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微信看社会化媒体的影像化趋势

2018-06-29申林,张婉珠

新媒体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社交网络微信

申林,张婉珠

摘 要 网络社交已成为当今社会大众的首选,影像化的交流与表达占据主要部分。以微信为典型的社会化媒体纷纷开始影像化的升级或更新,而影像带来的爆炸式激增的流量也给社交带来更多虚拟沟通,衍生出特定的社交视频类别。影像化还影响了传播方式,也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以及娱乐化。

关键词 微信;社会化媒体;社交网络;影像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7-0125-02

1 社会化媒体的影像化趋势

社会化媒体是各种形式的用户生成内容,以及使人们在线交流和分享的网站或应用程序集合。是依托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分享、传播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的社会化媒体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①。社会化媒体时代,用户的行为发生了转变,人们更倾向于发布视频或观看他人发布的视频。而社会化媒体往往是根据用户的喜好来更新它的发展方向,因而大量的媒体平台引进、上线视频功能来满足用户新的需求。社会化媒体对于群众最大的作用和意义就是社交。而当下我们在社会化媒体中的社交更多的是“情绪化沟通”。有时我们的沟通交流并不需要大段文字来描述,而是用GIF、表情包,这样影像化的表达。其典型例子之一的“互联网视频”,大多都是5分钟左右,在快手、秒拍等软件拍完之后一键生成的“速成视频”。“速成视频”的背后,是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大量碎片式的视频涌现在社交网络中,新的视频软件不断的研发上线,隐含着另一种形式“沉默的螺旋”②。一方的沉默造就另一方的增势,循环往复,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则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发展趋势。而影像化的交流就恰似螺旋中增势的一方,越来越多不是视频平台的内容平台纷纷引入视频功能,“视频+”成为一种流行,也就是影像化趋势。

微信本就是社媒影像化情况下的产物。在微信上市时的理念就是“图片塑造生活”,朋友圈仅支持图片配文的内容,而时至今日当我们长按相机图标发送文字时还会提示这是内测的操作。图片是最基础的影像,而微信作为一个从创建之初就主推影像的软件也反向证明了社媒的影像化趋势。

2 微信影像化的典型表现

1)微信与其他视频平台连接扩大影像使用范围。社会化媒体和影像是相辅相成的。微信的设计初衷是跨平台的交流和连接,不管是现在的主流自媒体还是一些媒体网站,在登陆或注册的页面都可以看见“使用微信一键登录”。这使微信可以和各个视频软件连接,在其他平台拍摄的影像都可以一键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或是对话框。社会化媒体为这些影像的分享提供了实现的平台,而影像的分享交流又扩大了社会化媒体的影响,为其带来热点和流量。社媒平台自带热点的流量数据,人们社交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影像及其相关的影响范围。电影、电视在人们的口中不断的反复出现,而剧中的“同款”也被大众所追捧,比如拍摄地、服装、化妆品等。

2)微信短视频的新形式社交。随着社会化媒体的社交过程,影像不断碎片化。从长文章的博客,到十几个字的微信朋友圈;从长电影到几分钟的短片,再到短视频,内容在不断的碎片化。碎片化是提升互动频次重要条件,频次越高,互动也就越频繁。微信则紧紧抓住了碎片化的重点,顺势推出了“小视频”功能,6至12秒的时长,可以直接发送给好友或者一键分享朋友圈。短短几天,网络上就出现了很多“小视频”教程,如何加文字,如何添加炫酷的效果,甚至还出现了微信小视频模版,足以可见人们对于影像的关注度。“小视频”功能在微信中的上线也再次印证社媒的影像化趋势。文字、图片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小视频”为社交过程提供了另一种形式。

3)微信中沟通的表情符号化。社会化媒体与影像的紧密联系并不只表现在视频中,而更多地展现在生活和交流中。GIF、表情包等“情绪化沟通”遍及我们的生活,微信也相应的推出了“表情商店”。里面不仅有二次元动画的表情效果,而且微信还请了一些明星专门拍摄录制表情包供大家使用,还可以手动将自己喜欢的图片保存下来在微信中转化成表情包进行使用。

4)微信公众平台的视频社交。虽然微信中还不可以直接发送几分钟的视频短片,但是相应上线了公众号和订阅号,并邀请了一大批自媒體人加入。用户可以关注喜爱栏目的官方账号,每天在第一时间获取推送消息,在公众号推送的页面中可以直接观看推送中的视频而不用跳转任何链接。有可能这个视频上传自优酷,也可能是转发自腾讯,但是都没有关系,在微信中都可以观看。对于公众号主来说,微信中的粉丝数值更加的真实,大多是日常使用微信实名制社交的真实用户;而对于用户来讲,使用熟悉的软件就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也是一种便利。由此可见,用户所追求的社交和用户所关注的视频是不可分的,他们需要的是有社交功能并且提供视频功能的软件,不是单一内容平台或社交网络。这并不单是他们对于微信的态度,也是对于社会化媒体的态度。正是因为如此,微信顺应了社会化媒体影像化的趋势,同时还准确把握了用户需求,才占据了我们的通讯甚至生活,正如微信的标语“微信,是一种生活习惯”。文字表达感受,视频影像还原、记录生活,影像需要流量,流量来源于社交网络,而微信就是这个社交网络。

3 社会化媒体的影像化表现

1)衍生出特定类别的社交视频。社会化媒体影像化的衍生品就是社交视频,指从创作到发行的整个链条中任何一部分受到社交网络影响的视频。例如,发现新视频的途径为听取好友的建议,社交媒体中的推荐等。社交视频的规模非常大,在受众方面已经远远超过非社交视频,而且其规模还会越来越大。在中国,每年有过亿的用户使用微信拍摄或分享短视频。而网络视频的长度日趋缩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迎合社交网络中用户对短视频的偏爱。用户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会化媒体在移动设备上发现和分享视频,适合小尺寸显示屏和社交视频内容更受到用户的青睐,就如微信中的“小视频”。不单单是用户,广告客户也更喜欢社交视频。Adobe称,与非社交视频相比,人们更容易看完社交视频。不难发现,我们平日点开微信朋友圈去关心朋友动态时,常常也会看到穿插在其中来自运营商的视频广告。据《2017短视频行业白皮书》所统计,2017年短视频总播放量以平均每月10%的速度爆炸式增长③。在对数据震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一点,社会化媒体是社交视频能够病毒式传播的关键。以微信为典型的社会化媒体可以提供给社交视频用更低的成本与更多维度人群建立连接的平台,而社交视频时长短、内容精、创新性高的特点也为社会化媒体带来更多的内容和流量。社交视频也反促进着社会化媒体影像化的进一步发展。

2)信息传播方式影像化。与纸质阅读不同,在社会化媒体移动端中,用户在阅读时首先会被封面、排版、配图等视觉化的信息吸引,而后才会关注其中的文字内容。一个简单的例子,《未来简史》这本书的原版在国外的口碑和销量都平平无奇,而由于优酷视频“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等几家“说书”类视频发布者的推荐在中国却买的异常火爆。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影像作品的流量远远大于单一文字作品的流量,人们更倾向于接受视觉化和影像化的传播形式。这一点在微信公众号中也有体现,各大公众号的推文都插入了图片、音乐、视频等,以增加文章的丰富性,弥补文字表达的单一。而公众号精心的排版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阅读习惯,更多的人慢慢减少了思考,是否会继续阅读文字更多的取决于第一印象中对版式的喜爱程度。各视频网站订阅会员的不断增长,微信公众号观看群体的不断扩大,信息传播方式影像化也不断加深。

4 总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社交视觉化,传播多元化,社会化媒体影像化,这些趋势无一不是对应着新环境中大众的喜爱,而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社交网络进行交流,虚拟沟通逐渐多于现实交流。信息的爆炸式传播,碎片化的同时也更加无厘头、无逻辑,传播的更多的则是娱乐文化。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虚拟化和娱乐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但也有助于我们对其更深刻的思考。

注释

①邱焱.社会化媒体口碑传播效果研究——以美丽说网站为例的网络口碑效果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3.

②尹航.关于网络舆论导控现状板结化的刍议——掩盖(遮蔽)、推翻、再承担.经济研究导刊.2011.

③《2017短视频行业白皮书》http://tech.ifeng.com/a/20180206/44872707_0.shtml.

参考文献

[1]吴慧敏.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模式分析——以微信公众号为例[J].戏剧之家,2016(22):271.

[2]王维璟.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女性消费行为模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社会化媒体社交网络微信
微信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模式分析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从通道过剩走向品牌价值
湖北采花毛尖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研究
社会化媒体下的事件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