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冒类中成药药品说明书高频词英译研究

2018-06-29倪济生

卷宗 2018年13期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高频词

倪济生

摘 要: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兼具药品说明书和中医学的特点,而相关的高频词英译是翻译的基础和核心。本研究以感冒类中成药入手,收集和筛选 144 种常见感冒类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统计出 100 条高频词并翻译。结合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最后确定推荐的翻译版本,并讨论翻译研究方法。

关键词:中成药说明书;高频词;翻译目的论;翻译规范化

随着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在中国购买常见中成药,也有许多常见中成药会逐渐出口到国外,因此英文版中成药说明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中成药并无英文版说明书,仅有的一些也因译者翻译态度不端正,中医知识了解甚少或英语水平有限,无法准确、生动地传递原文的信息。翻译药品说明书的目的就是让外国消费者了解和熟悉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适应症及禁忌等,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最终使他们采取购买该药品的行动[1]。因此,文本的可读性是翻译的重中之重,译文要通俗易懂,让消费者一看就懂。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病情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可以采取一些办法缩短症状持续时间。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将感冒分成风热、风寒或体虚等类型,外国友人在购买感冒类中成药时,必须读懂说明书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分类的类型,服用相应药物。本项研究旨在填补中成药中感冒类英译说明书的空白,为该类药提供一个专业的,规范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被外国人认可的专业高频词汇参考模板,大大简化和规范今后此类药品说明书的翻译。

1 材料和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感冒类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中文文本,研究对象是已上市销售的,并且销量靠前的感冒类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研究内容是感冒类中成药药品说明书高频词英译,研究类型是调查实践研究。

排除非感冒类中成药和感冒类西药,排除说明书不全的感冒类中成药,排除销量靠后的感冒类中成药。

1.2 资料来源和检索

计算机检索主要网上药店:1药网(http://www.111.com.cn/),健客网(http://www.jianke.com),康爱多(http://www.360kad.com),检索时间截止2017年12月7日。检索关键词为“感冒”和“中成药”,检索结果按销量排序。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根据既定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结果逐一筛选,删去重复和内容不全的说明书,对于不确定的药品则咨询专业医师。

1.4 统计分析

利用语料库在线网站(http://www.aihanyu.org/cncorpus/CpsTongji.aspx),对总文本进行词频和字频的统计,结合专业背景和翻译实践,对文本进行再筛选,得出100个高频词。

2 结果

2.1 说明书文本检索结果

利用网上药店检索,共收集到感冒类中成药药品说明书308篇,其中1药网125篇,健客网116篇,康爱多67篇,除去重复药品和说明书不全者,最终得到144篇。

2.2 高频词统计结果

基于144篇感冒类中成药药品说明书文本,利用语料库在线网站进行字频和词频统计,得出100个高频词,部分结果见表1。

3 翻译实践研究

3.1 初步翻译,形成一版译文

利用自己专业背景知识,结合中医翻译实践经历,寻找平行文本,特别是国外药品网站和辉瑞,诺华等国际顶级药企的药品说明书,查找药品说明书特定高频词汇。中医专业词汇则查找专业的中医学词典和中医专业词汇术语库,包括:新汉英中医学词典(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专用术语库,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库中英对照国际标准(2016版)。

3.2 问卷调查,形成二版译文

除去“医师”“药师”等有明确对应的英文翻译,把不确定的,有多个可选译本的词条制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都是中医英语专业人士或者专业译员,共32人,其中中医英语在读研究生9人,中医英语翻译14人,专业英语译员9人。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对译文进行调整。

3.3 訪谈外国友人,形成终版译文

通过访谈5位外国友人,测试二版译文的可接受度。访谈对象有: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联合研究生院MTI专业讲师Thomas Chase博士,巴基斯坦留学生Shahrukh等人。终版译文见表2。

4 讨论

4.1 高频词词汇分类及特征

100条高频词按内容可分为三大类:1)药品说明书专用词汇49条,可分为固定标题式表达,如功能主治,注意事项等24条,药品说明书内容常用表达,如袋,粒,味苦等25条;2)疾病症状类表达,如头痛鼻塞29条;3)中医功效类表达,如清热解毒,理气和中等22条。

就第一大类药品说明书专用词汇而言,美国FDA对非处方药说明书的内容和格式均有统一规定,要求说明书的标题清晰、易读、内容通俗、易懂,说明书的标题,小标题及具体内容的字型、间距、字号、字高、大小写、对齐方式等均有明确的规定[2]。美国药品说明书主要的小标题有Indications and Usage,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Contraindications, 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Adverse Reactions, Drug interactions, Use in Specific Populations, Overdosage等。而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一般包括药品名称、主要成分、性状、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贮藏、执行标准、批准文号、有效期等。不难看出,两者之间有高度重合的部分,也有各自特色不同的地方,而如何处理这种差异,则是翻译的难点。

就第二大类疾病症状高频词而言,大多能在英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这是由中医和西医的医学共性所决定的。这一部分翻译的重点是:中医特有的症状表达和同一症状不同英语表达的选择,让译文既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性。

第三大类是中医功效类高频词,也是本次翻译研究的最大难点。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脏腑理论等,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如何处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尽量让外国消费者能够读懂译文,是翻译这类词汇遇到的最大挑战。当然,这也是所有中医翻译面临的问题。

4.2 高频词翻译指导思想:目的论

目的论( Scopes Theory ) 又称功能目的理论, 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最早由德国学者弗米尔于1978年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其核心概念是: 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 而是强调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译者需要针对特定的翻译目的采用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目的论提出三个重要的法则, 即目的性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目的性法则, 即任何翻译行为及在翻译过程中应采用的翻译策略都是由翻译的目的来决定的, 目的决定方式。

药品说明书是实用文本,最终受众是普通消费者,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让受众看懂中成药说明书。所以,中药说明书的翻译要求就应当考虑普通受众的要求,译文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语文化中人们的需求,使用符合西方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去适应国外消费者,从而达到刺激国外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的[3]。

对于中成药药品说明书英译而言,目的法则能够指导翻译的微观用词和语法转换,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如直译、意译、增译和减译等,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平衡译文的形式和内容。

4.3 高频词翻译策略:归化还是异化?

归化异化是解决翻译中文化转换的策略,是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异化”提倡译文应该尽量去适应,照顾源语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词用字习惯。而“归化”则恰恰相反,主张译文应该尽量适应,照顾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想,替读者扫除语言文字障碍[4]。异化策略的优势在于:1)保留源语文化特色,使目的语读者能够充分欣赏和领略源语文化风味;2)发扬源语文化,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而归化策略的优势在于译文更加通俗易懂,地道流畅,可接受度更高,能够满足目的语读者的特定需求。

目的论指导下的中成药药品说明书高频词翻译应当以归化策略为主,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同时,涉及到中医文化特色词汇时,也应当适当考虑异化策略,保持文化特色。理想的状态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既能让目的语读者读懂说明书,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又能让翻译体现中医文化特色,从而发扬中医文化。

就高频词翻译而言,归化异化策略的实施要落实到每个单词的翻译处理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一刀切。像高频词的第一大类和第二大类应当以归化译法为主,例如药品的“包装”,常见的翻译是“package”或者“packing”,而在英文药品说明书常用的表达是“how supplied”,按照归化策略,应当选择后者。当然归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字面意思相似,内涵却不同的“假朋友”。比如:药品说明书中常提及的“无汗”是一种疾病症狀,应该翻译成“absence of sweating”,而不是“anhidrosis”,后者是指“无汗症”,是一种疾病名称。因此,运用归化策略时应该足够警慎,做好充分的调查,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而针对第三大类高频词,则应该充分异化策略,注意体现中医文化特色。例如,“解表”是指疏解机表,促使发汗,解除表征。表征属中医八纲辨证范畴,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于机表浅层所表现的症候[6]。这种表达极具中医特色,无法在西医中找到对应表达方式,所以目前中医翻译界常采用的是创造性的逐词翻译,是异化策略的极致体现。因此,“解表”翻译为“releasing the exterior”。这种翻译的关键点在“炼词”,即找到最能表现和最贴切源语词条背后中医文化的英语动词或者名词。例如,“化痰”是指祛除痰浊的一种治法。中医看来,“痰”是指水液代谢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与“饮”相对。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6]。和“痰”对应的两个单词是“sputum”和“phlegm”,前者强调的是肺喉咳出之痰,后者则提及了质地浓稠,相比之下,后者更贴近其背后中医含义,所以翻译为“resolving phlegm”。

4.4 高频词翻译方法和技巧

4.4.1 意译

意译的主要特点,是在词汇意义及修辞的处理上,采用转义的手法,以便较为流畅、地道的再现原文的意义[5]。这里常用到的是意译中的释义法,通过对原文进行解释性翻译。

例1:和中—regulating the stomach

“和”是中医八法之一,即八种治疗原则。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或缓和等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中”是指中焦,是三焦之一。三焦是脏腑学说中的六腑之一。中医经典《难经》第三十一难说:“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严格意义上来讲,中焦是指上腹部并不只是胃,应翻译成the middle Jiao (焦)。但是这样的翻译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太大,普通受众很难理解,译文可接受性低。而和中是指调解中焦不和,水谷运化不良的现象,与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关系最为紧密,因此这里选用了stomach。

例2:理气—regulating the flow of qi

中医中的气,是指人体内存在着的极其微小但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由于这种物质的运动,构成人体并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6]。这也是中西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但是qi(气)的音译已广为流传,可以直接使用。理气是指调节气机,使气行通畅。因此,在翻译中添加了the flow of qi,反译过来是调节气的流动,即调节气机,内容更为准确,接受度也更高。

4.4.2 增译

增译是指出于某种需要,在翻译中增添某些词,以更好表现源语内含,实现某种特定翻译目的。本文的增译主要针对中医四字格的翻译,通过增加某些介词和连词,或者转换词性,来指明四字格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例3:脾虚便溏—loose stool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通过英文很容易看出这组四字格的因果关系,而单看中文表达却无法明确体现这种关系,因为中文逻辑是隐性的。而出于英语的表达习惯,需要添加介词以指明这种关系,使译文更加简单易懂。

除了因果结构外,中医四字格还有另外三种常见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和并列结构,也需要通过不同方式的增译,点名其中的逻辑关系。

4.4.3 减译

与增译相反,减译则是通过删减原文某些词,以更好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实现某种特定翻译目的。本文的减译主要是针对中医四字格中重复的部分,通过删减,来使译文更加简明易懂。

例4:镇静安神—calming the mind

“镇静安神”是指安定神志,治疗心神。“镇静”和“安神”存在语义上的重叠,因此只需要翻译一个就行。而在这组四字格中,后者意思更为重要,所以翻译中删除前者,保留后两个词的翻译。

5 结语

中医翻译规范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而一个高质量的,为大众广泛接受的翻译版本是翻译规范化的必要前提。本研究的直接目的是提供100个感冒类中成药药品说明书高频词英译版本,促进此类药品说明书的翻译规范化,而根本目的是探索一條中医高频词英译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其他中医领域高频词的研究,通过提高高频词翻译的质量,最终推动这个中医翻译规范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利锋.中医药说明书的英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2, 15(2): 17-20.

[2]曹忠芹.中药药品说明书和美国药品说明书的体裁对比分析[J]. 中草药,2017,28(5): 1045-1050.

[3]姚欣,罗海燕. 中药说明书英译浅探—从目的论谈起[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 24(3): 33-35.

[4]许建平,张荣曦. 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中国翻译, 2002,23(5):36-38.

[5]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 2014, (3): 82-88.

[6]刘兴仁.中医学基础概论[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8.

[7]方廷钰,嵇波,吴青.新汉英中医学词典(第二版)[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3.

[8]李传英, 潘承礼. 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

猜你喜欢

翻译目的论高频词
从目的论看戏剧《理想丈夫》的三个译本
从翻译目的论浅谈《黄土大塬》字幕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非词汇化动词使用研究——以高频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