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策略研究

2018-06-28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政府信息公开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10)

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策略研究

薛新波 周中林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10)

【摘要】为政府规避舆情风险、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更好地推进信息公开提供参考。通过分析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事件及影响要素,应用YAAHP软件构建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调查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整体权重,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从而评定风险要素级别和风险评估预警级别。研究架构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三个级别的舆情风险要素和五个等级的舆情风险评估预警级别,并根据高级风险要素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舆情风险;政府公信力;YAAHP;ABC分类法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1]已施行10年有余,不仅提高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加强了民众对政府的监督,而且缓和了各方的矛盾、加强了社会的稳定。但是,近些年,在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行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损政府公信力的舆情风险。这些舆情风险突出了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不恰当、范围的不合理、程序的不规范,阻碍了政府推进信息公开的步伐。再加上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事关个人、集体、政府利益,太过敏感致使舆情风险扩散的速率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展,如何应对舆情风险带给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公信力的冲击和挑战成了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焕发活力必须面临的难题。

图书情报界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从博弈论角度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如崔露方,翟利鹏以演化博弈模型为基础分析同级政府间信息公开的行为特征、利益关系等,为更好地推进同级政府间的信息公开提供科学的参考[2];许鑫,邓璐芗运用博弈理论研究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间在政务信息共享中的行为和策略,提出了政务信息更好共享的策略[3]。二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创新举措:开放政府数据。如赵润娣对国外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深入剖析,构建了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的内容框架,并将其作为探讨政策内容完备性评估工具和问题探究工具是否可行的基准[4];夏义堃,丁念以开放政府数据概念属性以及构成要素为基点,指出了开放政府数据进一步发展政府信息公开进程的措施[5]。三是以不同的切入点评价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如张建彬,黄秉青,隽永龙等从服务质量的视角架构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框架,对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质量进行评价[6];刘磊,邵伟波从政府信息公开的绩效出发,对其进行评估并构建了公众参与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7]。

这些主题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实施的效果做了探讨,但却没有重视到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造成的巨大损害,也没有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评估和策略研究,再加上近些年舆情风险事件的频发,政府形象及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研究亟待投入。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影响要素

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是公众基于舆情事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行为评价及拷问引发的,但不是所有的舆情事件都会引发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带来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即政府在将信息公开给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信息过程中存在制度、程序等问题、且属于易于传播、有敏感及特定主体的负面舆情。政府应当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加以控制、有效解决。

通过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相关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条例政策进行分析与解读,本研究认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影响要素有:

(1)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主体特性要素,包括政府、媒体、公众、监管部门。

政府信息公开是由政府主导的一种政府行政行为(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条),其由方式的不恰当、范围的不合理、程序的不规范造成的舆情风险是政府风险处置能力存在的漏洞所带来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一方面是对政府行政行为是否基于合理的方式、规范的程序、是否以公众利益为基点的拷问,另一方面是对政府风险处置能力、政府能否胜任信息公开重任的拷问。所以将政府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主体之一。

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和公众的影响都是极大的。融入到社会方方面面的传统媒体以及蓬勃发展的新媒体[8],使得社会公众了解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的速率和深度大大提高,获取途径和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媒体影响力、媒体倾向度、媒体持续度都会对公众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认知产生重要影响,更甚者直接使得公众对政府产生极大的不信任和怀疑,再加上事关政府的行政行为往往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如浙江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项目事件)。所以将媒体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主体之一。

公众在事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事件发生之后,基于自身的认知能力,会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形成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最直接的理解。这种理解会伴随着社交网络逐渐蔓延,形成社会群体的意志,但是这种意志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最终导致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的发生。公众认知能力、政府公信力、公众风险感知都会对舆情风险的归因以及舆情风险的大小造成影响。所以将公众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主体之一。

监管部门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效果评价和实施监督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各个阶段都尤为重要(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条),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事件发生后,监管部门对政府行政行为、媒体报道、公众舆论的监督是否尽责、是否公正都会直接影响到舆情风险的级别大小。所以将监管部门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主体之一。

(2)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信息特性要素,包括信息数量、信息质量、信息属性。

这里所说的信息特性要素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政府信息可能存在的风险:政府掌握或公开的政府信息可能存在错误、与公开对象所需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的属性有偏差,易引发舆情风险。二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事件相关信息所蕴藏的风险。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事件发生之后,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的数量及其引发的舆论热潮、信息的质量即信息的准确性和还原度[9]、信息属性即信息格式是否规范、信息时效是否有效、是否与真实信息吻合等都会对舆情风险产生影响。

(3)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公开特性要素,包括公开范围、公开方式、公开程序。

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公开特性要素是指公开的范围是否合理、公开的方式是否合适、公开的程序是否规范。公开范围的不合理、公开方式选择上的不恰当、公开程序的不规范都会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10]、媒体对政府的疑问、监管部门对政府的拷问等情况,从而引发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政府在公开范围的确定问题上应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并且根据自身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行为过程中的实际,确定公开范围;政府在进行公开方式选择时,一方面要按照制度办事;另一方面要体现阶段的变化,还要考虑到公开的信息与所选方式的相适应程度;政府在公开程序上要合乎规范,保证坚决践行,并能充分体现现阶段的程序要求。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本文在YAAHP(11.1版本)中以AHP的内在要求即严密的科学性[11]、实际的易用性、指标的全面性[12]、体系的层级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13]为基础,结合探讨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影响要素,构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图1),该指标体系中中间一层要素即一级指标3个,中间二层要素即二级指标10个,备选方案层要素即三级指标32个。

图1 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计算

第一步 YAAHP软件中,根据构建的层次结构模型,自动生成AHP调查表(此调查表目的在于确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权重,是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形式设计而成的。这种方法是在同一个层次对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衡量尺度为9个等级:9,7,5,3,1的数值分别对应绝对重要、十分重要、比较重要、稍微重要、同样重要,8,6,4,2表示重要程度介于相邻的两个等级之间)(见图2)。

图2 AHP调查表实例

第二步 邀请30位专家(政府工作人员10位、媒体工作者10位、舆情专家10位)参与调查,收集30位专家的AHP调查表,将其导入YAAHP之中,再通过一致性检验(CR<1/10),得出合理判断矩阵,并根据合理判断矩阵,汇总其各级指标权重(见图3)。

图3 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权重分布

四、基于ABC分类法的风险评估及实证研究

以ABC分类法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能够将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进行风险要素等级划分,能够根据风险要素的等级确定舆情风险评估预警级别。再通过案例的实证研究,能够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的舆情风险要素等级和评估预警级别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一)风险评估

第一步 将三级指标的整体权重按照由大到小进行排序,通过逐个三级指标的整体权重相加,得到累加权重,再结合评定标准[14](见表1),得到风险因素评价表(见表2)。

表1 风险等级评定标准

等级累计概率A级(高级风险)0~70%B级(中级风险)70%~90%C级(低级风险)90%~100%

表2 三级指标风险等级

三级指标整体权重累加权重累计概率风险因素评价媒体关注度0.10750.107510.75%A风险防御能力0.10270.210221.02%A政府公信力0.09180.302030.20%A信息曲解度0.08200.384038.40%A媒体倾向度0.07270.456745.67%A公众认知能力0.05250.509250.92%A风险预警能力0.04830.557555.75%A程序更新频度0.04650.604060.40%A报道数量0.03750.641564.15%A媒体影响力0.03530.676867.68%A评论数量0.02500.701870.18%B分享数量0.02500.726872.68%B执行能力0.02310.749974.99%B公众风险感知能力0.02000.769976.99%B风险反馈能力0.01960.789578.95%B制度规定0.01930.808880.88%B信息契合度0.01900.827882.78%B风险应对能力0.01830.846184.61%B信息准确度0.01770.863886.38%B媒体持续度0.01650.880388.03%B发布平台0.01550.895889.58%B自身职责0.01470.910591.05%C信息时效0.01310.923692.36%C监管程度0.01220.935893.58%C方式吻合度0.01150.947394.73%C程序实施度0.01080.958195.81%C程序规范度0.01000.968196.81%C范围合理度0.00840.976597.65%C平台选择0.00760.984198.41%C公开属性0.00760.991799.17%C公正程度0.00430.996099.60%C信息格式0.00370.999799.97%C

第二步 通过对A级、B级、C级的三级指标风险要素赋予不同的分值,其中A级记(70—100)、B级记(40—69)、C级级(0—39),乘以其相对的权重并累计相加得到总分值,以此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预警级别进行划分,预警级别分为5级:稍有风险、一般风险、显著风险、高度风险、极端风险(见表3)。

表3 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预警级别

风险预警级别一级(赤色)二级(橙色)三级(黄色)四级(绿色)五级(青色)稍有风险一般风险显著风险高度风险极端风险总分值(0—25)(26—45)(46—65)(66—85)(86—100)

(二)案例评估——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污染事件

本文的实证研究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基于新闻报道、政府公告、社交网络等形式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污染事件进行回顾,并以本文构建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污染事件进行要素分解;其次通过小木虫、知乎、经管之家三个科研学术平台(平台活跃人员多为具备一定学术背景及关注舆论的学者),发布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污染事件的舆情风险各环节概况及要素分解评分问卷(见表4),并应用matlab软件对得到的有效评分问卷进行分值的统计处理,得到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污染事件要素分解的算术平均分值;最后结合各要素权重计算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污染事件的总风险分值,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预警级别确定,结果如下(见表5)。通过对案例的实际评估,评估结果即案例的风险预警级别与案例实际造成的风险影响基本相符,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级别具有科学而可行的特性。

表4 案例问卷回贴情况

案例总回帖数有效回帖数回帖有效率小木虫1058580.95%知乎755877.33%经管之家867283.72%总计26621580.82%

表5 案例评分表

末级指标级别权重分值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污染事件风险预警能力A0.048370-10075风险应对能力B0.018340-6942风险防御能力A0.102770-10072风险反馈能力B0.019640-6945媒体影响力A0.035370-10073媒体关注度A0.107570-10075媒体倾向度A0.072770-10070媒体持续度B0.016540-6945公众认知能力A0.052570-10076政府公信力A0.091870-10070公众风险感知能力B0.020040-6945执行能力B0.023140-6945监管程度C0.01220-3920公正程度C0.00430-3926报道数量A0.037570-10072评论数量B0.025040-6945分享数量B0.025040-6940信息契合度B0.019040-6950信息准确度B0.017740-6940信息曲解度A0.082070-10076发布平台B0.015540-6943信息时效C0.01310-3925信息格式C0.00370-3928制度规定B0.019340-6950自身职责C0.01470-3935范围合理度C0.00840-3925平台选择C0.00760-3926公开属性C0.00760-3929方式合度C0.01150-3915程序规范度C0.01000-3920程序实施度C0.01080-3925程序更新频度A0.046570-10075总分0.999761.8323风险预警级别三级

结语

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事件的频发,拷问着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缺陷,拷问着政府公信力的可信度,拷问着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本文基于YAAHP架构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ABC分类法探讨出的风险因素评价表及基于风险因素评价表提出的风险评估预警等级,为我国在之后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行中有效规避舆情风险提供了参考。同时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被评估为等级A的主要风险因素应当重点对待,据此提出了以下几点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应对策略:

(一)构建政府、媒体、公众“三位一体”协作机制

政府在推行信息公开的进程中扮演着推行者、主导者的角色,这一特性导致政府在主动公开或者依申请公开过程中存在较强的权威的意识,而忽略了在政府信息公开推行过程中扮演传播者的媒体和扮演接收者的公众,再加上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就是实现科学、民主行政,建立服务型政府,因此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三位一体”协作机制,才是政府推行信息公开的合理模式(见图4),而不是信息流通不畅、相互推诿及怀疑。

图4 政府推行信息公开的理想模式

(二)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

制度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事件对政府公信力和政府形象的损害是无法挽救的,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行起着极为重要的催化剂作用。本文所构建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够作为评估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机制建设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重点。例如本文提出的A级风险因素即风险预警能力、风险防御能力要求机制建设中应当构建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联动机制;信息曲解度、媒体关注度、媒体倾向度要求建立合理的风险引导机制,引导信息走向、媒体视角;媒体关注度、政府公信力要求建立合理的风险沟通机制,使得媒体关注转向有助于风险解决的一面、使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力大幅提高(见图5)。

图5 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

(三)建立“舆情监控站”

顾名思义,舆情风险的最直接的影响要素就是“舆情”,是公众意志的体现。现阶段由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同时存在,甚至相互融合,舆情的传播和扩散速率不断增加。再加上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不同,在对信息解读中有明显的利益倾向性,更有甚者肆意编造导致舆情混杂着负面、消极等诱发风险的要素,因此有必要建立“舆情监控站”,实时对社会上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评论进行监测,了解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的主客观环境,避免舆情风险的发生。本文提到的“舆情监控站”应当是多元化、多角度的,包括社会监控、网络监控、实体监控等。

但是本文同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在进行权重计算及案例评估过程中依赖于专家打分及问卷调查,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当应用更多科学、精确的客观数据去得到评估结果,从而更好地规避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更好地推行政府信息公开。

[1] 百度百科:政府信息公开条例.[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政府信息公开条例.sefr=enterbtn,2017-01-20.

[2] 崔露方,翟利鹏.基于演化博弈的同级政府间信息公开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06):56-60.

[3] 许鑫,邓璐芗.基于博弈论的政务信息共享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05):71-76.

[4] 赵润娣.国外开放政府数据政策:一个先导性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01):44-48.

[5] 夏义堃,丁念.开放政府数据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信息活动的影响[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12):1-19.

[6] 张建彬,黄秉青,隽永龙,等.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质量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16,36(05):41-46.

[7] 刘磊,邵伟波.公众参与视角下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评估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37(03):73-78.

[8] 蒋宇,兰月新,刘冰月.面向舆情预测的突发事件首发信息风险评估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03):19-27

[9] 霍良安,黄培清.科普教育及媒体报道对于不实信息传播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02):365-375.

[10] 张勤,李静.论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公信力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5(08):19-22.

[11] 瞿志凯,张秋波,兰月新,等.暴恐事件网络舆情风险预警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6):40-46.

[12] 孙一凡,兰月新,张鹏,等.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网络谣言风险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5):14-19.

[13] 黄 炜,黄建桥,李岳峰.网络恐怖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7,(04):41-46.

[14] 百度百科:帕累托分析法[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ABC分类法?FRomtitle=帕累托分析法&type=syn,2017-05-20.

ConstructionofPublicOpinionRiskAssessmentIndexSystemforGovernmentInformationDisclosureanditsStrategyResearch

XUE Xin-bo,ZHOU Zhong-li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void public opinion risks,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in 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promote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mocratiz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better promo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t is essential to construct a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by using the YAAHP software after an analysis of public opinion risk event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and the impact factors. Then by using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expert investigation method, the weight of indexes is determined, and the risk factors are assessed, so as to assess the level of risk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In this paper, the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constructed, and three levels of public opinion risk factors and five levels of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warning are determined, and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senior risk factors.

Keywords: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public opinion risk; government credibility; YAAHP; ABC class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03

A

1672-4860(2018)03-0069-7

2018-03-21

薛新波(1991-),男,河南焦作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舆情。

周中林(1969-),男,四川绵阳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舆情,竞争情报。

本文系四川图书情报研究中心项目“政府信息公开的舆情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CTQ2016YB17)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政府公信力政府信息公开
辨析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伦理自主性研究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网络时代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政府如何破解“塔西佗陷阱”的对策剖析
政治信任的缺失:对城管“妖魔化”现状的一种解读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责任政府建设的思考
浅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
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与评价实证研究
网络舆情视域下政府公信力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