载具有利尿,清肾热,止泻,止渴等功能;《蓝琉璃》[8]记载具有利尿、燥脓、止渴之功效;《金光注释集》[9]记载能利尿,止渴,止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6]《内蒙古蒙药材标准》[1]《蒙药学家罗布桑学术著作大成·蒙药志》[6]《蒙药学》[10]《蒙药手册》[11]等收载。

蜀葵花与草乌、诃子、木香、刀豆等配伍,制成萨日音·嘎日迪丸,用于肾和膀胱热,遗精;与苦参、栀子、三红药配伍,制成蜀葵六味散,用于月经淋漓,遗精,尿频;与鸡冠花、紫草茸、熊胆配伍,制成鸡冠花四味散,用于月经淋漓;与海金沙、蒺藜、豆蔻等配伍,制成蒺藜四味汤、十三味海金沙散或十四味硇砂散用于身疲发烧,浮肿,腰痛,肾热病;与麝香、草乌、三红等配伍,制成十七味宝风丸用于全身水肿;独味汤或与石榴、蒺藜配伍用于肾和膀胱热[2,4,6,10,12]。

2 化学成分

蜀葵花的化学成分复杂,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外的学者已分离鉴定的主要有黄酮类、挥发油、多糖及果胶、天然色素及微量因素等成分[13-22],归类如表1。

表1 蜀葵花化学成分

续表1 蜀葵花化学成分

续表1 蜀葵花化学成分

续表1 蜀葵花化学成分

3 药理研究概况[17,23]

蜀葵花药理研究报道较少,主要具有镇痛抗炎、抗雌激素作用、对心血管疾病以及血栓性疾病治疗作用。蜀葵花乙醇提取物80g/kg给小鼠灌胃。可见小鼠自发活动减少,连续观察72h无一死亡。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2.76±0.08g/kg。

4 种植研究概况[22-23]

蜀葵喜阳光充足及温暖气候,耐寒。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栽种。多用于种子繁殖,种子成熟时即采即播,春播在4月份,秋播在10月,育苗或直播。约1星期后发芽,出真叶2~3枚时按10cm×10cm行距间苗分株,4~5片叶时定株。生长期追1~2次肥。干旱时用易发生蜀葵锈病,为害叶,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喷洒防治,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

5 小结

到目前为止,蒙药材蜀葵花为主要成分的蒙成药有蜀葵六味散、十三味海金沙散、萨日音·嘎日迪丸、十七味宝风丸、鸡冠花四味散、十四味硇砂散、蒺藜四味汤等;对尿闭,水肿,膀胱热,肾热,滑精,月经过多等有治疗作用。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有机酸、挥发油、果胶、多酚类等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有镇痛抗炎、抗雌激素作用、对心血管疾病以及血栓性疾病有作用;种植栽培方面目前也有少数报道。

[1]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蒙药材标准[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0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蒙药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349.

[3]宝音图,布日额,赵百岁.蒙药占巴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003,02:119-120.

[4]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上)[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85-486.

[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9(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011.

[6]罗布桑.蒙药学家罗布桑学术著作大成·蒙药志[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707-1711.

[7]伊希巴珠尔.甘露四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90.

[8]桑杰扎措.蓝琉璃[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327-328.

[9]达日茂玛仁巴·罗卜桑却日嘎.金光注释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898-899.

[10]罗布桑.蒙药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280.

[11]布和巴特尔.蒙药手册[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388-389.

[12]布和巴特尔.传统蒙药与方剂[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20-121.

[13]木尼热·阿不都克里木,木合塔尔·吐尔洪,热萨莱提·伊敏,等.维吾尔药蜀葵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08:1614-1619.

[14]张祎,陈秋,晁利平,等.维药蜀葵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5,09:681-684+694.

[15]晁利平,陈秋,石萍萍,等.蜀葵花中二氢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4:233-236.

[16]张祎,陈秋,刘丽丽,等.维药蜀葵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Ⅰ)[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05:335-341.

[17]杨鹏元,韩凤兰.药用植物蜀葵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28:17241-17243.

[18]祖里皮亚·塔来提.蜀葵花化学成分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

[19]JAIN A,SRIVASTAVA S K.A new flavanone glycoside from the flowers of Althaea rosea [J].Current Science,1984,53( 21) : 1138-1140.

[20]冯育林.骆驼蹄瓣茎及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21]RAKHIMOVDA,ATKHAMOVASK,KHVANAM.Pectinic substancesfrom Alcea rosea flowers[J].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07,43( 6) :685-686.

[22]王国强.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078.

[2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032-3033.

猜你喜欢

蜀葵蒺藜续表
Analysis of hub genes in 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by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中国古代蜀葵植物学特性认识和应用考
蒺藜的本草学考证
Landslide displacement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顽强的蜀葵
蜀葵
又被蒺藜扎了
蜀葵
Novel analgesic targets and corresponding analgesic leading compo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