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富春与“一五计划”的编制

2018-06-30黄淑莲

卷宗 2018年15期
关键词:李富春档案

黄淑莲

摘 要:建国初期李富春是当时中共党内为数不多的精通经济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全程参与“一五”计划的编制实施。在“一五”计划编制过程中李富春提出了以重工业为主导,国民经济各部门均衡发展的思想,重视干部和技术人员培养的问题,以及注重总结本国经验的思想,为探索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重温这段历史及相关档案文献,对中国的计划经济规划与改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李富春; 一五计划 ;编制过程 ;档案

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近百年来,众多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探索奋斗。在这一历程中,1953—1957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代。在这一时期新中国编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简称 “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建设规模空前,其实施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对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内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五”计划的编订实施汇集了国家领导人和众多党内外专家的心血。尤其是作为当时主管全国工业和计划工作的重要领导人的李富春,更是全程参与“一五”计划的编订修改以及与苏联的协商谈判工作。

“一五”计划五易其稿,历时四载,期间李富春对于一五计划的编订提出大量的修改意见,体现了其对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计划经济运行的思想结晶。本文拟以“一五”计划编订期间李富春的有关言论为基础,对其建国初期的经济思想进行粗浅的梳理探讨。

一、以重工业为主导,均衡发展的思想

新中国的工业化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众所周知,“一五”计划的重点就是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日益严重的敌对形势以及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迫使中共不得不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因为要保障新中国的安全必须有强大的国防,而国防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支撑。所以以重工业为中心,全力保障重工业的发展是当时全党的共识。

二、重视干部和人才培养

建设需要人才,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员、专业人才和懂经济管理工作的干部。李富春注意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因此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非常重视。1938年李富春就向中共中央建议成立自然科学研究院以培养科技人才。1939年5月,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后改名为自然科学院)成立,李富春兼任院长,建院宗旨为“培养抗战建国的技术干部和专门人才”。延安自然科学院被称为中共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该院培养的500多名学员不仅在边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输送了一批有革命觉悟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干部,更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富春也因在延安播下了“科技战线的火种”而被称为“是我党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6

新中国建立后,在经济恢复时期,李富春已经注意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在1951 年3 月,李富春在全国第一次工业会议的总结报告中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在工业方面准备大规模建设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他认为: “建设不外乎三个条件: 一要有钱,二要有资源,三要有技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以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更凸显了我国建设人才的匮乏。

三、学习苏联,更强调总结本国经验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成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效仿的典范。从新中国建立到1955年这一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上是以苏联为榜样来进行的。早在建国之前,毛泽东明确阐述了新中国外交方针是“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阵营。同时,他也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向学习苏联的号召:“苏联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这一时期在报刊上和人民群众中的宣传中最常见的口号,就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等等。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各行各业向苏联学习,甚至照抄照搬苏联的做法和经验,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不便和损失。

李富春比其他领导人更早地意识到盲目学习苏联经验可能导致的后果,因此在编制一五计划时提出,“学习苏联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总结我们自己在建设中的实际经验”。8李富春同时指出,在总结经验时,要特别注意苏联帮助我们设计和建设的企业,对这些企业我们应该从地质勘察、资料收集、厂址选择、产品方案、设计编制、设备供应以及建筑安装等方面,认真、仔细地进行总结。“通过这些总结,使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组织我们的基本建设工作。”9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功經验都不能做为别国的教材。迷信苏联经验在很多地方造成了困难。1956年2月中共二十大的召开为我们破除苏联迷信解放了思想。毛泽东提出以苏联为鉴戒,走我们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由此起步。

建国初期李富春是当时中共党内为数不多的精通经济工作的领导人之一,这与李富春卓越的经济才能以及长期主管经济工作密不可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富春为边区生产的发展和东北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建立以后,他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三年困难时期的经济调整工作中呕心沥血,辛勤探索。在探索中国经济建设之路的过程中,李富春表现出了坚忍不拔的毅力,他向苏联专家学者谦虚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其经济思想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富春:《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应注意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53-1957)》(综合卷),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第396页。

[2]李富春:《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应注意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53-1957)》(综合卷),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第397页。

[3]李富春:《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应注意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53-1957)》(综合卷),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第398页。

[4]熊慧、肖芳林:《李富春飞经济才能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5]李富春:《李富春选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年,第72页。

[6]郑昌俊:《李富春经济思想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第9页。

[7]李富春:《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应注意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53-1957)》(综合卷),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第398-399页。

[8]李富春:《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应注意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53-1957)》(综合卷),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第399页。

[9]李富春:《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应注意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53-1957)》(综合卷),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第399页。

猜你喜欢

李富春档案
延安时期李富春的科技实践活动
一道课本例题的解法探究
1960年代初期李富春农业恢复发展思想探析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李富春为何被称为“革命的老毛驴”
周恩来与李富春夫妇在中南海的“文革”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