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音乐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8-06-29李蕊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

摘 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多媒体在改善小学音乐教学方面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实例,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创造;音乐实践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以及学生和家长的重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质的改变。小学音乐课程从原本书本上枯燥的音符、乐理知识讲解,转变为多媒体教学中的图文、动画、音频相结合,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空间、时间的限制,开阔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图文并茂的音乐教学的魅力。

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对想象力进行描述,他认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其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对于推动知识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具有丰想象力的年龄阶段。现在的小学生存在依赖课本的心理,想象力不容易被激发,很多时候教学媒体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起到促进作用。例如,欣赏《苗岭的早晨》这首小提琴独奏曲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对于乐曲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然后进行描述,学生的回答仅仅是“只听见了鸟叫”。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多媒体展现的幽静的森林、树林的霞光、小鸟的鸣叫、动物被鸟叫声吵醒、人们在晨曦中伸着懒腰等场景中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想象力也完全被激发,脑袋里闪现的情景也各不相同,回答的画面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对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创造力,进而使学生形成艺术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教学难点浅显化

鲁教版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课程在学期总课时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涉及曲艺、乐器等欣赏课程。器乐欣赏中主要以西洋交响乐曲、民族管弦乐曲为主,其中民族乐器中还涵盖有吹打乐、丝竹乐合奏等,这些乐曲通常涉及几十种音乐。对于音乐欣赏课程,只有通过视频录像,才能够使学生看到演奏场景、指挥家的手势、演奏的规模阵容、音乐的形象情感,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以及演奏的重难点知识。

三、树立创新和实践意识,为学生培育创新的土壤

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培养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塑造和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在传统教学方式不断改变的过程中,教育技术是教师创新教学的途径。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方法,努力开发和学习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土壤,让学生在新媒体的激发下,形成敏锐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新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紧跟着学生的心理感受,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畏惧心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无法准确地掌握歌词。在练习中,常常将第二段的歌词唱在第一段,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改变了这种畏惧心理。学生根据熟悉的场景来记歌词,这是最为普遍的方式。例如,歌曲里的歌词“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白手绢,花手绢,自己洗来自己晒”,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将歌词里的太阳、云彩、白手绢、花手绢、小孩等展现出來,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这样可以达到快速记忆歌词的效果。

总之,创新教育重要的内容是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被激发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愿望,让他们初步体验创新的快乐。教师要巧妙运用多媒体这种现代教育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与现代视听媒体接轨,与现代教学手段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去体验创新的过程,从而使音乐理论更为具体化和形象化,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胡礼和.现代教育技术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

[2]李学锐.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1997(10).

[3]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5.

作者简介:李蕊(1983— ),女,山东济宁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融入研究
重视儿童心理特点,完善小学音乐教学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 服务生物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