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及新路径探析

2018-06-29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生教育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医德是指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是医疗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是医学生应该学习的品德[1]。开设医德教育课程的目的正是为了促使医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品德,提升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和道德认知[2]。研究发现,目前医学生医德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困境:医疗领域市场化倾向导致医德滑坡,医疗活动物化倾向导致医患关系疏远,医疗大环境直接影响到医德教育的氛围;医德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教育内容缺乏继承性、人文性和可操作性;医德教育方法有待改进,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连贯性[3]。移动互联网作为移动通信与传统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体,被视为未来网络发展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4]。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教学、移动学习、移动办公已在教学工作中广泛开展,可以方便地实施交互式教学,进行移动办公与管理,促进社会化学习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5]。本研究探索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有效新路径,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改革寻找新的突破口,加强医德教育效果,彰显医德教育力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9月,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内的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杭州医学院等5所开设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的高校,每所高校随机抽取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130名,对共计6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650份,应答率为100%。去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629份,有效率为96.77%。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自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医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含学校、专业、年级、性别等)、医德教育的需求和评价、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移动互联网上的医德教育开展情况等。

1.2.2 调查方法 采用网络填答的形式,分别对5所学校内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每所学校安排一位负责人,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利用问卷红包的形式,增加研究对象的参与度和问卷的有效率。问卷均采用匿名填写,以增加问卷可信度。

1.2.3 统计学处理 利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调查数据经校对、逻辑查错证实无误后,采用SPSS 19.0软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学生对医德教育需求满足与否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的629名研究对象中,浙江大学126人,占20.03%;温州医科大学124人,占19.71%;浙江中医药大学128人,占20.35%;杭州师范大学125人,占19.87%;杭州医学院126人,占20.03%。女性415人,占65.98%;男性214人,占34.02%。临床医学专业399人,占63.43%;口腔医学专业70人,占11.13%;预防医学专业32人,占5.09%;护理专业52人,占8.27%;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如药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76人,占12.08%。大一学生53人,占8.43%;大二学生130人,占20.67%;大三学生202人,占32.11%;大四学生209人,占33.23%;大五学生35人,占5.56%。

2.2 医德教育的现状及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学校开展医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学教育、职业感情与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医疗规范与医疗法规教育等内容。82.5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医德教育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其中13.9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医德教育很欠缺,只有17.4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医德教育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88.71%的学生希望医德教育增加临床医生的经验分享内容,83.78%的学生希望增加实时的医患案例内容,41.97%的学生希望增加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内容。

以医学生对医德教育需求是否满足为因变量(1=是,0=否),以不同年级,医德教育内容枯燥、不够生动,形式主义严重,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教师专业性不强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医德教育内容枯燥、不够生动,形式主义严重,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是影响医学生对医德教育需求满足与否的重要因素(均P<0.05),见表1。这说明钟初森[6]研究中发现的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而且高年级的医学生比低年级的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需求更强烈,尽快为医德教育改革寻找新的突破口,成为了我们重中之重的任务。

2.3 目前移动互联网上的医德教育开展情况及医学生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 本研究调查发现,61.37%的学生不清楚学校是否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发布过医德相关知识;6.20%的学生表示学校从未发布过;32.43%的学生知道学校发布过。67.57%的学生认为现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医德教育开展情况一般,20.19%的学生觉得移动互联网上的医德教育很少见,仅有12.24%的同学认为开展得很好。由此可见,目前移动互联网上的医德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将医德教育融入移动互联网已迫在眉睫[7]。

目前医学生最喜欢的网络设备是智能手机,占75.79%,远超其他网络设备的比例(平板电脑占10.44%,电脑占1.39%,电子书占2.06%)。在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方面,31.16%的学生每天使用5h以上;8.59%的学生每天使用1~2h;2.07%的学生每天使用1h以下。这些数据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成为了医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医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表1 医学生对医德教育需求满足与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对移动互联网形式下开展医德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探,调查发现近70%的学生表示支持,只有6%的学生表示不支持,剩下24%的学生持中立的态度。这说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为医德教育开辟新路径是有一定研究价值的。

本研究调查了目前学生最喜欢的移动学习平台,发现微信公众号具有最大的开发价值,约63%的学生选择了微信公众号作为自己最喜欢的学习平台,选择微博和APP软件的均约15%,而贴吧论坛则受到约4.77%的学生的欢迎。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们喜欢的移动互联网学习方式有视频教学、文章形式、师生互动、同学交流等,其中喜欢师生网络互动的所占的比重最大(62.48%),喜欢视频教学和文章形式的学生也都超过了半成。在内容上,学生们希望可以增加实时的医患案例、临床医生的经验分享和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等,其中临床医生的经验分享占88.71%,呼声最高;实时的医患案例占83.78%,排名第二;同学间的学习交流占41.97%。

根据目前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需求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医德教育开展现状,结合医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本研究提出以下开展移动互联网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路径。

第一,提高整合移动网络资源能力,增强医德教育软实力。本研究调查显示,约70%的医学生支持以移动互联网的形式开展医德教育,但很大一部分的医学生不清楚,甚至没有听说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的医德教育。移动互联网带给医德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并没有被很好利用。我们可以组建专业的新媒体制作团队,创建医德教育微信、微博等交互平台,有效整合移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知识链接,为医学生带来有趣鲜活的医德教育知识内容;同时负责管理日常的交互平台,制定平台纪律,为医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并利用学校或者医院资源,定时请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或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到移动平台上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医德教育更具亲和力。同时提升教育者的网络应用能力。教育者要与时俱进,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网络学习素材,可以是文章、视频等。教育者需要适时在移动互联平台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中不断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潜移默化地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

第二,重视发挥医学生在医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力。我们要重视医学生在医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让医学生了解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效增加其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更有效率地开展医德教育。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言论自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正负面消息交织,所以,提升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力成为了教育者必要的工作之一。

第三,医德教育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倡导贯穿始终的医德教育。医德教育这门课程是多学科性质,在美国,医德教育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法律、伦理等;在英国,医德教育包括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8]。所以医德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某一门课,它的考核标准也不应该只是某一门课的分数。我们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医德教育课程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课程内容;也可以设定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进行学习;并通过移动平台上的互动活跃因子等进行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医德教育是一门偏向人文的课程,它贯穿于其他的学科中,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专业课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医德教育;我们在阅读一些医患关系新闻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医德教育。欧美医学人才的培养贯穿在校学习、临床实习和医疗机构工作实践这三个阶段,从而确保了医疗人员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的规范化[9]。所以,我们倡导的医德教育也应该贯穿始终。

[1]陈众.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78.

[2]李东洋.中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问题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5:1-33.

[3]迟盼盼.医学生医德教育困境及对策[D].长春:吉林大学,2013:13-20.

[4]吴吉义,李文娟,黄剑平,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45(1):45-69.

[5]赵姝淳,孙曙辉.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4(1):49-53.

[6]钟初森.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491-493.

[7]孙莹炜,刘芳.移动互联网视阈下的医德教育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5,1(1):70-74.

[8]王昕,黄蕾蕾.英美医德教育模式对我国医德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4,30(1):84-88.

[9]曹未,张晨,杨放.欧美医德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24(8):99-101.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