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8-06-27龚英蛟

课外语文·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初中语文

龚英蛟

【摘要】在初中语文新课标精神指导下,以部编版教材为载体,依托课堂教学活动,采取“阅读—写作”并进教学策略,在读中写、在写中读,并进开展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为学生创造“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读写一体机会,通过深刻经历和感悟收获“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并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阅读来训练学生理解、思维能力,通过写作来提高学生运用、表达能力,采取“阅读—写作”并进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新的训练,把握每一篇新体裁、有意蕴、有内涵的题材,围绕课文蓝本在写作中深化阅读。经过这一 点,在阅读学习中获得写作启示,在写作实践中获得阅读内驱,实现“阅读—写作”水乳交融,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并进教学依据

(一)新课标精神落实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要求与写作教学要求具体描述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应该是一个整体,是一种并进教学关系。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边阅读边写作,在阅读中体验感悟,丰富学生思想,学习借鉴课文表达技巧、方式、方法,促使学生写作水平向经典趋近。同时,学生在阅读中构思、仿写,又能在写作中更了解课文立意、构思与语言,使得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悟更加深刻,在写作中深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更走进作者、课文,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并进教学,以读促写、以写导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关注阅读与写作的并进关系,在读中写,在写中读,打造一种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状态,很好的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大目标。

(二)部编版教材解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在初中语文新课标基础上,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守正创新。从整体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为:以十八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充分发挥新教材在语文学科育人的独特优势,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合理有序安排语文学习内容,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抓住语文根本守正创新;以学生为本,突出听、说、读、写语文整体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与写作是教材的主体,其中阅读侧重于培养学生一般文章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作品初步欣赏能力,写作与阅读教学相配合,侧重于培养学生一般性文章与应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守正创新”具体体现为:第一,将写作独立开来,与阅读并列,编排在每单元课文阅读后,围绕固定训练专题编排内容,形成“写作专题”自成体系;第二,从阅读思路、行文等方面,指导学生学会写作,随文而教写作学习,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系,体现阅读方法对写作的迁移,善于将读写有机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序安排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內容,重建阅读与写作教学知识体系,系统呈现阅读知识与写作知识。

二、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并进教学策略

(一)积累:炼字、斟词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优秀的经典作品,对遣词造句十分讲究,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对字词运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字词运用承载了我国数千年历史,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智慧结晶。

在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并进教学中,第一阶段是积累阶段,是炼字、斟词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去体会和感悟课文中字词运用的妙处,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敏感度。如朱自清笔下的《春》中,这样描述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让学生体会其中“偷偷地”“钻”“打滚儿”“踢”“赛跑”“捉迷藏”等字词的精彩之处。作者朱自清可以在恰当的地方运用能够表现春草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字词,是作者“炼”字、“斟”词的过程,从而运用恰当的字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优美的字词,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阅读—写作”的语言,更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斟酌字词的态度,从炼字到斟字、从炼词到斟词,同时有机融合“阅读—写作”。

(二)学习:句子、篇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课文需要我们去阅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写好。在阅读中,从句子到篇幅,紧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中心句子,明白课文阅读的内容,明确课文阅读的主旨,把握课文阅读的思想情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遣词造句,理解谋篇布局,充分理解课文阅读中蕴含的写作教学功能,从句子到篇幅,透彻理解句子、篇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句子是一篇课文的基本单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从课文的每一句话出发,到课文的谋篇布局,才能在阅读中深化写作学习。在阅读中,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篇幅,层层相扣的训练,让学生分析了解句子基本成分、语言规律和形式,掌握句子基本主谓宾,在阅读潜移默化中迁移写作知识,获得写作知识启示。如,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阅读—写作”并进教学要点,对课文篇幅的分析,总结对写作的启示,具体如下:第一,“文从字顺”表达,生动描写,朴实叙述;第二,“以小见大”选材,选取典型而又平凡的材料;第三,“以情带事”结构,突出亲切而又真挚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并进,从课文中来,到课文中去,反复揣摩体会课文句子、段落、篇幅,还原到课文写作的思路,提炼出写作的技巧。在课文深化学习阶段,从句子到篇幅,通过阅读理解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写,是对写作知识学习吸收的过程,也是深化阅读的过程。

(三)跨越:模仿、创新

经历了积累和学习两个阶段,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为有机整体,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是阅读思维和写作表达一体化的过程。初中语文从模仿到创新是一个新的跨越开始,从对课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到写作的立意选材、线索结构、语言表达,是开放阅读到自由写作的创造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仿词、仿句、仿篇再创作,一步步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写作呈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可喜局面。在模仿写作训练中,应注重从仿到创的扩展和延伸,以语言能力为中心,充分训练“阅读—写作”,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如,《背影》阅读教学结束后,围绕课文选材、结构、表达三个特点,要求学生仿写作文《我的……》。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母 爱

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爱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爱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它的存在!

一天下午,伴着渐渐西沉的夕阳,我背着书包,一路哼唱着小曲来到了妈妈的办公室。刚进办公室,妈妈头也不回地说:“你先写会儿作业,我去交个材料。”天好像一下子阴沉了下来,本想着妈妈能给我几句暖心的问候,但是……

心情低落的我,随意地翻着妈妈桌上的资料。忽然在桌子最显眼的地方有一张字条映入我的眼帘:帮女儿买排球!我忽然想起:前天老师要求大家把排球准备好,可昨天妈妈忘记了,我当时还与妈妈起了不小的争执。而现在的我,低下头,轻轻地把字条放回了原处,心里一股暖流,好似一颗夹心糖,一下子迸发了出来。我的心里软软的。

……

窗外夕阳下的母亲格外迷人,在我心中是如此的高大。妈妈平常对我好似丝毫不在意,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

那一刻,我的心软软的。

分析:通过仔细阅读学生的作文,对学生作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及环境、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展现出与《背影》中父爱相类似的“母爱”,进一步理解了母亲,理解了母爱。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学习,作文的仿写视野扩大了,立意更深刻了、想象更开阔了、语言更有特色了。

三、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并进教学策略体会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以及部编版教材的守正创新,在教学实践中经历积累、学习、跨越三大阶段,实行“阅读—写作”并行教学,完成炼字、斟词、造句、谋篇、模仿、创新的学习循环,从外在的“阅读—写作”到内在的“思维—表达”系列化转化,缔造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凤.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梁云堂,趙景宇.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索[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

[3]刘森,姜娜.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