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的活化石

2018-06-29江素

考试周刊 2018年56期
关键词:闽南语配合

摘 要:闽南语是流行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汉语闽语的一个分支。闽南语内部各个次方言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早期的汉语方言分区理论曾将闽语一分为二,即闽南和闽北两区。《中国语言地图集》则将闽南语分为六区,分别是闽中、闽北、闽南、闽东、琼文、莆仙。闽南语在辅音、元音以及声调方面都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点,因此了解闽南语的概况,充分研究闽南语的特点和其语言学价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相关特点。

关键词:闽南语;声韵调;配合

一、 闽南语语音概况

闽南语在辅音方面保留了古音的两大特点,其一是“古无轻唇音”:即“非敷奉微”要读为“帮滂并明”。例如:飞、飞机(例外)、佛;其二是“古无舌上音”:“知彻澄娘”要读为“端透定泥”。例如:场、女、茶、怒等字。元音方面保存了中古音6个复音韵韵尾,入声韵母保留较多,例如[-p][-t][-k][-m][-n]等。相关例字如:盐、连、林、心、減等。在现代汉语中韵母总共有39个,而在闽南语中韵母共有87个,在声调方面闽南语保留了古音的8个声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泉州话中阴去和阳去合并),平声分阴平和阳平,上声分阴上和阳上,去声分阴去和阳去(在泉州话阴去和阳去合并为一项),入声则分为阴入和阳入。

二、 闽南语全浊声母

辅音包括清辅音和浊辅音两大类。发音时声带不振动、送气的叫清辅音;发音时声带震动、不送气的叫浊辅音。关于全浊音和次浊音,全浊音是古汉语里的一类读音,其声母在发音时声带是振动的。普通话里已没有全浊音,只有长江流域的吴语中保留了全浊音。全浊音声母主要有:並、定、从、邪、澄、崇、禅、群、匣;次浊音声母主要有:m、n、l及零声母。

三、 闽南语全浊声母方言调查

通过对来自泉州方言区学生的闽南语读音采用国际音标记音的方式,并进行横向调查开展研究,笔者分别选取了四个全浊音声母:並、定、从、澄,并在汉语音韵表里选取了82个平声塞音和塞擦音的代表。其中“並”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塞音b和塞擦音p;“定”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塞音d和塞擦音t、“从”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塞音z和塞擦音c;“澄”在现代汉语里分化为塞音zh和塞擦音ch。因此本次记音的范围则为塞音:b、p、d、t,塞擦音:z、c、zh、ch。下表对泉州方言区调查者的82个以並、定、从、澄为声母的例字的发音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

通过对82个不同的塞音和塞擦音的例字发音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普通话中平声全浊声母是送气的,而闽南语中平声全浊声母是不送气的,但也有例外,比如“皮”这个字的读音,在记音中我们发现在闽南语和现代汉语的平声中,“皮”的读音都为送气音,下面笔者通过相关资料来归纳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四、 闽南语平声全浊声母发音不送气的原因分析

(一) 文白异读。文读指的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音,又叫读书音、文言音、字音;白读指的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又叫做说话音、白话音或话音。在我国的方言中,吴语、闽南语的文白异读现象最为频繁、复杂,会出现一些字在日常用的土话当中发音是平声、不送气,而在文读时读成平声、送气的现象。在潘茂鼎《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一文中,作者指出:古全浊声母今读清塞音、塞擦音的,不论平声仄声,在闽方言中多数情况下发音时是不送气的,少数情况下才读成送气音,而其他方言一般都是送气的,不送气的是极少数情况。中古全浊声母平声不送气是中古音韵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但也有不同的情况,例如:“脸皮”的“皮”读成了送气音。在记音当中我们也发现了这个特例,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皮”这个字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含义是:“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变更,从商周时期至今,“皮”的读音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说明“皮”在文读和白读中都是一样的读音。在中古时期,中原地区的百姓南迁至闽南地带(今福建广东等地),就保留了这一古音。因此“皮”这个字的读音在中古和现代都是一样的。文白异读在我们的记音过程中出现过两个特例:文读:远(零声母)、书,白读:硬(零声母)。

(二)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影响。在闽南语方言区中,有一些老年人至今还保留着一些较为纯正的闽南土话。受现代汉语普通话推广的影响,在年轻一代中有一些词他们也已经遗忘其读音是否是平声不送气,于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方言区中的年轻人也就受普通话影响,将这些词一起读成平声送气音了。比如在黄金洪《闽方言仙游话声母与中古音声母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场”这个字在闽南语中的读音是ding。由于时代的变迁、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原本指代农场和草场的概念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场”这个词语在年轻人当中也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则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chang”这个读音,这就是受到普通话影响的证明。

(三) 历史迁移。全浊声母平声不送气主要是中古音韵学表现出的特点,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使得移民数量超过百万,移民方向都是由北向南,移民沿东、中、西三条路线南下,东路经江淮至江南、皖南,再至江西、福建、粵东、粵北;中路经湖北至湖南再至两广;西路由陕西至四川,再至云贵。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再往南到今福建、两广地区、海南岛,直至近代的下南洋,跨越西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跨越将近1800多年的历史。

五、 结语

在整理出闽南语的概况及其特点后发现,闽南语的辅音和现代汉语出入较大,闽南语的韵母数量繁多且复辅音韵尾较多,而这些都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因此笔者从辅音着手,选取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全浊声母“並”“定”“从”“澄”,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对应着塞音b、p、d、t,塞擦音z、c、zh、ch,在《汉语音韵表》中记录了这8个声母在闽南语中的读音,并在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后发现,现代汉语中这些声母是送气的而在闽南语中则是不送气的,于是我们通过方言调查和国际音标记音的方法得出闽南语全浊声母塞音和塞擦音的分化——即闽南语全浊声母平声不送气,现代汉语平声送气的结论。但这个规则也有例外,在记音当中发现了“皮”这个字的读音在闽南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送气音,因此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得出文白异读的结论,并随后阐述了闽南语和现代汉语差异的原因。但由于笔者本人能力有限,在解释闽南语和现代汉语的原因方面存在较多疑惑和不足,因此在后期学习中我会继续学习有关于古代汉语和闽南语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在后期的学习中能有更多的发现。

参考文献:

[1] 韩婷.龙岩适中方言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 黄金洪.闽方言仙游话声母与中古音声母比较研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2):95-100.

[3] 李荣.中国语言地图集[M].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

[4] 聂玉娟.福建泰宁县方言音系的历史比较[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5] 潘茂鼎.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J].中国语文,1963(2).

[6] 秋谷裕幸.福建石陂方言音系[D].日本:日本爱媛大学,2004.

[7] 王力.汉语音韵[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 许慎撰,徐铉校订.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9] 杨迎楹.槟城闽南语语音研究[D].北京大学,2013.

[10] 张静芬.闽南方言的历史比较及语音构拟[D].北京大学,2013.

[11] 郑艺芳.闽南方言与普通话名量词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6.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简介:江素,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猜你喜欢

闽南语配合
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及发展研究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清代木刻版闽南语歌仔册考释
闽南话
闽南话
音乐特点在闽台闽南语合唱的分析
抢篮板球的技术、配合及训练
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探索高校党组织间关系开创党建工作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