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
2018-06-29党蒙杨芝
党蒙 杨芝
【摘 要】 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实验设备重复购买且使用率较低、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和考核评估体系和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的问题,并从完善实验设备、建立资料共享机制、增强校企合作、加快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以期加强高校实验室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共享机制;虚拟仿真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非常重视教育行业的发展,在教育部的大力扶持下,地方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地方高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场所,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中还存在某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地方高校实验室的快速发展。
一、地方高校实验室现状分析
1、实验设备重复购买且使用率较低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学科评估的要求,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专业,实验室建设得以快速发展,各专业的设备仪器快速投入,但由于高校学院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设备的申报以及审批都是以学院为单位,学院之间的实验设备不能相互共享,造成实验仪器重复购买。在实验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辅助理论教学课时较少,导致实验课程相对集中,在教学中实验设备空置现象严重,实验仪器使用率较低。
2、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越来越大,高校师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实验教师的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学院的整体发展。在2013年教育部做过一次统计,国内重点高校实验教师比例不足全体教职工的10%。[1]受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注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主要是辅助理论教学,所以高校在人才招聘、岗位设置等方面都向专任教师倾斜,导致实验教师人员年龄差距明显,阻碍了实验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实验技能的提升。不管是什么样的仪器设备,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去使用、维护,都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高水平实验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实用效益的关键因素。
3、缺乏有效的制度和考核评估体系
由于实验室人员队伍在高校人才建设中容易被忽视,加上实验室管理和考核涉及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如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教务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保卫处等,导致各个高校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考核评价体系,致使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动力,存在“吃大锅饭”现象。所以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缺乏有效的制度和考核评估体系,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维护、人员协调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设备仪器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低等现象;实验设备摆放分散、实验室空间利用率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验室建设不成体系等问题。[2]究其原因,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逐渐忽视实践环节,致使实验技术队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边缘化。
4、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
除了各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有明确建制以外,地方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大多采取传统的本科教学管理模式,实验室没有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一个实验室的建立基本只是考虑了某些课程的培养需要,没有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这样发展起来的实验室实际上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培养计划的修改,可能某些课程调整之后,实验室建设就会遇到瓶颈,所以这种“独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地方高校实验室培养应用型人才措施
1、完善实验设备,保证仪器使用率
高校实验室设备仪器完善程度、设备台套数以及仪器使用率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3]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应加强申报、审批以及采购各环节的管理力度;在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保证实验设备的台套数,满足各专业的基础实验教学需求;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中应充分论证设备仪器的可行性,在保证实验仪器的可靠性的同时应兼顾设备的长远发展性,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实验设备可以满足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设备有效利用
在当前形式下,地方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机制还需完善,学校虽有一个实验与资产管理处对学校的各个实验中心统一管理,但是在仪器设备的共享上还需加强,一个学院的实验中心不可能将所有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都进行采购,因此建立实验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就非常必要。在学校层面应积极推动实验设备共享,并成立技术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合作,让设备仪器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师生的科技创新效率。
3、增强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培养模式
目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为社会培养全面性、综合性人才是高校的主要目标。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上要有所转变,校企合作给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机遇。地方高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与高校特色专业相对应的企业开展合作,敞开校门,让企业实践走进本科生课堂,最终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项目,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可以在实践环节中推广企业的影响力,学生可以在校企合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4、加快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今后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发展的趋势,[1]随着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传统实验室相比,虚拟仿真实验室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效率高、易维护等优势,目前在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多。为了加快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教育部在2013年出台相关措施,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加大了对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的支持力度。[5]在这种形势下,国内各大高校都对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十分重视,根据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以及教学需求,建立独具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如西安科技大学结合自身煤炭特色,建立矿山机械虚拟仿真实验室。加快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实现信息化实验室建设的需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可以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学生的实验预约、实验考核、实验成绩都可以通过虚拟仿真中心完成。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校实验人员应敢于面对、积极寻求解决途径,通过相应的改善措施,实验室必将成为高校发展的助推剂。加强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不仅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李霞,梁齐.高校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的改革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7)5-8.
[2] 宋玉厚,乔威,朱榜芹.运用项目管理原理规范实验室建设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61-162.
[3] 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90-93.
[4] 陈国辉,刘有才,刘士军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8(34)169-170.
[5] 雷冬, 朱飞鹏,殷德顺等.力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95-96.100.
【作者简介】
党 蒙(1990.9-)男,陕西洛川人,汉族,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动汽车控制系统.
杨 芝(1990.4-)女,陕西西安人,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