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变式教学

2018-06-29谭雪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变式习题

◎谭雪梅

变式教学— —作为中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普遍、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可以建造“模仿”通至“创新”的桥梁。正如建构主义的教育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教师仅仅是“助产士”的身份,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变式教学正是教师为学生发展搭建的“脚手架”,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产生、发展、形成、迁移的过程,让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重视基础是为了发展,没有发展的基础,恰如花岗岩的基础上盖了茅草房。从“双基”到“三维目标”的发展历程,已经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核心素养”正是在此基础之上中国教育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变式教学”正是这条发展道路上高速便捷的交通工具。

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索研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从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引入变式教学,把握数学概念

概念的掌握是数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充分掌握数学概念的前提下,数学知识的导入才能成为可能。反观初中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容易陷入本质属性泛化的误区。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有时受到许多无关特征的干扰,仅仅从概念的表层特征认识事物,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到位。由于从一开始就没有对数学对象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此后一系列的数学认识活动便陷入了恶性循环。数学概念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点,但是很多时候,事物不仅在本质特征方面具有共同点,在非本质特征方面也具有共同点。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个概念,教师不但要从共同本质属性角度切入进行教学,而且还要注意通过正反变式,让学生学会如何排除非本质属性。

例如,二次函数概念教学中,很多学生通过一般解析式y=ax2+bx+c初步认识二次函数概念之后,教师还要用变式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本质属性的认识。通过一般式与顶点式及交点式的对比,学生在多次选择、判断、筛选过程中,慢慢就能明白哪些是二次函数的本质属性,哪些是非本质属性。

变式1:y=ax2+k

变式2:y=a(x-h)2

变式3:y=a(x-h)2+k

变式4:y=a(x-x1)(x-x2)

二、习题变式教学,促进知识迁移

习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是常让学生深感头痛的一部分内容。很多学生自以为将教材上面的概念、定义、公式、原理掌握得差不多了,可是遇到习题还是无处下手。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习论指出:“程序知识或智慧技能学习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其发展的最后阶段是通过变式训练来实现操作技能的自动化。”数学知识转化和应用阶段,教师应当加强习题变式训练,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习题入手,逐渐过渡到较为相似的新颖题目,一步步帮助学生建立解题信心。这样做,避免了因为解题遇到挫折而丧失学习积极性情况的出现,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纵向迁移。

例如,原题:“小明站在教室中央,若要小军与小明的距离为3米,那么小军应该站在哪里?有几个位置?请通过画图来说明。”这道题目的考查点和圆的位置相关,属于初级题型,难度较低,在大部分学生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当学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出如下变式:小明站在教室中央,若要求小军与小明的距离等于3米,小军与小丽距离2米,那么小军应该站在哪儿?有几个位置?通过解决表面相似的问题,学生认知负荷逐渐增加,高层数学思维被唤醒,这对于将原先的基础知识转化为策略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尝试一题多解,提高思维能力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个。虽然答案是固定的,但是找到答案的方法却各式各样。针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一题多解,开动脑筋寻找更多常规思维之外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共性,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教师要注意抓住教育契机,适时开展一题多解训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张明买13支铅笔、5块橡皮、9个糖果,一共用去9.25元。如果买2支铅笔、4块橡皮、3个糖果,则要用去3.2元,请问买铅笔、橡皮、糖果各一个,需要用去多少元钱?设铅笔、橡皮、糖果分别为x、y、z,根据题意:

列方程求解时,由于是三元一次方程组,可用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得解。但是问题其实并不是分别求x、y、z,而是求x+y+z,因此可以通过凑整法、主元法、消元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等方法进行解答。这些方法都能巧妙化解原方程组已知量不足的问题,最后可以求出答案为1.05元。

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善加利用“变式教学”,将教学实践与核心素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值得广大师生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王春霞.平常题“非常”运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道高三模拟试题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2017(11):5-7.

[2]蔡敬发.高职班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4):57-59.

[3]李重庚.谈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J].湖南教育(C版),2016(08):37-38.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变式习题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