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8-06-29刘维佳
刘维佳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内科,湖北 仙桃 433000)
尿毒症属于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是由于慢性肾脏疾病致使肾单位受损,使得肾功能逐渐衰退从而发生的不可逆转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有血液透析、药物维持、肾移植等。药物维持疗效低,不良反应大,肾移植费用高,配型难以找到,所以血液透析成为治疗慢性尿毒症的首选方式[1]。常用的血液透析方式有常规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种,根据滤过膜的不同可将血液透析分为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后者可有效滤过患者体内蓄积的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物质,但对中大分子毒物滤过作用不明显,患者发生脏器功能障碍、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血脂代谢紊乱等概率将随透析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2]。本研究给予2015年3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旨在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尿毒症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有男23例,女23例;年龄34~70岁,平均(47.1±4.2)岁;对照组有男26例,女20例;年龄36~69岁,平均(48.7±4.4)岁。以上患者均按照《慢性尿毒症诊断标准》中的诊断准确进行确诊,并已排除伴有严重活动性出血、严重心衰、严重糖尿病、低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仪器为空心纤维透析器,表面积为1.3m2,滤过系数8 ml/(mmHg·h);碳酸氢盐首次透析剂量在0.5~0.8 mg/kg,随后每小时追加5~10 mg,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20~260 ml/min,每次透析时间为4.5 h,脱水量在3~6 L,平均1周2次透析。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除透析器表面积和滤过系数增加到1.5 m2和50 ml/(mmHg·h)外,其他相关数据均与对照组一致[3]。
1.3 观察指标 取两组患者透析1个疗程(5次)后空腹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匀相分析法测定肾功能相关毒素Scr、BUN、IPTH;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β2-MG水平;统计透析期间感染、低血压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功能相关毒素 治疗前两组Scr、BUN、β2-MG、IPT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5次后两组Scr、BUN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β2-MG、I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nal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nal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指标BUN Scr IPTH β2-MG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0.15±9.56 10.01±1.41 902.38±105.99 351.26±61.98 813.01±104.21 514.69±127.42 14.68±2.35 8.31±0.68对照组39.96±9.72 9.53±1.14 898.31±104.12 347.59±60.94 810.45±103.54 812.71±102.57 14.50±2.33 15.25±3.21
2.2 不良发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组低血压发生4例(8.70%),对照组发生6例(13.04%);观察组感染发生2例(4.35%),对照组发生3例(6.52%),两组低血压、感染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9、0.000,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IPTH、β2-MG与P下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UN、Cr下降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结果(±s)Table 2 Comparison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结果(±s)Table 2 Comparison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s)
P值<0.05<0.05<0.05>0.05>0.05指标β2-MG下降IPTH下降P下降BUN下降Cr下降观察组43.1±6.4 63.4±8.5 58.4±14.0 65.6±7.5 61.5±4.3对照组23.6±6.5 15.9±3.6 49.9±11.1 64.9±7.4 62.3±3.9
3 讨论
急慢性肾病等疾病容易使患者肾功能衰竭,使得体内毒素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水盐失衡以及肾脏分泌功能紊乱,逐渐发展为慢性尿毒症。因此,尿毒症患者常见治疗方式就是血液透析或者进行肾移植[4]。肾移植手术费用高,风险大,并且肾源匹配困难,对于普通家庭通常无法接受。血液透析作为临床首选治疗尿毒症的方法,通过半透膜原理,利用对流以及扩散等将毒素和多余的电解质从患者体内排除,从而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常规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均可以用于慢性尿毒症患者的治疗。常规血液透析超滤系数较低适用于清除小分子毒素物质,长期使用会致使中、大分子毒素物质在体内蓄积,故易诱发多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高通量血液透析是新型透析方式提高了透析机的超滤系数,对于中、大型分子毒素物质仍具有很好的透过性,清除毒素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中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IPTH、β2-MG与P下降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说明慢性尿毒症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更为显著[5]。
尿毒症是多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临床治疗以及时清除血液内毒素为主要目标,血液透析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但随尿毒症患者透析时间的延长,其多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江中涛等指出上述现象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无法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毒素有关[6]。高通量血液透析采用对水通透性更高、孔径更大、超滤率更大的“高通量”膜进行血液透析,延缓患者血液中中大分子毒素蓄积进程,从而有效预防透析并发症。尿毒症患者多具有Scr、BUN、β2-MG、IPTH水平异常大幅升高现象,而Scr、BUN可特异性直接反映肾脏功能,分子量<500,属小分子毒素;β2-MG、IPTH是尿毒症患者血液中普遍存在的大分子毒素,后者可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功能亢进发生率,加重肾性骨病程度[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透析后Scr、BUN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滤过小分子毒素方面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效果相当;β2-MG、IPTH显著低于对照组,则表明其在滤过高分子毒素方面效果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低血压是透析常见并发症,与超滤率过高有关,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及消毒工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高通量血液透析在保证有效滤过尿毒症患者机体小分子毒素的同时对中大分子毒素也具有良好滤过作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确切。
[1] 宿林.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大家健康,2016,10(5):120.
[2] 叶甫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疗效评估及报道[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2):2274-2275.
[3] 周长岳.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对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9):1561-1562.
[4] 段胜东.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清除效果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26-29.
[5] 邱建华.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的临床比较[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6):470-472.
[6] 江中涛.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5):5257-5258.
[7] 陈少金,陈锦生.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罕少疾病杂志,2016,23(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