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8-07-01周文丽
周文丽
[摘 要]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始终是求知的起点,认知的高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也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想方设法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学习状态,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倡导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允许学生自主提问的课堂中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只有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寻找真理的欲望,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充分揭示了儿童主动参与在儿童智慧、思维、认知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当儿童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后,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迫使其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二、造成小学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因素。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是最喜欢问“为什么”,但是部分孩子因为性格内向,话语很少,课堂上忌惮大家的关注,害怕同学的耻笑,所以不敢在课堂上提问,再加上部分学生思维的惰性,以及沟通表达能力欠缺,致使他们人云亦云,不敢也不善于积极的思考问题。
2.教师教育因素。部分教师思想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以前,认为学生只要可以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就好,不应该由学生主动的去进行提问;其次,教师因为授课时间以及教学精力,没有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另外,有的教师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出于崇师心理,忌惮于老师的权威而不敢提问。也有教师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荒唐,没有表扬孩子敢于提问的求知态度,而是消极的对待,甚至是讥讽,这样会对学生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从侧面上削弱了孩子们提问的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创造条件,使学生敢问。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这就要求我們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没有讨论、交流、课堂死气沉沉,我这几年尝试着,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没有害怕感而敢于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悦,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微笑,关注和点头,允许他们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插话。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問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质疑促思。
2.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以问引文。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抓住关键之处。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的注意。从而产生相关疑问。
(1)提供范例。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喜欢模仿的又是教师的行为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探因求果、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定势等方法,提出来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长期潜移默化,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提问变为主动提问。
(2)变课堂的“纵向提问”为“横向提问”。所谓横向提问就是在课堂上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再由学生通过思考来自行解决的一种提问方法。由于提问者与回答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者地位,因此这种提问方法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纵向提问相比,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消除在课堂回答过程中的紧张感,能为推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3.提高认识、使学生善问。善问是在学生有主动提问意识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问、会问的进一步提高,善问是要问得当,问得明、问得妙。
(1)问得当,是指当问之处才问,不要一有疑就问,每疑必问,应当经过充分的思考确实有疑问再提问。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通过查工具书、向别人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便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提问。
(2)问得明,是指对问题的表述要清楚、明白。清晰的表达。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朗,而且还能帮助提问者自己理清思路,为问题更加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3)问得妙,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的认识水平,这些问题无法从课本或教学资料中得到答案,必须由学生经过理解、分析、推测、归纳等过程将那些看似零碎的信息进行加工。这就需要调动提问者认知方面的所有潜能,有时还要受到自己的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
4.积极创建和谐、利于孩子学习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也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作为家长们应该给予孩子学习方面足够的支持。在对待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及时的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对于语文学习中不懂得问题记录下来,给予老师以反馈,帮助他们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对于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提问意识的培养,其实不单单对于语文的学习具有帮助。当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了提高,培养出积极提问的意识和素养,那么对于别的学科的学习甚至是人格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对于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家长、学生、老师三个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想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倪廣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教资料,2007.
[2]王龙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3.
[3]郑玉青.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才智,2015.
[4]何伟.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