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2018-06-28赵志红
摘要:《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于永正的作品,其通过对比的手法对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和现在的破败进行叙述,进而使我们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并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从而提升我们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本文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探讨情境创设和阅读文本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的提升。
關键词:情境创设;阅读文本;感悟;理解
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感为本”,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讲解中,紧紧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勿忘国耻,兴我中华。”
一、 情境创设,感知课文情感
圆明园曾经是我国最著名、最雄伟的园林,但是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遭强取豪夺后,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毁,所以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种资源上的损失,同时也是国家的耻辱,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在观看这个片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圆明园的美景,同时也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勿忘国耻,为了复兴中华而读书。以此引入到课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的方式使学生感知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同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表面原因以及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祖国被人践踏的痛苦和屈辱,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向学生提问“文中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目的是什么?”通过阅读全文进行总结,同时实现深化文章主题的目的。我通过课前对教材的钻研,对课堂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并设定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的指引,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深化。
二、 阅读文本,提升学生的立体化感知
语文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还需要能够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并从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感知,同时提升学生的立体化感知能力,使学生从文本阅读中逐渐走进思维感知空间。
片段一:
我:请同学们阅读第五自然段,在阅读的过程中画出使人惊心的词语,并在阅读后说出这些词语。
生:凡是、统统、任意、连烧……
我:尝试一下把这些词换成相同意思的词语,文章的意义是否会改变?
生:可以将“凡是”换成“只要”,换完词语后虽然原意没有改变,但是对于表现八国联军的贪婪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生:可以将“任意”换成“全部”,换完词后意思大体上还是保持原意,但是却无法体现出侵略者的野蛮。
通过阅读后,学生能够对课文的词语进行进一步的推敲,同时体会到侵略者在破坏圆明园时的残暴、贪婪和野蛮,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强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片段二: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生:当时的清政府太无能了,在圆明园被抢夺、烧毁时竟然不但没有反抗,慈禧反而带着皇帝逃走了,这简直是太大的耻辱了。
我: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将军,面对这种场景你会怎么做?
生:我绝对不会逃跑,哪怕能够阻挡一个侵略者或者保护一件文物都可以。
生:我会誓死守卫家园,战斗到最后。
生:想尽一切办法,拼尽全力,保护圆明园。
……
在阅读完课文后,我通过进一步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清政府的无能和软弱是造成圆明园毁灭的直接原因,而清政府的无能和软弱是因为当时社会的落后,所以要想振兴中华,还需要保证祖国的强大,而祖国的强大则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学生的爱国情怀还需要通过努力读书来实现,进而深化主题。
片段三:
我:请××同学读一遍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美景的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景。
生:“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同学们你们想象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生: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生:比世界上所有的园林都美。
生:我甚至想象不出来它的美。
我:对于这么美的圆明园被烧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生:惋惜。
生:愤怒。
……
最后通过回忆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愤怒,在愤怒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时刻不忘国耻,实现主题的深化。
点评: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地抓住中心,包括对圆明园美的描写以及侵略者在抢夺和毁坏圆明园时的动词描述,进而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们认识到圆明园的毁坏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同时也是对我国极大的侮辱,通过课文的意境营造,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高度,而且在朗读的训练上,通过由浅入深的层次,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课文中描述的片段,提升学生的课文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作者简介:赵志红,小教一级,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