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

2018-06-28傅玲

考试周刊 2018年52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大学英语新形势

摘要:大众媒体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课程有诸多与时俱进的个性化要求。但是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作者提出应通过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目标进行重新规划,丰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素养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设置。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新形势

一、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近十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关于课程设置的研究更是取得阶段性提高。但是自2014年中国高考英语考试降低比重,中国高等教育大学英语也受到相应冲击,英语学习热潮在逐渐减退。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其设置到底该何去何从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以冯燕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现代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很高,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因此,高校没有必要开设大学英语这门公共基础课;以蔡基刚为代表的学者则主张大学英语课程应专业化、学术化,不能像现在这样作为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开设。以上观点不管是那种主张,都没有考虑英语学习的主体——学生,没有从他们切身的感受去进行研究。本文尝试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问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二、 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为了从学生角度了解现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随机抽取了大一至大三500名学生,并对其进行了调研,其中发放调研问卷500份,回收498份,剔除12份不合格问卷,问卷合格率达97.2%。通过对这些调研问卷的分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总结了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存在的问题。

1. 课程目标太笼统

现阶段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目标是依据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的,即“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但是这个目标过于宽泛和笼统,在正式实施时大学英语教师往往无的放矢,只能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去自我推断。但是本次的调研数据显示,高校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語的目标其实是非常多样化的,例如“掌握英语日常对话,可以和老外正常交流”“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进入外企”等。因此,大学英语笼统的课程目标与在校大学生多样化英语学习目标显然是不相符的。

2. 课程内容过于落后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计算机、移动手机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英语课程也提出新的要求。调查发现,在大学英语英语课程内容上,60%以上的学生表示与传统纸质媒介教材相比他们更喜欢相关的英语电子资源,例如英语广播、新闻播报、英语影视、英文歌曲等。在大众媒体时代,通过英语电子资源的学习相对更自由、轻松,尤其是内容上选择性很高。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材基本都是纸版,且内容相对落后。

3. 课程实施流于表面

课程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课程实施的过程,而课程实施表现为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很多高校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始网络实验室,但是仍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本调研显示,71.3%的学生希望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有更多实践机会可以展示自我;52%的学生表示他们需要参加大学英语的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专业活动,可以了解英语更深的背景文化,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 完善建议

1. 重新规划课程目标

各高校可根据自己办学特色,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制定不能仅仅依靠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去制定,要邀请相关管理人员和英语领域专家学者,同时还要参考一线英语教师的意见才可制定。不同级别的高校其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应侧重不同,例如一本院校应侧重为学生留学服务或肩负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二本院校则侧重英语等级考试,高职高专侧重学生就业等。总之,不同级别的高校在制定大学英语课程目标时一定要明确。

2. 合理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内容

现在高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都是纸版,虽然有些教材自带音频文件,也是课程内容的简单转化,这些教材虽然版本不同,但是都以英语基础性内容为主,没有考虑地域或学生的层次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内容除了传统纸版教材之外,高校应提供多样化、多渠道的英语课程资源,以拓宽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途径。例如除了在课堂上使用统一的纸版教材之外,大学英语教师可通过微课将英文影视作品、音乐在课堂上播放;高校每天早上、中午固定时间播发BBC新闻;有资源的高校也可制作大学英语慕课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自由学习。

3. 提升教师素养

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教学方式,因此,提升教师素养意义重大。对于高校英语教师而言,素养的提升关键在观念,一线教师一定要改变课堂掌控者的角色,努力成为课堂的引导者。一方面要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在大众媒体时代,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即要考虑高校自身的特色,也要兼顾国家教育大政方针,同时不能忽视一线英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只有综合多方意向的情况下,才能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效果,才能为国家培养专业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设置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

[3]杨小彬.转型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的学生需求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作者简介:

傅玲,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大学英语新形势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