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医学生志愿服务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思考

2018-06-30胡冰

文教资料 2018年6期
关键词:服务学习志愿服务人文教育

胡冰

摘 要: 本文以服务学习理论作为医学生志愿服务与人文教育整合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目前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医学生志愿服务与人文教育有效整合的途径:通过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扩大志愿服务范围,促进服务常态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 服务学习 医学生 志愿服务 人文教育

服务学习即行动中的教育——服务与学习。1967年教育学家罗伯特·西门和威廉·拉姆齐在美国南区教育部会议上共同提出了“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一词,即结合有意识的教育学习与完成任务式的实践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以满足社会上人们的真正需要[1]。服务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基本形式:学校组织的服务学习(school-based service-learning)与社区组织的服务学习(community-based service-learning)。前者服务学习把学习服务与学术课程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升,在完善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而后者则着眼于社区组织本身的旨趣。尤其对于高校医学生教育来讲,我们更应注重学校组织的服务学习,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之成为有着丰厚人文底蕴的医学生。

美国教育思想家、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所提出的经验教育观:学习必须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学习的过程需要经过“行动”与“反思”的循环过程。科布尔在杜威经验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学习周期理论、具体经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性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念化(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积极行动(Active Experimentation)。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组织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尤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2]。医学是一门人文和社会科学结合的特殊学科,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各医学高校更应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精神、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一些学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帮助学生接触社会,用己学回馈社会的重要窗口。虽然高校志愿活动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形式化”、“被动化”、“表浅化”等问题。

1.1志愿服务形式化,效益性不强。

时下,“志愿者活动”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志愿服务在社会弱势群体帮扶救助、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雷锋月”“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形式丰富,但是往往顶着志愿服务的“帽子”,在志愿活动期间蜂拥而至,活动结束后便匆匆离开。志愿服务多是“一时的体验”,呈现出“运动化”“短期化”的特点,“终身义工”寥寥无几。“组织一批学生,扛面大旗,喊句口号,路边发放传单、横幅签字署名,热热闹闹走一回”的现象不在少数[3]。这使得志愿服务活动日益趋于形式化,有悖于活動的目的和意义。志愿活动应该是长期性的志愿服务,而非流于形式;应该是内心自发的意愿,并非为了志愿而志愿。

1.2志愿服务被动化,主观能动性不强。

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活动多是由学校团委组织,自上而下层层推动,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由班级学生干部和班级负责人发起的志愿服务,学生根据学校和老师要求“被动”地进行志愿服务。大多数志愿者还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并没有意识到服务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另外,由学生自主发起的志愿活动少之又少,尤其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医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习惯性地被动接受,容易对志愿服务产生负面想法,导致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缺乏自愿性与自主性,导致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此恶性循环不仅大大影响志愿服务效益,更会削弱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制约长期性志愿服务的建设。

1.3志愿服务表浅化,服务深度不够。

志愿服务活动局限,内容表浅,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含量领域,多在志愿活动中无法使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体会不到志愿服务的乐趣与意义所在。学生志愿热情出现“一次性志愿者”的现象,刚刚入学的新生们总是满怀热情投入志愿服务中,在几次志愿活动后便不见踪影。另外,现阶段我国医学生志愿服务对象相对单一且专业性不强,内容比较表浅,主要以社区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服务区域主要以社区、孤儿院、养老院、福利院等为主[4]。志愿服务主要是陪老人聊天,健康知识宣讲,缺乏教育内涵,难以有效运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我国医学生志愿服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面临挑战和威胁。在服务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创新性地将志愿服务融入人文教育,在社会大环境中让学生课堂拓展到社区,学以致用,不断反思学习。大学生志愿活动和服务学习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志愿活动,服务学习将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临床技能提升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实现学校教学目标和社区的发展目标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型医学人才。

2.医学生志愿服务与人文教育有效整合的途径

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人文精神却在逐渐流失,对于医学生而言,人文素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服务学习视域下,如何将志愿服务与人文教育有效整合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体系。

在服务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和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的灌输式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积极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进行志愿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志愿活动中,尽量减少指令式教导,采用共同学习探讨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使其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反思学习,从而不断取得进步。这个过程是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主动学习过程,并非灌输式的被动接受。Dymond强调服务学习中最重要的几个构成因素是学生参与、行动和反思[5]。高校对志愿者组织应持有积极鼓励的态度。不论是学校社团组织发起的志愿活动,还是同学三五成群自发组织的志愿活动,只要是践行志愿精神,以志愿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学校就应该予以支持和帮助。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志愿活动小组、志愿活动基金等鼓励学生自发进行志愿活动,了解同学们所需,帮助同学们解决志愿服务中做遇到的问题,真正贯彻“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从而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稳定、常态化发展。

2.2扩大志愿服务范围,促进服务常态化。

学校应扩大志愿服务的对象和范围,将志愿活动拓展到医院、社区及贫困地区等,并鼓励根据学生的兴趣自愿选择服务对象,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结合专业基础知识,鼓励学生在医院进行职业体验,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巩固提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生的社会价值。

学校可以建立国内外志愿者交流服务平台,让志愿者和广大社区组织,志愿者之间沟通渠道更畅通,志愿服务更普遍。以社会需求为立足点,辅助学生建立具有医学特色的专项志愿活动,并使其具有长期化、常态化的特点,在促进社会服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志愿服务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奉献精神,并且在服务中不断学习。除此之外,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也是显著而深远的,古有“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主动投身志愿服务,促进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

2.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注重提升人文素养。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服务所获得的经验与所学课程相结合,体会到知识的实践价值。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激發学生志愿服务的兴趣,使其学有所用乐在其中。例如:在医院里,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事引导员的服务。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临床操作,如:测量血压、体格检查等。对于医学生而言,人文精神更是在日后职业生涯中伴随一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秉持“自主”、“自愿”、“自我提升”和“寻求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感”体验学习,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

杜威在晚年的文章中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如果对服务社会进行行动计划,并实施,它将直接惠及人类,使得整个世界更有价值,更像一个大家庭。”[6]在“服务学习”理论视域下,志愿服务活动在帮助学生打造一个接触社会的平台的同时,它将社区服务与学术课程紧密结合,更能帮助学生在服务中反思、学习。接触更多不同背景的人们,使得医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学习与人交往,如何尊重与获得尊重,如何关心关爱患者,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从而不断完善自我,逐渐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Sigmon,R.L.. Service-Learning:Three principles.In J.C.Kendall and Associates(Eds.),Combining Service and Learning: A Resource Book for Community and Public Service[J]. Raleigh,North Carolina;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rnships and Experiential Education,1990(1):37-56.

[2]何海翔.美国服务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启示[J].现代教育学,2014(6).

[3]董玉刚.公民意识培育视角下的高校志愿服务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4):18-21.

[4]周艳,王淑清,杨甜甜,赵梦媛.医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7(2):250-252.

[5]Stacy K.. Dymond,AdeHe Renzaglia,Eul Jung Chun.Elements of High School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s U[J].Career Development for Exceptional Individuals,2008,31(37):1.

[6]Dewey,J.. 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2nd ed.)[M].Chicago:Henry Holt and Company,1946:20.

猜你喜欢

服务学习志愿服务人文教育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基于项目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