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驾驭新媒体实现科普高效传播的研究

2018-06-30宋新征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科普新媒体研究

宋新征

【摘 要】科普类的新闻传播对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依托新媒体实现科普类资讯的高效传播可以有效拓展该类资讯的受众面,进而提高科普的时效性及影响力。相关领域的储备知识是推进科普传播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相关负责人员还需要具备互动及实际操作的传播能力。传播是一个处于动态层面的概念,运用特定的手段让民众能够接受枯燥、范围的科学技术知识,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文章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中的优化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科普;高效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12-0094-02

1 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顾名思义,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对立存在的,主要指的是以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及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依靠无线通信、有线网络及卫星等渠道,借助电脑、PDA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资讯、娱乐信息的媒体形式。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立体化、全方位的传播方式是新媒体独有的特点,它所传递的资讯或信息非常生动,顺应了受众的心理诉求。依托新媒体开展科普传播的关键在于利用好新媒体的特点克服科学技术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拉近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从而让受众对我们所传播的知识、信息或资讯产生“趋同感”[1]。

其实新媒体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指的并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技术或传播方式,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及跨时空性是新媒体的特点。依托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我们能够与受众建立起广泛而且相对密切的联系,而其中具备科技含量或者个性化的信息也能够及时送达大众。因其具有交互性及跨时空性的特点,所以参与者对科技信息内容的掌握是相互对等的,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科普传播的效果。以《农村新技术》微信公众号为例,笔者是《农业新技术》微信公众号的主要负责人。为提高宣传效果,我们开设了《科普大众》《乡村音画》等诸多栏目,报道内容既贴近生活百态,又展示了农村发展的新面貌[2]。文字、图片、声音及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模式极大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2 新媒体对科普传播的作用分析

2.1 为科普传播提供新的平台

新媒体时代,虽说传统媒体仍居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我们的科普传播工作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新媒體为科普高效传播提供了新平台,我们要做到进一步利用好这方面的平台优化工作细节。具体来说,需要从新媒体的角度来转变认识,加深对于特定问题的理解,依托新闻学、传播学的规律在自媒体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体,用户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我们也需要顺应这一趋势,进一步创新科普传播工作的方法和理解。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而生成的媒介形式,传播者及接受者依托新媒体实现了跨越时空的零距离交流,由此而创造出的平台为科普高效传播注入了新动力。

2.2 为科普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传播的新机遇主要是由新媒体的时效性、海量信息及近乎零成本等特点所决定的。现阶段,新媒体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传播主体及受众真正实现了有机融合。以往的案例已经证实,传播客体也就是信息接收方可以在传播过程中扮演好信息员抑或是科普志愿者的角色。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对信息的生产传播速度、质量及吸引力也有了决定权。新形势下的科普传播需要从源头打破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着重挖掘科普信息的内涵,并通过培养“信息员”的方式营造一种全民参与的传播形势。对青少年群体来说,他们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的关注度超过了传统媒体,而他们则是科普传播的主要对象。基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科普传播空间,实现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此外,还需要提高对科普创作工作的关注度,储备好科普组织力量,真正从内容着手赢得受众的认可。

3 新媒体在科普高效传播中的具体应用

3.1 网络科普

互联网是一个由不同规模、类型且能够独立进行运营管理的计算机网络所组成的平台[3]。它是新媒体领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内容,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扩大。依托互联网我们能够实现快捷、丰富、超越时空的联系,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及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实现科普的高效传播需要重视细节、明确目标,这方面的优化实践绝不是单纯做两个网页、定期更新资讯那样简单。从确定选题到具体内容的选择都需要突出特色,强化“科学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当着重突出网络科普的系统性,把控好方方面面的细节。在资讯发布之后也需要提高对于反馈环节的关注度,围绕着科学知识、思想及方法进行科普传播,提高科普传播的效率。从本质上来说,当前形势下以网络为主的科普高效传播中仍存在诸多掣肘,显然该方式的可行性要略逊于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科普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科普仍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效科普传播目标的实现积累下了宝贵经验。

3.2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科普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正在积极探寻转型发展之路。曾经风靡一时的“手机报”便是一次相对成功的实践,它应当属于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平台结合之下所诞生的产物。自媒体平台的热度依然没有减退,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在借由“手机报”这一形式实现面向电子媒体的跨越。在进行科普时,也可以利用好这一方式,前期对信息进行筛选,真正将受众需要的信息用手机报的形式传递给他们。

微博是自媒体平台领域中的“佼佼者”,或许我们应当将其称之为“以分享简短实时信息为主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2009年8月,微博正式进入了我国民众的视野。而早在2010年,便已经开始有机构及科普爱好者在利用这一平台传播科学知识,自此微博这一新兴媒体平台被赋予了一种新属性——“科普教育”。“微科普”这一词汇便是在此时诞生的。新媒体时代下的科普要做到灵活多样,还需要强化与不同媒体平台的优化整合,因此微博科普所积累下的宝贵经验为后续各项细节工作的优化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科普微信平台的主要负责人,正视微信在科普高效传播建设中的作用是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微信能够在“熟人圈子”中传播,而朋友之间多年建立的信任则增加了传播的可信度。再者,依托微信构建起的科普高效传播模式能够达到较高的传播速率,眼下几乎每个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微信好友,经过连续不断地转发能够在短时间内放大传播效应。微信所带来的传播效应是“裂变式”的,因此相较于今日头条、微博等集约式的传播模式效果更为显著。最后依托微信所进行的科普只要能够贴近实际并突出科学性便容易得到受众认可。口碑式宣传、渠道便捷是微信科普的优势,但需要注意这方面的宣传不能“跑偏”。保证科普的专业性是发展的核心,因此需重视内容的制作,并结合线下或线上的活动做好推广宣传。笔者负责的《农村新技术》微信公众号曾经举办了2次科普微信平台的推广活动,一是进行“科技惠民、振兴乡村”的科技下乡活动,二是承办2018年世界气象日“党旗领航科普宣传活动”,有效拓展了平台的关注度,更传授了农民利用新途径、新方法获取新知识的技巧。

4 新媒体环境下科普工作创新的具体策略

4.1 加强人才培养

利用新媒体打造高效科普传播需将人才的培养工作落实到位,我们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跨学科、掌握多领域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过去,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是推进科学技术发展及传播的主力军,而新媒体时代下的科普工作也需要做好人才资源的储备工作。通过多部门、多机构的联合来落实这方面的优化改革,为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打好基础。

4.2 提高新媒体的科普能力

我们需要从提高新媒体的科普工作的权威性入手来提高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科普能力。依托现有微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数字科技馆的建设,借助于移动通讯等技术强大的主动推送功能来提高科普工作的渗透性。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为受众搭建起沟通相关技术领域优秀专家的渠道,让其能够在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得到最有效的指导。如此,我们的科普工作也从线上实现了向线下的拓展。

5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科普高效传播需要重视诸多细节,以上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促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参 考 文 献

[1]王大鹏.科普宣传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N].学习时报,2018-12-05(6).

[2]赵肖雄,潘璇.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数字媒体科普传播影响力分析[J].视听,2018(11):174-175.

[3]鄭博文.新媒体时代创新的科普传播方式[J].传播力研究,2018,2(26):97.

猜你喜欢

科普新媒体研究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