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行政班级“班团一体化”建设探究

2018-06-30鲁聪朱卉周刚何蕾

文教资料 2018年6期
关键词:团支书班委会一体化

鲁聪 朱卉 周刚 何蕾

摘 要: “班团一体化”建设是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开展团工作的重要举措。班级是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高校团支部是基层团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虽然高校的团支部是建立在班级基础之上的,但二者相比,高校团支部的功能弱于负责具体事务的班委会。因此,如何提升团支部活力和优化班级文化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如何让高校学生更好地发展身心健康、更好地培养思想意识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高校行政班级“班团一体化”建设就成了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就高校行政班级“班团一体化”的建设路径加以探析。

关键词: 行政班级 班委会 团支书 一体化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会在中学时期就加入共青团,大学之前的非团员比例已经极低,因此当进入大学之后,几乎所有同班同学除了是班级成员外,还是团支部成员。班级是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和交流的平台,更在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思想意识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高校的团支部是建立在班级基础之上的,但一般来说一些人没有“班团一体化”的概念,通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班级和团支部是互相独立的,所以相比于负责具体事务的班委会而言,团支部的存在感比较低。因此,如何将班级和团支部进行一体化整合,有效地加强“班团一体化”建设就极其重要。

1.建设“班团一体化”的意义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还为了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同时也是为了贯彻湖北省委和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湖北经济学院以法商学院金融系2016级进行试点,积极推进“班团一体化”的建设,努力加强院系团组织建设,用实际行动切实推动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扎实开展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团员意识培养工程及基层团组织建设工程。

“班团一体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共青团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根基性工作。基层团组织对新时代的新青年起到至关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所以让高校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团支部、了解班团一体的重要意义,也就更能增强团支部对于广大高校学生的引领性作用。尤其在思想引领方面,思想引领离不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不仅要旗帜鲜明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还要充实法律、心理、道德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内容,从而正确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足社会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意识,使团员明确自身的团员身份,团员更像团员,明白团员所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进而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湖北经济学院各级团组织紧紧抓住机遇,果敢应对挑战,凝心聚力,久久为功,以法商学院金融系2016级进行的“班团一体化”试点,以点带面,实则对于整个学院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增强“班团一体化”建设的长效性和实效性,推动高校共青团的改革创新,调动新时代的新青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做贡献。

2.“班团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经对法商学院金融系2016级班团一体化试点班级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团支部与班委会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分工明确,协调统一、通力协作,这样的支部(班级)呈现出阳光、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班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也有部分团支书与班委会分工不明确,职责混淆,功能缺位或越位,班级管理涣散。综合分析,在“班团一体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典型问题。

2.1团支部在班级中的认可度不高。

相比于负责具体事务的班委会而言,团支部的存在感比较低,再加上一些团支部的工作缺乏创意,基本上还停留在学习文件精神、写写感想心得的层面,导致一些高校学生参与团支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2团支部建设薄弱,工作缺乏指导。

目前,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着对基层团组织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通常在高校中负责基层团组织日常管理的都是二级学院团委,可是很多二级学院的团委书记都是由辅导员来兼任的。因此,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深入而有力地进行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同时基层团组织建设在物质资源方面存在不同程度保障不足的问题,从而造成一些基层团组织建设薄弱。在新思潮、新变革、新时期的大环境下,基层团组织若缺乏思想指导,就不利于对新时代的新青年发挥很好的思想引领作用。

2.3团支部与班委会之间缺乏协作。

从理论上来讲,高校学生团支部建立在班级之上,所以应该是以团支部为核心,然后指导班委会开展工作。但是高校目前基本管理模式中,通常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指导的是辅导员,而辅导员一般来说也都只是主抓班级干部,然后班级内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班级干部直接接触,所以团支部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中没有起到或者起到微小的作用。因此,通常明明作为执行机构的班委会却往往反客为主,占据对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导地位,致使一些人认为团干部只是班干部的一个补充,从而对团员这一身份的认识比较模糊。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以前就已经是团员,按理说这种情况对共青团开展各项工作应该十分有利,但现实情况是团支部与班委会之间没有协作机制,甚至班委会通常代替团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导致团支部功能缺位,逐渐边缘化,因此,很难对新时代的新青年起到很好的思想引领作用。

3.高校行政班级“班团一体化”建设策略

3.1推进学团一体化任职,夯实班团一体化运行的组织基础。

有效地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就必须有优秀的青年团干部。作为共青团基层组织的直接领导者,青年团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因此,让年级或班级辅导员参与共青团工作中便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高校中,一般都由辅导员来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所以如果让年级或班级辅导员兼任青年团干部,对团支部各方面工作开展负责,那么辅导员在联系上级团组织和青年学生之间必将起到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不仅可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工部(处)、二级院(系)学工办负责,还可以作为青年团干部对校团委、二级院(系)团总支负责。

3.2理清职责、改建队伍,强化班团一体化运行队伍建设。

完善团支部与班委会之间的协作机制,明确分工,理清职责,确保班团工作各有侧重,防止工作重叠、界限模糊、边缘化等问题的出现。班委会在自觉接受团支部监督指导的前提下,负责好班级学风建设、日常管理等事务,而基层团组织需丰富校园文化,充分发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要引导校园文化的纵向发展,成为青年学生坚实的后盾,对新时代的新青年起到很好的思想引领作用。

3.3規范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夯实班团一体化运行制度保障。

进一步明确班级团支部组织设置和工作职责,突出团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地位,规范工作内容,理清工作思路。在工作内容上,优化考评机制,设立先进典型。高校团组织应当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基层团支部的评价考核体系,亮化优秀团员的推选机制,从而增强团员的荣誉感,强化基层团干部的工作作风。另外,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从基层中挖掘和包装一批先进的典型集体和个人,从而带动其他团员共同进步。在工作思路上,完善思想指导,夯实工作基础。高校的上级团组织应该在宏观上和思想上对基层团组织予以有效的指导,各团支部要做到工作有调研、有计划、有行动、有评估、有总结,形成完善的团员大会制度和团支部干部例会制度,加强团籍管理,按时收缴团费,定期组织团员开展健康向上的组织生活。

4.结语

“班团一体化”建设对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通过不断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不仅能切实推动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还能提升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培养团员意识等,这样有利于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团结在团组织周围,增强高校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赵伏友.高师院校班团一体化建设的模式研究[J].科技展望,2017(7).

[2]北京科技大学的“班团一体化”[J].中国共青团,2017(1).

猜你喜欢

团支书班委会一体化
班级自主管理视域下轮流班委会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电子版委会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为什么你挤不进比你厉害的圈子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建设优秀班级委员会,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为了使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