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板子打在心里

2018-06-29刘振宁

政工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刑部部属板子

☉刘振宁

唐朝著名宰相李日知,品行端正,为人宽厚,以反对滥施酷刑而深受百姓爱戴。相传李日知在初任刑部尚书时,发现整个刑部懒散成风,难以做到令行禁止。更有一名健忘的小主管,平日工作丢三落四,有一次竟把李日知交代的重要公务拖了3天也没办理。副手建议李日知严惩这位主管,以便杀一儆百,威慑他人。正在气头上的李日知同意了,准备当众打他20大板,可即将行刑时,李日知却忽然改变了想法。他遣走众人,语重心长地对小主管说:“你犯了大错,我本想狠狠打你一顿,可又担心天下人会笑你能把从不发怒的李日知惹火,如果这样,以后还有谁不敢欺负你呢?恐怕连你的妻儿都不会尊重你。”他听罢心服口服,决心痛改前非。不仅如此,整个刑部再也没人敢对工作马虎,风气一下子有了很大改观。

李日知用刚柔相济的办法,既令下属意识到错误,又巧妙地维护了他人的自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着实令人拍案叫绝。由彼及此,想到部队教育和管理工作,李日知的做法对各级领导者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诚然,树立威信的方法很多,但一些领导却喜欢用威风震慑别人,用强势压倒对方,这种方法虽然立竿见影、见效很快,但在施展威风的同时却失去了人心,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有的机关和基层领导,下级工作出了问题,便不顾对方感受,一脸“阶级斗争”批,一顿劈头盖脸训,部属口服心却不服,不能认清自身存在问题,自尊心也受到一定伤害。

毛泽东同志曾说:“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批评是一种分析他人优点与缺点,评论是非与好坏,并以此帮助他人纠正错误的行为,开展健康有益的批评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是其领导范围的领头雁、责任人,对单位建设和部属成长进步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下属出了问题予以及时纠正,既是自身职责所系,也是下级成长进步之需。但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批评教育,使部属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和改正,着实值得每名领导者深思。

暴风骤雨固然能滋润干涸的土地,但也能摧残稚嫩的幼苗。这就要求我们在批评他人过程中,切实讲究工作艺术,运用正确方法,实现以批教人的预期目的。要注重一个“理”字。不讲原则的批评不但不能为人所信服,还会错上加错,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必须抱着对部队建设和个人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依据国家和军队的有关法规制度及单位实际,结合当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析原因,实事求是地加以批评,使其认清错误,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在改进自身建设中不断向善向上。要强调一个“度”字。批评他人往往会揭其短板、言其不足,不注重方法艺术,很容易产生好心不得好效果的局面。应根据部属犯错程度和频度,着眼解决问题,因事论事,就事说理,不搞小题大做,不乱用“牛刀”,在尺度把握上要力求恰到好处,充分考虑部属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只要知错思改则见好就收、点到而止。要突出一个“情”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批评中融入真挚情感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按照以情感人为上、以势压人为下的原则,针对被批评者存在的问题,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得理不饶人,带着最真的情愫、最大的诚意,以春风化雨的姿态,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在尽可能顾及他人面子的前提下,把板子打在心里,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受到教育,心灵受到震撼,进而矢志改正过失,把分内的工作干好。

猜你喜欢

刑部部属板子
欲登高峰,必忍其痛
——读《板子猴》有感
权力制约视角下的宋代司法运行机制
读律生涯:清代刑部官员的职业素养
信息泄露谁该挨“板子”
问责的“板子”怎么打?
沟通的七大金句与禁语
要有把功劳让给部属的雅量
任务分配以“现状+20%”最佳
与部属协调的方法与立场
沉文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