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严重用药错误文献分析
2018-06-29甄健存
赵 慧,董 迪,安 瑗,甄健存
0 引言
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1]。用药错误管理是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用药错误防范,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成立2年来,共收到来自全国的5 000余例ME报告,绝大部分错误属于B 级及以下(ME分级见2.2)[1],E级以上严重ME报告较少。严重ME是指发生错误,且造成患者伤害,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更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通过对严重ME病例报告文献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以减少ME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7)、万方医学网(1994-2017)及PubMed数据库。选用“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case report”作为关键词,剔除文献综述、重复报道及与本选题无关的文章等,筛选出关于用药错误的病例报道,并逐篇查阅原文,参考国际标准[2]进行ME严重程度分级,选取E级以上严重用药错误病例,得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9篇,共23个病例。对错误级别、错误因素、差错内容、患者原患疾病等项目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导致错误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3例病例报道中,男14例(60.87%),女9例(39.13%)。患者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20 d,0~14岁5例(21.74%),15~60岁15例(65.22%),60岁以上3例(13.04%)。由医师、护士、药师、患者引发的错误分别为10例、7 例、3例、1例,未知2例。发现用药错误的人员分别为医生14例,护士6例,患者家属1例,未知2例。发生错误场所中医生诊室10例,其中手术室4例,私人诊所1例;护士站7例;药房3 例,其中零售药店1例;患者家里1 例;未知2例。
2.2 ME的分级统计分析 根据ME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参考国际标准,可将用药错误分为以下9 级。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错误(错误隐患);B级: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患者未使用;C级: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D级: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患者造成的后果,并根据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E级:错误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处置措施;F级:错误对患者的伤害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G级:错误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H级: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垂危,需采取维持生命的措施(如心肺复苏、除颤、插管等);I级:错误导致患者死亡。根据对患者伤害情况进行分析,A级为差错隐患,B~D级为轻型ME,E~I级为严重型ME。
ME文献统计结果显示,用药错误主要为E级共10例,如因医生配药时误将化疗药物(0.9%氯化钠注射液4 mL+阿糖胞苷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4 mL+甲氨蝶呤10 mg+地塞米松10 mg)溶解于5%碳酸氢钠注射液行鞘内注射,致患者下肢麻木、高热及尿潴留,给予甲泼尼龙、甘露醇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补液及导尿等处理,4 h后患者体温、血压、心率恢复正常,6 h后下肢麻木消失,12 h后可自行排尿,随访1周,患者未再出现类似症状[3]。F级9例,如:1例女性患者,26岁,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口服环孢素,患者体重为79 kg,应按1.5 mg/kg (120 mg) q12h给药,实际因医生处方书写不清造成患者服用了500 mg环孢素,服药2 h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震颤、眩晕等症状,对患者造成了暂时性伤害,并住院进行治疗[4]。其他层级的用药错误有H级3 例,如护士使用普通胰岛素注射器(规格:40 U/mL,0.2 mL含普通胰岛素注射液8 U)代替诺和灵R 注射笔,并根据以往使用普通胰岛素注射器的经验抽取,给患者注射了0.2 mL诺和灵R笔芯(含诺和灵R 20 U),超出医嘱剂量12 U,致使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伤害导致生命垂危,经静脉给予葡萄糖后病情好转[5];I级1例,私人诊所医生误诊断为酒精中毒,给患者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后造成患者死亡,经法医鉴定患者患有周期性瘫痪和低血钾症,患者已发生低血钾,此时大量滴注葡萄糖,使血液中钾离子大量向细胞内转移,又加用了可使血钾进一步降低的地塞米松,进而加重低血钾症,导致心功能紊乱,抢救无效死亡[6]。
2.3 ME案例中错误内容情况 参照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ME报告表,将错误内容分为品种、用法、用量、相互作用、患者身份和其他等6类。23例病例报告中以品种和用量错误最为常见,各为11例,各占47.83%,相互作用中溶媒错误1例,占4.34%。见表1。
表1 ME案例中错误内容情况
2.4 引发ME的因素 参照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ME报告表,将引发错误的因素分为处方因素、药品因素、环境因素、人员因素和其他等5项。其中由人员因素引发的ME最多,占56.52%,见表2。
表2 引发ME的因素
2.5 ME案例中涉及的药物 参照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在23例ME案例中,涉及高警示药品8种,占34.78%,分别为麻醉药硫喷妥钠注射液、10%浓氯化钠注射液、神经肌肉阻断剂泮库溴铵、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胰岛素诺和灵R注射液、甲氨蝶呤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和鞘内注射的碳酸氢钠注射液。23例ME案例涉及的药品剂型多为注射剂,占78.26%,其次为口服制剂,占17.39%,见表3。
表3 ME所涉及的药物剂型及数量
3 讨论
3.1 ME病例报告的基本情况分析 自21 世纪初起,医疗用药安全受到各国广泛重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建立了较成熟的ME报告系统,在ME的报告、监测、评价和防范等方面已有系列工具和措施出台。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用药安全,2011 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明确定义了ME,并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ME监测报告制度,2012 年卫生部颁发的《三级综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要求医疗机构应实施ME报告制度,建立调查处理程序和采取整改措施[1]。笔者检索近23年的文献,搜集到23例严重的ME报告,其中,中文病例报告9篇10例,国外报道10篇13例,国内外报告数量基本持平,且国内文献报告主要为近6年报告,表明我国对ME的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李晓玲等[7]分析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创建的监测网2012-2015年上报的ME 报告资料,涉及19个省市657家医院,共报告ME 11 792例,其中E~H级仅87例,占0.74%,这部分ME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未收到Ⅰ级死亡报告,因此,E级以上严重ME发生率较低,且将其报道出来的更是十分有限,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到的严重ME病例仅为23例。
3.2 引起ME的原因 23例ME病例报告中错误内容主要是药品品种和剂量错误。药品品种错误中外观相似、药品相似是主要原因。药名相似、外观相似易引起医师处方错误,更易导致药物调配和发药错误[8]。如:18个月大女童到社区进行正常保健,社区医生因商品名相似,本应注射水痘疫苗(商品名:Varilix或Varivax),实际注射了流感疫苗(商品名:Vaxigrip),导致患儿高热惊厥[9]。药品剂量错误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一些是与药学知识欠缺相关。如:医生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15岁男性患者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克林霉素注射液1.8 g+利巴韦林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患者用药期间出现腰腹疼痛不适,用药后3 min出现肉眼鲜红色血样尿[10],医生的药学知识缺乏,导致患者克林霉素单次用量过大,且克林霉素、利巴韦林不应混合滴注。一些是与护士的技术不熟练、操作错误有关。如:护士配置皮试液浓度有误,将500 mg的氯唑西林钠用蒸馏水2 mL溶解,并用0.1 mL的溶液即25 mg做皮试,实际皮肤试验应为0.5 mg,护士并未发现此错误,连续为3例患者进行皮试,造成注射部位剧烈疼痛、皮疹并伴瘙痒[11]。 23例ME病例报告中涉及的错误药品中约1/3属于高警示药品,这类药物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错误药品的剂型多为注射剂,多用于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人体循环,血药浓度短时间内升高,药效表现快,作用强,一旦发生ME,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3.3 对严重ME的处理措施 E级及以上的错误,医务人员应迅速展开临床救治,将错误对患者的伤害降至最低,同时积极报告并采取整改措施[1]。严重不良反应有相应的上报时限,严重的ME也应设置上报时限,并定期在相应平台上发布,为医务人员提供交流学习的资料,防微杜渐。除此之外,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相似药品和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制度。对于听似看似、“一品两规”的药品,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应添加备注,方便医生开处方和药师调配;为药名相似、外观相似药品制作统一标识,加强区别;药师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和“双核对”,不断加强培训,以不记名的形式上报ME案例,分享易混淆药品信息。对于高警示药品,医疗机构应制定高警示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制定高警示药品目录并于各贮存环节设置统一的警示标识,借鉴并灵活执行其他较为有效的高警示药品管理策略。时刻保持对高警示药品的风险防范意识,持续关注高警示药品的知识储备及更新[12]。药师郭雪玲等[13]按照PDCA循序渐进、循环往复,降低ME风险,保障用药安全,充分发挥了药师的作用。
3.4 医务人员应特别关注儿童的用药安全 我国法律规定14岁以下为儿童,23例严重ME案例中有5例儿童患者,其中最小的患儿仅出生20 d。患儿,男,出生20 d,体重2.5 kg,患有法氏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应给予地高辛10 mg/kg治疗,由于医生处方书写有误,实际给予吲哚美辛10 mg/kg,高于正常治疗剂量50~100倍,造成患儿肾损伤[14],出现F级用药错误。在美国,因医生处方导致的儿童用药错误高达 77.8%;儿童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千克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ME的潜在风险是成人的3倍以上[15]。医生的处方错误增加了儿童用药的安全隐患。
1例患儿,女,4个月,因误食了含有巴氯芬的奥美拉唑,造成女童巴氯芬中毒,出现脑病、癫痫和呼吸抑制的症状,造成这个H级ME的原因是药师在零售药店将碳酸氢钠调剂成了巴氯芬[16]。这个错误发生的原因是常规用碳酸氢钠注射液配制奥美拉唑混悬液,但是因为碳酸氢钠注射液货源短缺,药师换用粉末替代注射液,恰巧碳酸氢钠粉末和巴氯芬粉末在零售药店货架并排摆放,药师误将巴氯芬粉末当成了碳酸氢钠粉末,药品的短缺间接造成了用药错误。儿童专用药物和剂型对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试验者招募、知情同意、取血和治疗的依从性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导致新药的儿童临床试验难以开展,药物在儿童中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安全性数据缺失,专门用于儿童的药物和剂型非常少[15]。关注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是全社会的责任,医护人员应加强儿童用药安全性知识的学习,避免ME,保证儿童用药安全。
ME在用药过程中普遍存在,由潜在的危险因素导致,影响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加以预防和控制。通过国内外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归纳、总结ME发生的原因,尤其关注严重ME,规范和落实相似药品和高警示药品制度,不断改进发药流程;特别关注儿童患者用药;药师应加强与医护患的协作,落实监督措施,减少ME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6(6):321-326.
[2] National Coordinating Council for Medication Error Reporting and Prevention.About medication errors[EB/OL].[2013-11-28].http://www.nccmerp.org/aboutMedErrors.html.
[3] 郭敏,张文,席亚明.鞘内注射误用碳酸氢钠注射液为溶媒致下肢麻木、高热及尿潴留[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3,15(2):116-117.
[4] Tafazoli A.Accidental overdose of oral cyclosporine in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Drug Saf Case Rep,2015,2(1):20.
[5] 刘莹,刘力平,覃旺军,等.胰岛素剂量换算错误致低血糖昏迷[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7,19(1):72-73.
[6] 廖名龙.错误用药致死1例分析[J].中国药师,2000,3(4):240.
[7] 李晓玲,张青霞,王雅葳,等.我国医疗机构用药错误大数据的分析与启示[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7,26(1):40-45.
[8] 陈宁,王婷,马莉.345例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2):106-109.
[9] Bird S.Medication errors:immunisation[J].Aust Fam Physician,2006,35(9):735-737.
[10]叶根深,忻志鸣,丁红丽.用药错误致药物性血尿1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4B):102-103.
[11]Surendiran A,Kaku MV,Adithan C.Medication error - Inadvertent high dose intradermal cloxacillin induced skin necrosis[J].Indian J Pharmacol,2012,44(1):122-123.
[12]甄健存.关注高警示药品用药安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7,19(1):3-5.
[13]郭雪玲,汤松,张万智.应用PDCA循环管理用药错误风险的效果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9):1189-1192.
[14]González F,López-Herce J,Moraleda C.A child presenting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secondary to a high dose of indomethacin:a case report[J].J Med Case Rep,2009,3:47.
[15]蔡皓东.关注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问题[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7,19(3):161-162.
[16]Lau B,Khazanie U,Rowe E,et al.How a drug shortage contributed to a medication error leading to baclofen toxicity in an infant[J].J Pediatr Pharmacol Ther,2016,21(6):52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