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2018-06-27刘美容
刘美容
【摘要】新课堂就是学生的课堂,新课堂上必须有学生的语言和声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进行语言交流,让语文课堂在学生语言中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收获学生实践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兴趣;合作探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特级教师朱永新老师也强调:“什么是新课堂?新课堂就是在我们的课堂上不仅要有教师的语言,更要有学生的语言;学生的语言占据课堂份额越大,课堂就越接近素质教育课堂改革的需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语言回响在课堂中,让课堂在学生语言中绽放精彩、收获硕果。
一、激发“语言”兴趣,成就主动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真正对学习内容或行为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会积极思维、踊跃发言,生成“我要学”的最佳学生状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科学方法,或以亲近的教学态度营造出融洽的师生关系,或以教师语言、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问题、动画等学习情境,有效降低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语言”的恐惧感,激发学生学习乃至在学习中踊跃发表自己“语言”、展示自己“语言权利”的兴趣,让课堂学习在兴趣动力引导中开启主动之旅。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并没有按照原来的直接入题,而是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了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让学生来竞猜,成功地激发出学生“言语表达”的兴趣;在学生揭示出“落花生”谜底后,我趁机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见所闻对“落花生”进行介绍。在兴趣和贴近生活的引导下,学生对“落花生”文本产生了疑惑,主动拿起课本进行阅读与探究。
二、创设“语言”环境,成就互动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语言权利只有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双边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地发表“语言”,必须开展合作探究的开放型课堂教学,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说自己所想、辩同学所论”,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新知的殿堂、互动探究的舞台,让学科知识在学生语言互动中生成,让语文素养在语言交流中发展。
在精读课文《鲸》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说明方法”这一重点,我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合作探究,在课文中寻找各种说明事例,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总结。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精彩。在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上,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发现了很多说明方法: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假设;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这就是学生语言交流的生成,是发挥学生主动的精彩!
三、引导“语言”思维,成就内涵课堂
在课堂中时常出现让教师啼笑皆非的事,那就是学生“启而不发,发而不对”,不仅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自信,让课堂由高昂变得低落。所以,面对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我们教师不能任由学生进行随意猜测,需要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的认识产生“顿悟”“灵光闪念” “豁然开朗”,从而以科学的语言表达出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与感悟,高效化解语文课堂中的难点教学,实现语文课堂的内涵式发展。
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就因为我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展示出丰富的“语言积累”,克服了三言两语的浅薄,让课堂充满内涵:
情景1:面对老师引导的狼牙山边上这条易水河,你想起了什么?一位学生站起来,充满深情地“言语”:春秋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在易水边相送,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变成千古绝唱。
情景2:面对“第二次考验是一次怎样的考验?”这一问题,一位学生积极从课文中挖掘:我体会到三面是“悬崖绝壁”,就是前面无路可逃了。“斩钉截铁”是他义无反顾选择了悬崖绝壁的那条路,说明他为了老百姓不顾自己的生命。
四、评价“语言”行为,成就激情课堂
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诱导学生在课堂中多“语言”的良好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真谛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教师多样、灵活、生動、丰富的鼓励评价,能使学生如沐春风,焕发对学习的更大积极性,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针对小学生对课堂“语言”的展示缺乏持久性的现状,我总是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学生“语言”展示中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在激励的评价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语言”展示行为更有兴趣、更自信、更有激情,也让语文课堂在激励评价中焕发长久的学习激情。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精彩的课堂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释放学生的语言权利,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语言”中体验成长的尊重、感受成功的自信,让课堂在“语言”中展现语文的魅力,收获实践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郗慧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J].中国校外教育,2017(5).
[2]朱晓.小学语文教学重在拨动学生主动性之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