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有效运用初探

2018-06-29徐梦

考试周刊 2018年56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

摘 要: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情境下的心理辅导方法之一,具有辅导效率高、效果持久等优势,是提高当前高中心理活动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为切入点,重点阐释其在高中心理活动课中有效运用的优势、原则、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活动课;有效运用

当前,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现状不容乐观。由于缺乏专职的心理教师,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由班主任或德育教师负责,心理课堂往往成为心理学知识的灌输地,心理课堂学科化倾向严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便于操作而又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方法,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因其独特优势受到一线心育教师的青睐。而众多研究也表明,团体心理辅导不仅在改善学生人际交往、缓解考试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被用于帮助学生解决共性的发展问题。因此,笔者综合以往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有效运用的优势、原则、主要环节及局限性等问题做出初步探索,以期为增强高中心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方法借鉴。

一、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以下称体验式团辅)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指以班级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辅导教师借助形式多样的团体活动,激发学生主观心理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达到调整认知、习得新的态度与行为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

相比传统的体验式教育,体验式团辅是在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强调通过成员间的人际互动,在团体动力场中实现体验的呈现、分享、转换与整合,达到调整认知与行为的目的。此外,体验式团辅在辅导对象和辅导方式上有别于个体心理咨询,个体心理咨询是一对一的深层心理互动,而体验式团辅是由一对多的团体互动,成员的问题解决常常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实现。

二、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有效运用的优势

(一) 辅导形式适应普通高中教学环境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各种各样的团体中得以实现,如同一个学习兴趣小组、同一个竞赛班等,而在各种团体中,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是对高中生影响频率最高、最重要的团体。此外,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中,学生年龄相仿,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和相似心理困扰,如异性交往问题。因此,以班级全体学生为对象开展的体验式团辅,学生可借助团体内的人际互动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能从团体互动中获得支持与认可、习得他人成功经验、获得归属感和自尊等。换言之,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团体中开展体验式团辅有着现实可行的物理和心理环境。

(二) 辅导效率高,能有效缓解心理辅导人员不足问题

体验式团辅是以具有相同困扰或发展主题的学生为辅导对象,是一对多的辅导过程,相比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体验式团辅可有效节省辅导者的时间和精力。同等时间下,体验式团辅在班级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辅导更多的学生,而且一般只需1~2名辅导教师即可完成辅导过程,有效缓解了当前高中心理辅导人员不足的问题。另外,采用体验式团辅方法,学生在团体内接受不同成员的影响,获得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接受团体成员的集体反馈,问题解决的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三) 辅导效果持久,影响广泛

体验式团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是通过创设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微环境”,为学生提供互动的载体。学生在这个“微环境”中的情绪、行为反应、应对方式等往往是他们平日生活学习模式的再现。因此,在这样的“微环境”中学生习得的态度、行为更加容易迁移到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此外,体验式团辅最大的特色在于成员在团体中能够获得信任感和归属感,即学生在充满信任的团体环境内,通过分享、讨论、示范、学习等形式,能够找到问题解决办法,习得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且这种由互动带来的改变比个别辅导效果更加持久。

三、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有效运用的原则

(一) 主体性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即心理健康教育课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辅导方法,都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因此,在运用体验式团辅方法时,应当坚持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

(二) 体验性原则

体验是认知调整和改变的基础。因此,在运用体验式团辅方法时,应当围绕辅导主题,设计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获得成长。此外,团辅过程中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应努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只有贴近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所获得的认知改变和应对方式也才能有效迁移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

(三) 活动性原则

《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角色扮演、游戏、心理情景剧、问题辨析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因此,在有效运用体验式团辅方法时,应当根据辅导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有效运用的主要环节

以心理健康课的一般操作流程为基础,笔者将体验式团辅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有效运用的环节分为三个部分,而每一部分又有相应的操作关键词。具体来看:

(一) 导入环节——体验

导入环节是一节心理辅导课的起点,有效的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体验式团辅的导入环节,应当注重创设情境,可采用心理游戏、角色扮演、情境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体验,为后续认知改变奠定基础。例如笔者在《学会沟通》这一主题的辅导中,导入环节便借用《最强喜事》电影中的沟通不畅片段,激发学生的主观心理体验。

(二) 主题活动探究环节——分享、启发、整合

围绕主题,设置形式多样的主题研究活动是整个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辅导目标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辅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享、启发、整合体验,转变已有观念,用新的观念、态度指导自己的行为。在体验式团辅中,通过分享各自的体验,学生会发现与自己不同的他人存在,其他人的体验分享,就像是一面镜子,帮助团体内的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己。同时,团体内的学生常有着相似的困惑,当学生分享各自的解决办法时,就像一场头脑风暴,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又相互启发,这种分享启发的力量在团体内绵延滚动,推动团体不断发展。然而,要想促进团体成员实现认知的转变,还需要在分享启发基础上,引导团体成员对已有体验进行整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 拓展环节——迁移

拓展环节一方面可以延伸课堂辅导内容,另一方面,还可帮助学生将习得的态度与行为、方法与技巧等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学生在团体辅导内如果能够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方式,这种改变往往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而拓展环节安排的任务有助于协助学生巩固迁移自己在团体中获得的经验与技巧。因此,拓展环节也是体验式团辅在心理健康课中有效运用的主要环节之一。

五、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有效运用的局限性

(一) 对辅导者要求高

体验式团辅对团体的带领者即辅导者要求较高,辅导者需要承担多种角色,需要引导团体成员的发展,同时需要协助成员实现辅导目标,有时是领导者,有时又是参与者。因此,作为辅导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团体带领经验及技巧。

(二) 个体差异难以考虑周全

体验式团辅是以班级学生为辅导对象的,而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等,存在个体差异,但在团体辅导中,往往关注共性问题,个体的需求、期待等可能被忽略。

(三) 深层次问题不易暴露

在团体辅导过程中,由于团体人数众多,特别是在团体初始阶段,信任基础薄弱,个体的一些深层次想法、问题等都不愿意暴露。因此,团体辅导往往解决那些存在于团体中的共性表层问题,深层问题还需要配合个别辅导。

作者简介:徐梦,江苏省常熟市,江苏省常熟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
刍议企业如何有效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多情的语文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