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家庭教育
2018-06-30赵冬梅
赵冬梅
摘 要: 爱与自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两大基石, 对个性成长和自我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红楼梦中的家庭环境很幸运地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富贵聪明如贾母,还是不能摆脱养儿防老的观念,把家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个人幸福的位置上,无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最终酿成一出悲剧。
关键词: 《红楼梦》 家庭教育 爱 自由
一、无条件的爱与心灵的自由的重要性
(一)爱与自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两大基石[1]
爱是父母的关心、温暖、接纳、肯定、包容,是希望孩子好,愿意为了孩子的好付出自己的努力。家庭中的爱表现为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好的物质和精神平台。让孩子有美好的富足的物质环境,每个人的童年都该有一座园子[2]。还要让孩子有温暖安全的精神环境,父母通情达理,允许犯错,能够沟通。
心灵的自由是不用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不用为父母的消极情绪负责,可以任性地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会有内疚和伤害父母的感受。
当孩子从心里感受到父母的温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时,会体会到深深的幸福感,生发出对生命的热爱。
(二)爱与自由与个性的成长
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规律。人的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其实都是受外界制约的,可以说是不由自主地由遗传和环境决定了的。比如身体,近一代人的身高比上一代人显著要高。在心理上,外在环境好一点,成长得更顺利。心理上的情结就越少,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多,人就越强大、越有力。能够完成的任务就越大,能力就越强。如果外在环境比较差,心理上的情结就越多,纠结着的能量就越大,一个人越无力,表现出的能力越弱,而且消极情绪多,情绪不稳定。
(三)爱与自由与自我的形成
人生的目标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仅仅是一个假性的自我。在父母的约束下,我应该这样那样做,用一条条社会规范把自己约束捆绑起来。这样的孩子内心压抑了太多需要,最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人如果从小得到了足够的爱与自由,自我与个性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长大后即使父母约束他,还是会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没有自我的人常常会恐惧如果释放自我,我会不会做很多出格的事情,特别恐惧自己内心有个恶魔。其实人的内心才具有真正的理性,是理性之源。
二、贾府中的家庭环境
(一)贾府的女性长辈
先从贾府中的长辈说起。贾府的孩子们平时吃饭游玩都是和女性长辈在一起的,很少和男性长辈在一起,尤其搬入大观园之后。最重要的女性长辈是贾母、王夫人和邢夫人。
贾母是贾府地位最高的女性,她的情绪状态和处事风格对整个家庭的气氛起着决定作用。贾母出身富贵的贾家,深谙人情世故,很会享受生活,能创造生活中的美学。贾母不仅聪明,情商也很高,她有一种天然的人格魅力,和谁都不显得高高在上,反而大家都敬重她,称她为老祖宗。在《红楼梦》中没有见到贾母让谁过不去,贾目所到之处,就像一缕春风,一片阳光,让人温暖快乐。贾母在子孙面前并没有故作庄严,高高地端坐在宝座上,让子孙们供着膜拜,而是很活泼随性。正像贾母和刘姥姥说的,我就是个老废物,每天和孙子孙女们玩玩罢了。贾母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要说委屈谁都有,贾母活了这么大岁数,肯定有很多委屈,但从来没听贾母提到过。正是因为贾母小事装糊涂、大事明白,所以贾府的孩子们才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中长大。整个贾府的氛围是欢乐的、温暖的、包容的。
王夫人是大户人家出身,从小吃穿不愁,物质和精神都是比较能满足的孩子,所以长大后有着比较正常的情感和心态。对待生活是比较积极的,对人也是比较温暖的。但是贾母的大儿媳妇邢夫人就不行了,出身寒微,禀性愚犟,唯知奉承丈夫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物以自得。邢夫人物质上很吝啬,精神上对继出的儿女们也谈不上爱,多是抱怨和指责,以及否定和漠视。所以在邢夫人的家庭中儿女们物质和精神都是受到剥削的。
因为有这样的长辈和家庭环境,所以孩子们的生活自是吃穿不愁的,不用担心衣食住行。精神生活也是丰富的,大观园更是实现了精神解放,成了一个青春的王国。贾母平时带着大家玩,享乐既高雅脱俗,富有人性的乐趣,又充满了知识与智慧[3]。贾府还有家庙,可以解决信仰的问题。每逢各种节日家里就会请戏班子唱戏。人和人之间也是非常和气的,姐妹都是知書达理的,可以说说心里话而不会觉得不安全。所以黛玉忙着恋爱和写诗;宝钗忙着经营人脉;探春忙着理家,每个人都按着环境的要求和天性愉快地发展着。只有迎春不同。迎春小时候是在邢夫人的小家庭中长大的,长大后到婶娘王夫人这边来,过了几年心净日子。但是到王夫人这边时个性已经形成。迎春的家庭环境是冷漠而混乱的,从小得到父母的爱太少,所以迎春的个性懦弱退缩,自我没能很好地发展起来,命运也是最悲惨的。虽然贾母和王夫人对迎春是疼爱的,但父母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关键问题上还是由父母说了算。别人对你再好,父母的影响也是难以完全排除的。
(二)贾府的孩子们
贾母和王夫人对宝玉是当作宝贝一样,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整个贾府把宝玉都当成活龙一般。生怕宝玉生活上有什么不舒服,精神上有什么不愉快。所有人都爱宝玉,就连赵姨娘都接受了宝玉受宠这一事实。“小孩子长得可人,招人爱罢”。宝玉被周围的环境无条件的接纳,所以他对身边的人也有一种温暖和悲悯。
黛玉进贾府时已经是10岁左右,她的童年也是不缺爱的。首先她的母亲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在娘家时很有气派,很有个千金小姐的样子,她应该是个很懂得生活、很会生活的人。其次,林黛玉没有兄弟姐妹,仅有的一个庶出的兄弟三岁就死掉了。父母亲是把她当作男孩来养的,聊解膝下荒凉之叹。黛玉在贾府时,曾感慨寄人篱下,想起在苏州家里时,多少丫鬟下人服侍,凡事可得自专。黛玉的父亲还专门为她请了西宾贾雨村,教她读书。所以黛玉的人格是完整的,到黛玉进贾府时,她的个性已经形成,虽没有亲生父母,心理上还是健康和有力的。
宝钗也出生在一个很温暖的家庭中。父母是极爱她的。宝钗的父亲去世很早,但是当年在世时极爱此女,令其读书写字,较之乃兄,竟然高上10倍。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是贾府中王夫人的亲妹妹,出身大家,自身修养很好,对儿子薛蟠有些过分溺爱,使得薛蟠不学无术,但薛蟠对母亲和妹妹是极好极疼爱的。宝钗在家中很能做得主。因為哥哥不成器,母亲有些不冷静,薛家的精神支柱倒有些是这个年仅十几岁的宝钗。宝钗劝哥哥学好被薛蟠冲突后,宝钗坐到薛姨妈身边哭,薛姨妈和宝钗母女连心,撑不住也哭起来,然后安慰宝钗说,“我的儿,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你若有个好歹,让我指望哪一个?”(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一个人受了再大的委屈,在薛姨妈的这番安抚下也会平静下来,生出理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贾府中其他女孩子,比如探春、惜春,虽然不像宝玉那么受宠爱,但是也只是爱的多少的问题,贾母和王夫人都是爱着她们的,比如惜春会画画,探春书法很好,迎春会下棋。因为据红楼梦的考证专家说,元春的丫鬟叫抱琴,迎春的丫鬟叫司棋,探春的丫鬟叫侍书,惜春的丫鬟叫入画[4]。
(三)贾府孩子们的个性
宝玉、黛玉和宝钗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情绪疙瘩的,沟通畅通无阻,所以才会表现出出色的才华。贾府中的大小姐元春,虽然只在省亲的时候出了一下场,但从她的言谈举止和形式风格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通透的没有情结的人。在亲人面前,她并没有做出一副安富尊荣的样子,而是表达出了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这说明原生家庭对她来说是温暖和安全的。
探春的情结在于她的生身母亲赵姨娘,赵姨娘不仅是妾,而且是个人见人厌的人,经常找亲生女儿探春的麻烦。探春的出身就像一个按钮,一提到这她的情绪就不能稳定,所以远嫁对她来说应是很好的一个结局: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去,到庶出的身份再也影响不到她的生活的地方去。惜春的情结在于她的兄嫂贾珍和尤氏。宁国府的贾珍做了很多不合伦理伤风败俗的事情,在外的名声很坏,让惜春觉得很有羞耻感,这也是她最后选择出家,与青灯古佛相伴的主要原因。迎春心理的情结就太多了,多到纠缠不清,理不出头绪,只好听任环境的安排,自己不再有任何主张。
孩子们的天性在大观园里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大自然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心情开朗,滋养人的心灵。大自然的很多现象还可以给人以人生的启示。不管是宝玉的出家做和尚,林黛玉最后的焚稿断痴情,还是薛宝钗的终身误,探春的远嫁,惜春的出家,都是自我完成的方式,从个人感受上都是幸福的。不论结局命运如何,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生活,都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三、贾府中的教育问题与改进
《红楼梦》中的家庭环境很幸运地满足了爱与心灵的自由这两个条件。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自由。也许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富贵如贾母,聪明如贾母,还是不能摆脱养儿防老的观念,把家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个人幸福的位置上,无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最终酿成一出悲剧。
《红楼梦》之所以经久不衰,缘于对家庭生活细节的描写。作者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写出了众生相,其中那些优秀的小儿女们的心理情感是非常吸引人的。她们充满了个性和智慧,是饱满生命力的。催生这些情感的背景是来自父母亲人兄弟姐妹的爱。人生有苦也有乐,只要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就是幸福的。
参考文献:
[1]读者[EB/OL].http://www.yxtvg.com/toutiao/5455779/20170620A08N5200.html,2017.6.
[2]李雪.爱与自由[EB/OL].http://blog.sina.com.cn/chinchila,2017.3.27.
[3]段启明.论贾母[A].京华论从[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EB/OL].http://tv.cntv.cn/videoset/C32967/,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