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及发展研究

2022-11-24沈秀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闽南语闽南音乐

沈秀莉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人文素养教研室,福建 漳州 363000)

闽南语音乐是海峡两岸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扎根于闽南方言,具有民间传统歌谣的乡情曲韵,闪烁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显示了地域艺术的独特魅力。闽南语音乐通过有组织的音乐来形成听觉中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人民的现实生活,承载着人民的深厚情感,通过闽南语歌曲来“话”乡情,使他们在乡土信号的激励下,重新获得乡情的抚慰,激发生活的信心,乡音将众多闽南人紧紧地联系了起来,而且透过乡音,闽南人仿佛能够穿过斑驳的岁月,重新找回记忆中的美好。在闽南语音乐的乡音传达下,体现出人民浓郁的思乡之情。开展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与未来发展探析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闽南语音乐的了解,还能够推动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发展、进步。

一、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发展概述

(一)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发展起源

闽南地区特有的民间信仰、乡土习俗是闽南语音乐文化形成的基础,同当地传统祭祀礼仪音乐文化、自然风貌以及社会发展情形密切相关。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闽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经常会出现暴风雨天气,在长期传统生活习俗之下,当地居民对大自然、鬼神有着一种崇敬之感,所以经常会通过祭祀的方式来祈求平安、风调雨顺,祭祀礼仪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和歌舞,因此,由闽南地区祭祀活动逐渐衍生出了闽南曲艺和民俗,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传承,形式逐渐多样化。闽南语音乐文化贯穿了当地人的一生,包括出生、结婚以及丧葬等[1]。闽南语音乐的演唱唱腔非常独特,拥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闽南地区特有的歌种。闽南语音乐文化在当地自然风土、祭祀礼仪的基础上,成为当地居民民族信仰的核心力量。

结合相关资料显示:闽南地区建有大量的寺庙,每逢过节都会举行欢庆仪式,并邀请专业人员来演唱闽南语歌曲、戏曲,这就为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闽南语音乐大部分都同民俗信仰相关,演唱的内容、名目非常丰富,极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例如:南靖地区的《锣车鼓》、厦门地区的《调五营》以及泉州地区的《采莲》等。闽南语音乐文化还同很多以古老阴阳两界传说为题材的歌曲,这也就使其更加贴切人民实际生活,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闽南语音乐文化在闽南、台湾地区有着广泛的流传,已经被纳入非遗,成为两岸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强化了闽台文化的交流。

(二)闽南语音乐文化的种类

歌曲是不同类型音乐的关键表现形式。在地理及人文环境的综合影响下,闽南地区的人们本身就很喜欢唱歌,再加上闽南人特有的柔美、亲切的发音,以及浅近的本土化语言,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将闽南称作“歌乡”。闽南语音乐文化的种类较多,其中包括表达闽南人性格直爽、潇洒及热情的歌曲,包括:《病囝歌》《十月怀胎》和《月亮月光光》等,这些歌曲中蕴含着传统寓意,传递着闽南地区特殊文化内涵[2]。礼仪、节日庆典在闽南地区占据着较高的地位,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仪式,且每逢岁节,都会演唱庆典礼歌。其中,在举行礼仪的过程中,所选用的普遍为闽南语的习俗歌曲,一方面将人们的精神活动显示了出来,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家庭地位等信息。此外,闽南习俗歌曲也包括了节日庆典礼歌,例如:《龙船鼓歌》《龙船歌》和《采莲歌》等,所以在研究闽南语音乐文化时,还需要单独针对庆典上的习俗歌曲进行分析。

闽南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器乐,在联欢、喜庆活动等多个场所都需要借助器乐对氛围进行营造。基于组合形式、唱奏关系的层面进行分析,闽南民间主要包括诏安古乐、打击乐、漳州弦管、丝竹乐以及鼓吹合奏这五种类型的器乐歌曲。其中,诏安古乐主要依靠的是古琴、古筝器乐;打击乐演奏应用的是鼓、锣等器乐;漳州弦管器乐具有演唱、演奏的双重功能;丝竹乐合奏应用的是丝竹器乐;鼓吹合奏依靠的是吹管乐器。经过长期的发展,当前闽南器乐作为综合艺术形态,已经实现了剧、舞和歌的有效整合,能够充分的表达闽南语音乐文化。

二、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

闽南语音乐是闽南文化的特殊构成部分,能够表达、折射出长期历史进程中积累的闽南传统文化。闽南语音乐中蕴含着基层人民的才华、感情以及智慧,是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拥有独特创作风格,地域特点非常明显。形象生动、语言质朴、情感真实是闽南语音乐的显著特征,可以让观众获得精神震撼、心理共鸣,深刻了解闽南人民努力奋斗、踏实认真和勤劳勇敢的人格品性。闽南语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文化心态,具有深刻人文内涵,实现了亲情、乡情的有效整合,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具体审美特征介绍如下。

(一)审美受众的民俗性

闽南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以该地区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信仰为基础的,相对粗糙和朴素,所以会呈现出传承性、非理性及自发性的特点。而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闽南语音乐文化也具有闽南民俗文化的共性,音乐大多以体现广大人民思想情感、生活为主旨,题材非常生活化、日常化,整体音乐风格相对朴素、真诚[3]。在这种特点的影响下,闽南语音乐的辞藻比较朴实,语言通俗、浅显易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闽南语音乐缺少文化内涵,正是在这种朴素的文辞下,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生哲理,直观化的阐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使听众获得不同的美感。

闽南语音乐文化具有审美受众的民俗性特征。以闽南地区的经典《天乌乌》童谣为例进行说明,该民歌凭借其极富生活气息、天真烂漫和纯真质朴的特点,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都广为流传。《天乌乌》童谣的文辞虽然不长,但是却涵盖了九种动物,所以唱起来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生动性,引人发笑,而且童谣应用了尾字押韵的手法,唱起来非常顺口。《天乌乌》童谣仿佛将人带入到以往乡村生活场景中,让人看到小时候的美丽山野风光一般,勾起人们大脑中的回忆,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归属感、亲切感[4]。闽南语音乐正是因为具有较浓的人情味,所以可以显示出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审美情感的血缘性

就以往闽南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来看,人们为了谋生不得不远离家乡,到东南沿海地区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就导致老一辈闽南人具有较强的族群观念、祖根意识。而正是在这种心理结构、共性文化的积累及沉淀之下,形成了以乡音方言为基础的闽南语音乐。台湾地区、香港以及其他闽南语系华人都非常关注闽南语音乐文化,人们会借助闽南语音乐来抒发内心思念故乡的情感,闽南语音乐已经成为人们对眷恋乡土的文化承载体。人们赋予闽南语音乐文化以多种宗法伦理,使其的血缘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闽南语音乐文化具有审美情感的血源性特点,这在节日庆典礼歌、风俗民歌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其中庆祝节日歌曲主要有《灯红歌》《正月正》以及《新年歌》等,充分表达出喜庆愉快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勾起人们对温暖亲情的回忆。而以《异乡夜月》《故乡》和《洗佛歌》为代表的闽南语音乐中,充分体现出了当地民俗风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想之情,激发了人们血缘情,对闽南的乡情、乡音进行了有效的传承发展。

(三)审美效能的激励性

闽南人普遍具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这种勇于拼搏、发愤图强的优良品德同其漂泊发展史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闽南人来自中原,而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迁移,遍布东南亚和台湾等地区,所以闽南人祖先的一生可以用漂泊不安来形容,而这种生活经历和状况也决定了闽南人所共有的奋进品质。因此,闽南语音乐文化也呈现出审美效能的激励性特征,主要包括:哲理性歌曲、励志性歌曲、劝人向善类歌曲、揭示真理类歌曲和时政歌曲等多种类型。

《爱拼才会赢》就是知名度较高的励志类闽南语歌曲,该歌曲迸发出一种豪迈、催人奋进的激情,采用了婉转、大气磅礴的旋律,将海波看作是人生发展规律,鼓励人们要勇于面对苦难,在失败中崛起奋斗,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哲理性的闽南语歌曲主要有《歹竹出好笋》《浪子的心情》《渔民谣》《补破网》和《拉网号子》等,其中《歹竹出好笋》就警示人们失败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希望能够借此来增强基层青年人群的自信心,给青年以宽慰[1]。无论是励志类还是哲理性的闽南语歌曲,都具有很强的激励性,能够让人们从质朴的音乐中获得精神力量,传递闽南人传统的务实、勤俭和坚韧的意志,也充分体现了闽南语音乐文化特有的审美效能,彰显其特殊艺术魅力;《一样米饲百样人》《劝世歌》《菅芒花》和《水泼落地难收回》等都属于劝人向善类的闽南语歌曲,这些歌曲通过闽南方言来阐述世间百态、处世哲理,引导人们内心向善,不仅极具文学内涵,同时也给人们深刻的警醒与启示。时政歌曲主要表达了基层广大人民为了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做出的努力,可以体现人们对于政治变革、执政管理层、政治发展局势等的观点及看法,例如:《长工谣》《农民歌》和《旧社会黑暗天》等。在这类闽南语歌曲中,都会借助形象化的文辞来抗议统治者,抒发对于政治压迫、剥削的控诉、气愤和不满之情,同样也显示出闽南人民的人格力量,透露着广大人民能够直面人生、无惧强权的精神[5]。

三、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发展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闽南语音乐文化呈现出逐渐衰退的发展趋势,这就迫切地需要采取的措施来加强对闽南语音乐文化的保护力度,实现闽南语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然而实现闽南语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统筹分析各方面的因素,联合多方力量,共同落实保护闽南语音乐这一重要地域文化的工作。

(一)利用全媒体数字化技术整理和挖掘优秀闽南语音乐文化资源

在落实闽南语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要强化对闽南语音乐文化的文献保存工作,可通过图像、音视频、文献记载等多种形式记录闽南地区的民俗文化、表演艺术以及传统音乐知识等内容,进而实现对闽南地区音乐文化的保存。实际开展闽南语音乐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和保存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广泛搜集、加工多种闽南民间音乐资料,并构建出专项的网络资源数据库,实现对闽南语音乐文化资源的高效化存储[6]。存储方式较多,包括音视频、图片等,具体要结合闽南语音乐文化资源的类型来决定。依托数字化的存储形式,可以有效避免闽南语音乐资源流失、破坏等问题,也便于借助网络渠道进行传播和共享,让受众可以结合需求了解各时期的闽南语音乐文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闽南数字化音乐影视作品进行设计、制作,构建出良好的闽南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情境,使闽南语音乐更具时代化的特征,让受众更好的接受和认可闽南语音乐,进而让广大公众都能够为保护、传承闽南语音乐文化贡献力量。处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全媒体数字化技术,对优秀闽南语音乐文化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挖掘,可以保证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完整性、全面性,使民族音乐作品得到很好的保护,便于更好地展现闽南语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保证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效率。

(二)建构闽南语音乐文化“活态传承”方式

作为民族音乐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成果,活态文化普遍具有约定俗成、口传心授的特点。针对闽南语音乐文化而言,在落实传承和弘扬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提高对活态要素的重视,以此来推动对闽南传统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加快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提高公众的文化自觉性和自信心,使传承人自主承担起保护珍贵民族文化的使命。面对现代化发展形势,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发展存在边缘化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对闽南语音乐文化传承人培育的重视,对专业的闽南语音乐文化传承人才进行开发和培育。

在这个过程中,闽南地区还可以对闽南音乐文化传承基地进行构建,打造出良好的闽南语音乐文化生态环境。在可靠且稳定的文化空间、文化生境之下, 可以形成整体性较强的闽南语音乐文化生态,而语言符号又是文化生态的关键所在。所以通过利用符号能力,实现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及发展力。例如:可以充分运用莲花褒歌、童谣、漳州锦歌以及厦门南乐等多种传统闽南语歌曲,借助闽南语这一符号来促进信息的有效流通,由前辈向后一代传承人传输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建立先进文化生态系统,助力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发展。

尤其处在新时代闽南地区社会生产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迫切的需要对闽南语音乐文化的符号系统进行保护,要保留传统闽南语音乐的文化功能,不仅要使闽南语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工作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还要将闽南语音乐文化内涵彰显出来。借助所构建的闽南语音乐文化传承基地,要尽可能保护多样化的音乐文化形式,并将音乐文化传承工作同该地区节庆习俗、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闽南语言紧密地结合起来,营造特色化的闽南语音乐文化生态环境,进而重构文化生态,以此来不断推动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相应的实体、机制

当前闽南语音乐的创作理念过于守旧,基于普通话思维开展创作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直译闽南语创作词汇的思路状况,影响了闽南语音乐流和推广。面对多元文化发展格局,闽南语音乐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基础,这就迫切地需要对相适应的实体及机制进行构建。闽南语音乐的传承及发展离不开科研工作的支持,所以建立闽南语研究基地也是非常必要的。政府部门要意识到闽南语、闽南语歌曲保护的重要性,应严格秉承面向弘扬、民众及推广闽南语的原则,打造专项的闽南语研究机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闽南语学习中,承担起保护闽南语的重任,确保闽南语及闽南语音乐推广同普通话推广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然而鉴于行政区域的划分,制约了闽南语、闽南语歌曲的宣传,所以要建设跨行政区、常设性及专职的机构,既可以是商业性公司,也可以是社团组织,负责闽南语音乐的交流、创作工作,建设良好的闽南语音像市场和演出市场。在政府机构的积极协调作用下,能够加深闽南语音乐演唱者、创作者等多个主体间的互动,为弘扬闽南语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对推动闽南语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促进民间音乐创作的发展

创作是歌曲传播的重要前提,所以在传播闽南语音乐的过程中,也要强化对闽南语音乐创作的重视。结合当前闽南地区音乐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缺少专业创作者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闽南语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应加大民间闽南语歌曲创作潜力的挖掘工作。鉴于闽南语音乐的特殊发展历程而言,其作为方言歌曲,存在较强的地域性特征,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传达感情,将音乐的“美”与道德规范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音乐领域中的美善合一,所以在推动闽南语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民间群众力量。闽南地区政府可以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对闽南语歌曲进行创作,使民众能够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创作活动中,推出更多的原创闽南语歌曲,为闽南语音乐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在闽南语音乐创作过程中,应让民众将深厚的情感、真实的生活经历、心灵感悟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所创作的闽南语歌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闽南语音乐的民间创作要秉承通俗性、艺术性相整合的重要原则,即不仅要求所创作的闽南语歌曲要方便观众理解,可以引发观众深思、共鸣;还要兼具音乐的艺术性,可以在其中融入一些当下流行音乐元素,使所创作的闽南语歌曲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促进闽南语音乐的进一步发展[7]。在加快闽南语民间音乐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两岸闽南语原创歌曲比赛的形式,对闽南语音乐文化进行保护、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闽南语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并促使闽南语歌曲创作团队的扩大,使闽南语歌曲的类型、内容更加丰富化。同时这种促进闽南语歌曲民间创作的方式,也有助于促进两岸闽南语音乐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推广闽南语音乐文化。

(五)有效挖掘、培养传承人才

闽南语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要顾及文献保护、传承方式以及音乐创作,还要重视传承人才的培养工作。针对当下闽南语音乐传承人不断减少的现状,必须要鼓励新一代青年群体对闽南语音乐艺术进行学习。具体可以采取下述两种方式:

首先,应在校园音乐教育体系中融入、渗透闽南语音乐,要求下一代人从小学习闽南语歌曲,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行为体验,提高学生对闽南语音乐文化的重视度,帮助其形成科学的闽南语音乐文化传统观念及意识。学生在充分了解闽南语音乐文化内涵,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闽南语音乐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可以自主地投入到传播、弘扬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工作中,为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校园必修教材中引入闽南语音乐时,应适当增大闽南语歌曲鉴赏所占的比重,循序渐进的培育学生的闽南语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深刻的领悟闽南语歌曲的文化内涵、艺术魅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闽南语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在当地学校应积极开设闽南语音乐课程,大力开展闽南语音乐人才培养工作,其中大学必须要发挥好带头作用,承担好自身的职责,对专业负责闽南语音乐专业教学师资力量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深入开展闽南语音乐演唱、创作及表现知识,使闽南语音乐学术空白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并加快闽南语音乐的推广和创新工作,使闽南语音乐文化重新散发生机活力[8]。当地基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传承、保护闽南语音乐文化的良好意识,针对性地对闽南语音乐教材进行编写,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闽南语音乐教育师资力量。在高校院系中,可以有效地引入所编创的闽南语音乐文集,同步开展音乐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工作。在可靠的师资力量的支持下,能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闽南语音乐,能够为闽南语歌曲创作及闽南语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其次,高校要研制出针对性较强的闽南语音乐人才培养机制,逐步提高闽南语歌曲的创作水平、演唱水平。这就要求政府机构要积极同学术研究机构、民间艺术组织、专业院校团结起来,协同研究和制定闽南语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丰富校园内的音乐文化活动形式,有效落实音乐课堂教学任务,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外开展采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音乐知识搜集能力,在深入掌握闽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投入到闽南语音乐学习、创作中,为当地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成为合格的闽南语音乐文化传承人才。

(六)培育专业的创作、演唱队伍

基于整体角度来看,闽南语音乐的题材主要集中在友情、乡情、爱情以及亲情等方面,其中爱情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加上闽南语音乐的感情抒发方式相对直白化,所以会导致闽南语爱情歌曲出现乏味、愁怨之感,还缺少深刻的内涵,影响了闽南语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在推动闽南语音乐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培育一批专业的创作及演唱队伍。

闽南语歌曲创作者在重视技巧表达的基础上,要充分掌握歌曲创作基本规律,创作出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音乐,避免跟风和同质化问题,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实现感染公众、创作技巧的共赢。为了进一步增强闽南语歌曲的表现力,鼓励闽南语专业歌手在歌词内容上进行充实、丰富,适当的拓宽歌曲的题材,推出表现力更强、更值得深思的音乐作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公众更容易接受能够让人产生内心共鸣、彰显人情冷暖以及个性化的乐观歌曲,提高闽南语歌曲创作水平。此外,闽南语歌手也要接受专业化的训练,注重追求演唱质量,凭借高超的专业技术来体现闽南语歌曲的魅力,从而使闽南语歌曲的传播范围扩大,为闽南语音乐的发展贡献力量。

(七)构建开放性跨界平台

在对闽南语音乐进行传承、保护和推广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利用好地方电视台的作用,可以将更具时代特征的音乐元素融入到闽南语音乐中,使闽南语歌曲的内涵更加丰富化,彰显出本土特色,并实现闽南语音乐文化同主流精神文化的有效接轨。当地电视台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结合闽南语音乐特色,运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设置多种节目来推广闽南语音乐,例如:主题活动、活动报道以及滚动播放等,此外,首个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闽南语音乐中心在2021年5月18日落户泉州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通过以音乐节的名义,弘扬闽南文化,发展闽南语音乐。同时,当地政府依托全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闽南语音乐学习、推广平台,支持公众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收听、学习和演唱闽南语歌曲;另一方面,对政府官方网站、超星翻转课堂和图书馆网站等多种平台进行建设,通过试听平台推广、播音视频等技术,公众能够便利化地接触闽南语音乐。此外,地区政府通过带头组织研发、推广闽南语文创产品的活动,例如:微信公众号可以组织闽南语音乐文化宣传活动、公交地铁可以进行公益性的闽南语音乐播放活动、开展以闽南语为主题的研学旅游活动、社区性闽南语音乐表演活动、旅游景点的闽南语专场演出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闽南语音乐,有效提高了闽南语音乐文化的感染力。通过借助开放性跨界平台,将闽南语音乐文化艺术培育成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形式,还衍生出许多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进而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文化内涵,加深了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这对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闽南语音乐文化具有审美受众的民俗性、审美情感的血缘性和审美效能的激励性三大特征,而且种类较多、内容丰富,不仅显示出闽南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思想情趣,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极具审美价值。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从根本上强化对闽南语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强化闽南地区音乐文化建设工作,采取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创新传播手段实现活性传承、鼓励民间音乐创作、培养传承人才等方式,构建同闽南语音乐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实体和机制,培育专业的创作及演唱队伍和构建开放性跨界平台等多种有效的策略,发挥政府部门、高校和民间机构等多方联合力量,使闽南语音乐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保护,实现闽南语音乐文化的良性、持续发展,彰显出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并借助独特的闽南文化来强化海峡两岸的情感,加快祖国和平统一梦想的实现。

猜你喜欢

闽南语闽南音乐
闽南文化传承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闽南话
闽南话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音乐特点在闽台闽南语合唱的分析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