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票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2018-06-30梁宇婷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收益风险

梁宇婷

【摘 要】基金是一项重要的投资方式,当投资者面对股票和基金两项投资选择时,通常认为,基金主要有以下两大优势。首先,构建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中小投资者资金有限只能购买少量股票,而基金具有规模优势,可以同时投资多项证券,能够有效分散非系统风险。其次,专家管理优势。选股能力强的中小投资者缺少专业知识及研究上市公司的时间,基金经理投资经验丰富,并且可以通过实地调研精选股票,能够获得的收益超出普通投资者收益。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基金背后的风险应当如何度量?不同基金的风险应当怎样比较?基金业绩中有多少收益与整体市场环境的系统分析相关?有多少收益来自基金经理的股票精选能力。文章将分析讨论股票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这两种不同基金的风险与收益,这对进行基金投资选择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风险;收益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12-0207-02

1 基金概况

1.1 基金的概念与种类

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统称,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单位信托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以及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从会计角度分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专项资金。目前基金业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投资理财产品供投资者选择。在传统基金外,如ETF、LOF、指数基金和QDⅡ基金等新型基金也纷纷涌现。根据投资对象,可将基金分为货币市场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不同基金的风险收益不同。

基金是证券资产的投资组合,衡量基金风险要从基金投资的证券入手。不同种类的基金享有不同的收益,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风险。股票型基金以高风险、高收益为主要特点,其证券组合中股票资产占基金净值的比例是所有种类基金中最高的。相比较而言,其收益率也是所有种类基金中的佼佼者。而债券型基金以相对的低风险、低收益为主要特点。

1.2 基金的选股策略

基金是债券、股票等证券资产的投资组合。债券收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基金收益主要受到股票收益的影响。因此,考察基金选股策略是评价基金风险收益的基础。从企业基本面分析,主要关注盈利能力、治理结构与战略规划3个方面的因素。

(1)强劲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基石。股价最终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企业只要具有价值,即使短期内股票价格较低,最终还会向价值回归。

(2)完善的治理结构是投资者获得必要回报的保障。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关注企业能否创造价值,公司治理分析则重点考察投资者能否分享上市公司经济价值。从投资人角度来看,公司治理问题是怎样来分享公司所创造的利润,让每一个投资人都能从自己的投资中获得权益。中国证券市场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对企业具有实际控制权,控股股东可能会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获取公司创造的经济利润,从而损害中小股东和其他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基金投资者多属于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力较为有限,优选治理结构完善、经营者理性、始终以股东权益为先、关注中小股东权益的上市公司能够更好地保障投资回报。高分红带来的稳定收入也正是分析师给出“推荐”评级的重要依据。

(3)合理的公司战略对长期投资的回报影响深远。公司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如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环境变动等)、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合适的经营领域和产品,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高管受股东委托充当价值管理者的角色。高层经理对于企业进行战略规划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价值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战略规划从挖掘具体业务的价值驱动因素着手,选取对企业价值敏感度最高而又切实可有作为的主要杠杆,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和相应的业绩衡量指标,以保证战略的贯彻执行。合理的公司战略与可靠的执行机制,能够对企业业绩起到长远而有力的推动作用,从而带动股价提升。

2 基金的风险计量方式

不同类别的基金在投资风险上有显著差异,高持股比例的股票型基金风险远高于高持债比例的债券型基金。而当前基金数目众多,每一类型的基金均有几十、上百只,显然需要引入更为细致的数量化风险度量指标,才能更好地衡量不同基金的风险差异。基金定期报告中采用了事前风险提示与事后风险评估相结合的风险考核方式对基金风险作出定量化分析。

2.1 事前风险评估

与上市公司公布财务报告相近,基金也会以季报、年报等形式定期披露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在基金的定期报告中,主要通过事前与事后两个角度向投资者揭示基金的投资风险。

事前风险披露主要包括投资目标、投资策略、业绩比较基准和风险收益特征4个组成部分。其中,投资目标、投资策略及风险收益特征以定性的方式描述了基金的基本特征,如投资组合中股票与债券两种资产大致的资产配置比例、股票的主要投资对象等。而業绩比较基准则是定量的事前风险评估指标。业绩比较基准中,股系指数所占比例越高投资风险越大,债券指数所占比例越高投资风险越小。

2.2 事后风险评估

事前风险评估能够为潜在投资者选购基金提供帮助,而事后风险评估则是以历史收益为基础对投资风险做出更为准确的统计分析。基金面临着许多风险,如利率风险、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购买力风险等,这些风险主要是指基金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并且是从定性的角度看待基金的风险问题。在风险的量化评估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指标:收益率的标准差σ及证券的β系数。

基金定期报告中,以业绩比较基准作为风险评价依据,以标准差作为风险评估指标,标准差是证券资产总体风险的计量指标,而投资者仅关注系统风险以评价基金是否实现了投资者要求的期望收益。那么,标准差可以作为基金系统风险的统计指标吗?如果基金能够构建有效的投资组合,充分分散所有的非系统风险,使基金收益与市场经济环境变动完全一致,则标准差可以揭示基金系统风险。但是,基金并不能构建完全有效投资组合,非系统风险也并不能被有效分散。因此不能假定基金已经充分分散风险,标准差并不适合作为基金的风险评价指标。

William Sharp于1964年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解决了这一问题。模型中的β系数是系统风险的计量指标,描述了证券资产相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敏感程度。當证券市场有效时,该系数表现了资产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的敏感程度。具体来说,当β系数为0.5时,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率增长(下跌)10%,这一资产收益率相应地增长(损失)5%;当β系数为1.5时,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率增长(下跌)10%,这一资产收益率相应地增长(损失)15%。可以发现,当证券资产的β系数小于1时,其系统风险小于市场指数资产,收益更为稳定;当证券资产的β系数大于1时,其系统风险大于市场指数资产,利于争取更高的回报。证券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由组合中各单项资产系统风险决定,其β系数等于各单项资产β系数按市值加权的平均数。

综合来说,当证券资产是完全分散的投资组合时,标准差与β系数是等效的,而当证券资产包含非系统风险时,β系数的风险计量要优于标准差。

3 结语

通常认为,投资基金与购买股票相比存在两大优势。第一,基金通过构建投资组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分散投资风险;第二,基金经理具有专业素养、较强的选股能力,可以获得超过普通投资者的收益,但事实上部分基金也在重仓个股做投机,并未充分分散非系统风险;统计数据表明近半数基金处于亏损状态,并没有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为此,案例分析了基金定期报告的风险收益评价方法,指出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金风险收益计量模式。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总结如下。

(1)基金定期报告提供了基金净值增长率标准差及业绩比较标准收益标准差,定量分析投资风险。这种风险度量方式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业绩比较标准仅供参考,与基金的实际风险并不完全一致;第二,标准差衡量总体风险,不能揭示与期望收益相关的系统风险。β系数作为证券资产系统风险的指标,用于衡量基金投资风险更为合理。

(2)基金定期报告提供了基金净值增长率与基金净值增长率标准差来评价基金收益,并辅之以业绩比较标准的相应指标作为参考标准。这种收益评价方式存在下述问题。定期报告使用者不能分辨基金收益中多少归因于市场风险,多少归因于基金经理的证券选择能力。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Jensen'salpha指标,从总体收益中分离出与市场风险相关的收益成分,能够解释基金获得的超额收益的原因,用于衡量基金投资收益更为合理。

参 考 文 献

[1]沈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4.

[2]潘越,戴亦,陈梅婷.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交易行为与股市泡沫[J].中国工业经济,2011(1).

[3]王文俐.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价值体现[J].生产力研究,2008(21).

[4]刘江云.从国际期货定价机制变化看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J].价格月刊,2012(6).

猜你喜欢

收益风险
高额收益要谨慎,场外配资需辨明
基于ARIMA模型对余额宝收益的预测
基于ARIMA模型对余额宝收益的预测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勵駿首季收3.5億跌3.7%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