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创新高校教务管理模式

2018-06-29贺娟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创新

贺娟

摘 要: 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教务管理工作贯穿高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探讨高校教务管理的概念及高校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创新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创新高校教务管理模式。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教务管理模式 创新

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教务管理工作贯穿高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把学生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教务管理实践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每位教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一、高校教务管理的概念

(一)教务管理界定。

高校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教学管理的实质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务管理环节。

教务管理水平将影响教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高效性,将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管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即围绕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进行的全方位管理,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计划的安排与落实、学生教师课表的制定与调整、教材的选定与发放、学生考试安排与成绩管理、教室的借用与审核、教学质量监控、学籍管理及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等方面。

二、高校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由人的意识支配。因此,高校在教务管理过程中坚持的理念决定了其工作方式及管理方法。我国高校管理理念的落后表现为: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一切要求,忽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从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出发。

(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乏服务意识。

高校教务管理属于服务窗口,教务管理的宗旨是:为一切师生服务;服务师生的一切。教务管理工作充满复杂性、烦琐性,导致部分管理人员疲于应对师生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步强化,管理岗位人员应该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和理念,从以前的管理者角色中抽身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做好服务工作。这要求管理人员更多地培养“以人为本”的理念,转换管理思路,强化为师生全面服务的意识。

(三)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缺乏制度意识。

制度是规范教学管理的最好约束力,也是确保高校教学运行的根本保障,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只有在完善规范的制度下才能有序地开展。就目前高校管理模式看,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和学生未能参与到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此外,一些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缺乏学习交流的主动性,制度意识相对薄弱。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教务管理模式创新途径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务管理人员队伍。

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高校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员工提供更温馨的服务,大大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1.强化教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工作中有创新才能促发展,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创新来源于对工作的娴熟;创新来源于对工作的反思。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需要在头脑中对教务管理各环节流程有清晰的界定,为来访的师生提供指导性建议;教务管理人员需要不定期地反思工作,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优化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2.强化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教学管理不仅仅在于管理,更要体现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备受关注,高校管理人员要逐步转换角色,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因此可以通过和院系的沟通交流,切实了解师生的需求和愿望,从而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给师生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3.强化教务管理人员的制度意识。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良好的管理制度是确保高校有序规范运行的保障。高校管理部门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应考虑以人为本,制度的参与者应该包含全校的教师及学生,而不仅是管理者本身,因為师生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学校制度的制定提供更多意见和建议。这种以人为本的制度更具有说服力和执行力,对于全校师生的约束作用越强。同时,教务管理人员应增强制度意识,不能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而要让制度真正发挥作用,执行到位,管理到位。

(二)创新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教育发展观,把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计划中,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定颁布,就是指导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学历教育为基础,突出职业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1.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制定原则。

高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考虑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科学安排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此外,大力开展创新教育,设置素质拓展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及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平衡培养、协调发展的制定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平衡性及协调性,横向比较要注意不同专业之间的平衡,四年的学业任务应该控制在155学分—165学分之间;纵向比较要注意学年学期间的平衡与协调,一般每学期的学业任务应该控制在25学分—30学分之间。

(三)优化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状况的好坏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管理各环节则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因此,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及教学管理各环节进行考核与评价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不应该只包含学生测评,还应该包括教研室教师的同行测评、教学效果测评及日常教学环节管理等五部分构成。

1.学生测评。

通过学生网上评教对相关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教学质量测评,本部分占50%,总分值为50分。

2.同行测评。

各教研室组织同行教师成立教学质量考评小组,以百分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成效进行测评,本部分占20%,总分值为20分。

3.教学效果测评。

教学效果测评主要考察所授课程的学生考试卷面成绩总及格率,本部分占20%,总分为20分。总及格率超过80%则计20分;总及格率低于或等于50%则计0分;总及格率在50%至80%之间课程得分按公20×(X×100-50)/30计算(X为总及格率)。

4.日常教学环节管理。

日常教学环节管理主要考察教师完成日常教学环节情况,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周历填写、课堂教学实施、试卷命题、成绩登录、试卷归档等环节,以及学院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本部分占10%,總分值10分。

四、结语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确保高校教务运行的重要方面,教务管理人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切实为一切师生服务。同时,高校应该注重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职称评定及福利待遇,以便教务管理人员能够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茹明霞.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初探[J].青海师专学报,2004(6).

[2]秦佳晶.浅谈高校教务管理创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4).

[3]林妙妙.谈谈如何做好高校教务管理的服务工作[J].报刊芸萃,2017(99).

[4]张奥克.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务管理模式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5]覃玉玲.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高校教务管理创新[J].2017(2):168.

[6]张奥克.浅谈高校教务管理的精细化[J].文化教育,2017(1):261.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创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