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文,读写结合,促进初中作文教学
2018-07-01黄娇
黄娇
[摘 要]一课是指教材中的课文;一文即学完一篇课文就写一篇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一课一文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分开,读写“两张皮”的现象,同时通过调整读写时间比例,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情感喷涌从而做到“情动而辞发”, 使作文训练真正有效落地。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一课一文 ;读写结合; 策略研究
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和基础相对小学阶段已经长进了很多,但是作文“假大空”现象依然很严重。“假”意味着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大多是作文书上素材的翻版;“大”则是很多学生的写作切入口很大,写作内容缺乏具体生动,真实可感性;“空”则是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人的情感色彩和生活体验,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如何从教材中课文阅读开始,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一课一文,有效提升他们的作文能力和素养呢?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和写作时间分配严重失衡。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阅读练习、轻写作训练的现象,无论从备课、上课,还是课时安排上,写作指导都居于从属地位,实际用力不足阅读教学的10%。
2.读写训练貌合神离。教师不能有效利用课文这个“例子”, 阅读课就是教阅读,写作课就是教写作,没有打通阅读课与作文课的通道,没有把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缺乏读写有效结合、多读多写同步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每篇课文学习前、中、后,没有写作训练意识。
3.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有问题。從学生层面,对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写好作文有什么用处,目标不明确;把作文当“憋文”“任务型”写作较多,“创造型”写作较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冲动缺乏,用心、用力不多;写作方法、手段欠缺,作文思维、灵活度、新颖性受限,写出的文章同质化、应试作文化倾向严重;即便学生有很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是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素材的能力不强,写作题材、体裁、能力始终无法跨越式提升。
从教师层面,作文教学思路、方法、内容老旧,总埋怨学生生活历练不足、写作资源欠缺、写作能力与兴趣较差,习惯了让学生学习老师的“下水文”、模仿范文,不愿意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花在指导学生写出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的“真作文”。
4.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不够。由于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导致学生对与自身紧密相关的生活实践存在无情感、不热心,甚至厌弃、“逃离”心态,作文不接地气,不能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周边事物,大量好的作文题材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二、“一课一文”训练策略
1.读写一体化。改变传统的读写教学泾渭分明、互不干涉的现状,组织学生在课文学习前、学习过程中、学完后作文,包括先写后读(比较自己与作家在谋篇布局、言语表达技巧、材料组织上的差距)、边读边写(学活用活)、读后新写(活学活用),最终达到作文课即阅读课、阅读课即作文课,读写训练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2.读写多样化。从写作文体选择,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应用文,也可以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文本评议、片段训练、读后感多种形式的创作;从组织架构看,可以设立文学社团、小记者站、宣传站等,结合课堂学习,鼓励学生多参与、多锻炼,扩展写作路径;从课外延伸、跨学科看,可以是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性的社会考察报告、社会问题调查、新闻采访报道。
3.读写个性化。反对雷同作文、虚假作文,反对背范文、模仿老师的“下水作文”,借鉴课文写作,仅限于写作方法、语言表达技巧、谋篇布局方式的借鉴,对于写什么(内容的选择)、怎么写(写作体裁、方法),要尽量鼓励培养学生个性化、多样化;从写作方式方法上,可以根据老师指导进行命题作文,或学生自主选择文体、内容自由作文,也可以集体创作、家校合作、师生共写;也可以与音、体、美、劳等结合,开展给文章配画、配音、配舞、配诗。
4.读写真情化。提高学生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素材的能力,按照说真话、写真事的要求,就地取材,提倡阅读用心、动情,写作接地气、抒真情。
此外,“一课一文”训练要求教师盘活语文课堂,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读写两张皮”的教学模式;鼓励个性化的作文教改探索,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充分利用教材,利用文本,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改变学生怕作文、不愿作文、不能作文的现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写”(表达)的兴趣,使他们“想说想写”。创造良好的“语境”,培养学生“说写”的胆量,使他们“敢说敢写”。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写”的环境,使他们“有机会写”。“文”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写几句话、写一个片段、仿写、续写,也可以是看图写话、为诗配画、配乐朗读等等形式,要不拘一格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于学生,则要培养心中有素材,嘴里有文字,笔下有文章的良好习作习惯;利用不同文体的课文,多视角、多体裁、多写作实践,引导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由初入中学时的仿写,逐渐到能有效地、创造性地写作。将部分创新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培养为“小作家”“小记者”,为他们的“成名成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5.通过学习小组互评互议作文,相互取长补短。好作文是需要经过的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绝不是一气呵成的,传统的作文教学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去“精批细改”,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任务,也使得学生对其漠然视之。如果将批改权交给学生,每一位学生成为批阅的老师,自然而然提高了写作批改的效率。对此我们可以开设语文作文评议小组,四人一组,组内成员互批互改,从卷面、格式、错别字、选材、中心、立意等多个评判角度去分析小组内成员的作文,确保学生在评议作文的时候有章可循,不随意批改,再者组内成员互相讨论,指出其优点,纠正其错误,共同学习,再由教师对整体进行评议和鉴赏。这样的批改方式能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自己当成评议和被评议的主体,虚心的接受他人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一课一文”训练,还要注意阶段发展。对初一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以课文、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课文的写作手法为模板进行仿写,字数要求可适当降低即可以以写话为主。初二的学生,我们要求进行迁移。即以课文、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课文的写作手法为例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改变写作内容。初三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以创作为主,学习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凸显自身的写作风格。
总之,要指导学生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绝非一日之功,在于长期的训练积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通过一课一文的方法去指导和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基础开始,延伸到个人生活实际,由不會写到容易写,从怕写到想写,从而真正爱上作文,这不失为大面积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张更海.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9).
[2]刘墨,欧阳芬.初中作文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