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比
2018-06-27叶子璐
叶子璐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两本教材作为比较对象,简单地从教材的几个方面去进行对比,发现两套教材的不同之处,从而对比得出部编本所呈现的特点,并以此总结出在教材编写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部编本”教材包括两部分,初中教材与小学教材。本文重点研究部编本初中教材的版本。“部编本”全称为“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6年9月先行在七年级投放使用,逐步取代原有的初中语文教材。现阶段,初中使用的语文教材,还是遵循 “一纲多本”的原则,有8种版本。而“部编本”的使用,现阶段初中使用量达到全国的60%左右,其覆盖面积还在逐步扩大。虽然“部编本”使用量在逐渐扩大,但目前还有一些地区在使用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简单对比两种教材的差异,得出结论,以便人们借鉴。
一、两版本教材对比
(一)课文总量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有六个单元,每单元5篇课文,共30篇文章,而部编版同样也有六个单元,但每个单元缩减到了4篇文章,一共只有24篇,在总量上部编本明显有所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课文虽从30篇到24篇有了数量上的减少,但是课文数量在名著导读、课外阅读以及写作的分量上是有所增加的。
(二)编排方式
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都是通过单元主题的形式,人教版也不例外,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个角度进行编排。如果把部编本也按单元主题编排,那么两版本单元主题如表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本教材无论是从选材还是内容上都存在一定意义上的重复。两本教材都极力地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但不同的是,部编本不单单是从主题内容来编排教材,除了将人文性贯穿教材整体的线索之外,部编本还将语文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各个因素都贯穿到整套教材之中,其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和课后练习中。
(三)学习要求
人教版教材整册的学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经验体会情感—默读,重点把握情感—朗读,整体把握文意,深入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注意修辞表达效果—默读,标出关键语句,把握线索,概括中心—边默读边摘录,理清思 路—深入理解文章,快速阅读,关键语句带动整体阅读”。朗读与默读交叉进行,注重情感的把握。
部编本“朗读,注意重音和停连,把握大意,品味语言,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朗读,体会情感基调,注意语调和节奏,整体感知,体会情感——默读,把握基本大意——默读,找关键句,划分层次,理清思路——默读,勾画重要句子,学做摘录,概括中心思想——快速阅读,用关键句带动整体阅读,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这一学习目标注重阅读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两种版本都重点关注朗读、默读、快速阅读的阅读方法,但人教版只是指出了要采用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如何具体操作并没有说明。部编版则将阅读方法具体地教授给学生,每单元侧重点也不一致,先是“注意重音和停连”,接着“注意语调和节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语文知识学习的规律,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知识规律和学生的认知顺序编写,先是整体掌握大意,再进行具体的细分,找关键句、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中心,最后用关键语句带动整体阅读的方法进行快速阅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逐步增加。
二、部编本所呈现的特点
(一)选文重视学生自主构建
部编本教材最有特色的就是教读课替代之前教材中的精读课,自读课取代之前的略读课,自读课中采用旁批和阅读提示的方式培养學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标》中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旁批和阅读提示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自主地感受课文产生独特情感体验、产生个性化解读、构建知识。
(二)选文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从编排方式看,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显性的单元主题串联整个教材,一条隐性线索将语文素养各个要素穿插在整部教材之中,主要体现在导语和课后练习中。这一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不仅强调人文性也注重工具性,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三、小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材一直在不断更新,从之前的“一纲一本”到“多纲多本”再到现在的“一纲多本”,发展到现在,由人教版到部编版的这一发展演变过程,都体现了不同时代对教材的不同要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现代教材编写中,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材,尤其是教材选文。特别要注重选文的时代性,这样随时代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符合学生经验的优秀文本,这些文本中不乏适合放入教材让学生学习的文本。
课标的“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教材编写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和革命建设传统,对于经过历史长期沉淀遗留下来的文学经典,教材需要继承和弘扬,但也要注意学生的认知发展,将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材选文相结合,注意教材选文的阶段性,这样才能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