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掠影

2018-06-29雷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议事会先祖华中师范大学

2018年清明节前一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专业的13名师生,前往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参加“油菜坡苏系家族2018年清明大会暨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此次论坛由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和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合办,旨在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此次活动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由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调查保康县店垭镇油菜坡清明节民俗活动;一是家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主题研讨。

4月4日下午到达马良镇,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调研组和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在苏家花园交流了论坛情况,商讨了清明习俗调研事宜。4月5日上午,调研组到达论坛会场,油菜坡苏家文化广场,该广场位于苏氏先祖苏必刚之墓旁,占地面积大约300平米,由舞台部分和其他三面传统的镂空围墙组成,舞台正面墙上题有“同心同德,同根同脉”一副楹联,充满温暖与向上的亲和感。这个2018年春节前刚刚完工的文化广场在青山翠竹掩映下显得格外古朴庄严。当天虽然下了点小雨,但是从其他地方赶来参加活动的苏系族人及乡亲朋友们络绎不绝,红色遮雨帐篷下的400多个位置座无虚席,秩序井然。一阵唢呐锣鼓吹打过后,苏系家族议事会常务委员、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作家晓苏教授作为论坛的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他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并不是每个好日子都需要艳阳高照,都需要万里无云,都需要阳光灿烂,有些日子是需要下点小雨的,比如今天。今天是清明节,是祭拜先祖的日子,有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所以在这样的时节下点小雨,才显得我们对先祖的一片诚心;有句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前一段时间,油菜坡经历了干旱,现在正需要雨水的浇灌与滋润。杜甫还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天的这点小雨,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好雨。所以,我们应该欢迎这点小雨,感谢这点小雨,珍爱这点小雨。”晓苏老师朴实而生动的开场白,加上他那一贯幽默的口吻,一下子把大会带进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

保康非遗项目沮水巫音吹打乐《火炮喇叭迎宾曲》,以热烈欢快的乐音把论坛迅速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主持人介绍了与会的专家、领导、嘉宾及本族重要人物之后,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会长苏安发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接着,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宪教授为“华中师范大学鄂西北家族文化调研基地”授牌,并发表了既有民间趣味又有学术意蕴的讲话。他首先指出家庭在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其次强调了家庭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表示华中师范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作为文化部表彰的全国首批非遗研究中心愿意与油菜坡苏系家族一道,共同探讨家族文化的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等问题。

本届清明大会议有三个重要内容,一是举行集体祭祖仪式,二是听取家族年度情况报告,三是表彰年度先进人物。在三大内容之中,有机插入民俗文艺表演,有歌有舞,有吹有打,有说有笑,程序安排张驰有致、宽严有节、静动有序。

上午十时,作为会议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祭祖仪式,在会长苏安发先生的主持下中拉开帷幕。首先他挑出油菜坡苏系家族第九代、第十代、第十一代传人共三位代表上台手持大香,然后由云台师鸣号三声,之后所有族人依次列队前往先祖苏必刚墓冢前参加祭拜。苏安发先生说,清明祭祖是为了缅怀先辈创业之艰辛,感恩祖上之功德,所以特举行大典,首先请三位后人向先祖之墓上大香,之后他们在摆放了各种祭品的墓前进行了三跪九叩大礼,按照民间传统,并向先祖敬酒,烧纸钱,随后参加祭拜的族人们在主持人的口令下向祖坟行三鞠躬大礼,以告慰先祖,然后祭祖仪式在鞭炮轰鸣中结束。

油菜坡苏系家族的年度情况报告是个重头戏,报告人是副会长苏顺敏先生。他先总结了家族值得表扬的十件大事,接着批评了三种不良现象,然后提出了三点建议。十件大事主要涉及到文化建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勤劳致富、无私奉献、添丁加口等方方面面。家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越来越富了,人却越来越懒了;二是收入越来越多了,人却越来越抠了;三是政策越来越好了,人却越来越怪了。针对这些问题,报告人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关系;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家族年度报告作完后,华中师范大学非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正国先生代表专家对报告进行评点并发表指导性讲话。他指出,这个家族年度报告是体现乡村文化生活的幸福报告,反映家族文化振兴的经典报告。孙教授还总结了油菜坡苏系家族活动的三个经验:1,形成了“同心同德,同根同脉”的家族文化观念;2,形成了以晓苏教授为代表的家族精英群体,这个群体让苏系家族更具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3,形成了以店垭镇地方政府和家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中国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计划的经验模式。孙教授精彩的点评获得了与会代表和族人的一致赞同,赢得了阵阵掌声。孙教授点评讲话之后,族人代表苏顺勇先生对报告发表了感想,并对清明节的意义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阐释。

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为了家族兴旺与发达,还特别设立了年度先进人物奖,其中有四个奖项,一是年度杰出人物奖,二是年度创业人物奖,三是年度孝顺人物奖,四是年度进步人物奖。颁奖仪式十分隆重,有授奖辞,有奖证,有奖金。本届获奖者分别是苏顺丽女士、苏安菊女士、苏红羽女士、苏顺朝先生。有意思的是,此次前往油菜坡参与调研活动的王星虎博士、王金黄博士、雷娜博士和钟高翔博士,都有幸担任了颁奖嘉宾。奖证奖金颁发之后,年度孝顺人物奖获得者苏红羽女士还代表获奖者发表了精彩的获奖感言。

清明大会与民间论坛除了族人和当地百姓自编自演的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众多节目以外,来自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的青年学者们也表演了精彩的歌舞,为活动增添了喜庆而浪漫的气氛。袁渊博士的女高音独唱,果海尔博士的新疆维吾尓族舞蹈,都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赢得了春雷般的掌声。当然,最具特色的还是保康本土的民间说唱艺术,包括快板书、花鼓戏、五声子等。这些节目让整个会议笑声不断、掌声不息。大会最后在《中华是个大家庭》的欢歌劲舞中圆满落幕。

大会结束之后,我们華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调研小组还对此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相关参与人进行了专访。其中,我们从八十二岁高龄的苏天铨先生的访谈中了解到,油菜坡苏系家族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先生的后裔,这个支系的进山祖是苏必刚先生,其原籍安陆府荆门州,四百多年前从钟祥进山到此安家乐业,由此该地取名落家岭,后因大集体时代连续多年满坡油菜而得名油菜坡。从先祖落户至今,这个支系已有十三代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每到清明前夕,族人都会来此缅怀先祖,只是早期的祭祖活动没有现在这样隆重,当时主要在每个家庭内单独进行,除了烧纸、放鞭、磕头以外,主要是对遵守家风家规的先进人物进行宣扬,对违背家规家约的人进行惩罚。苏天铨先生说:“进入新时代以后,习主席强调文化自信,号召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家族便成立了议事会。因为有议事会的领导与组织,我们的清明祭祖活动便越来越隆重,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在整个保康县,我们家族的清明集体大祭祖是最先开展的,后来影响很大,其他不少家族也开始了清明集体祭祖活动。”

油菜坡苏系家族的清明大会还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店垭镇党委书记王培涛先生当天亲自到会并全程参与论坛,而且还发表了讲话。他说,店垭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苏系家族文化建设,并积极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因为,优良的家族文化对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介绍:雷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生)

猜你喜欢

议事会先祖华中师范大学
家门口的“议事会”美好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华中师范大学“五创并举”学党史,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大河村奇遇记
学术战"役",华中师范大学砥砺前行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浦江镇村居代表议事会制度研究
楚先祖年代考析
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