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物理教学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

2018-06-27黄勃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职教学物理教学

摘 要:物理规律是抽象的,教师必须化抽象为具象,并在教学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对各种规律的理解的目的。本文将从中职物理教学的两大特点出发,简要介绍我国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时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及对策,具体阐述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要点。

关键词:中职教学 物理教学 形象思维能力

引言

中职物理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物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困于各种抽象的概念,从而无法完全理解一些物理规律,这实际上暴露了一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锻炼学生各种不同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中职物理教学的特点

1.重视探讨规律的过程

物理规律揭示的是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所有的物理规律都具有抽象的特点,用文字进行描述难免会有表意不明的情况,另外,为了避免学生陷入各种学习误区,教师必须重视各种物理规律推导过程的教授。正确理解物理规律的推导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严谨的体现,物理学科与数学学科一样,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物理学习打好基础[1]。

2.重视教学实践

将抽象的物理规律具象化的重要方法是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只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中职物理教学的许多课程内容是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如打点计时器、加速度测量等内容,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当尽量给学生创造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条件。即使无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亲自进行实践的机会,教师也应当尽量创造条件在课堂上演示各种物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只有进行演示,学生才能近距离探究各个实验的细节,才能对各种物理规律有具体的感受。

二、我国中职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我国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于书本知识的讲授,教学中涉及思维能力提升的内容较少,这导致我国各中职院校要开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活动时无经验可借鉴。教师必须从头开始设计教学方案,并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总结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但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教师很容易在创新过程中四处碰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面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不妨成立专门的形象思维能力研究小组,将各个中职院校的优秀教师集结起来以加快研究进程。除此之外,国外的物理教育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方面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育部门可以组织我国专家学者出国学习,国内的专家学者可以对国外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造,使之符合我国中职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服务。

2.教材中涉及形象思维能力的内容少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中职物理教材已经有较大改进,但涉及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依然较少,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知识。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教育部门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修改,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并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还可以灵活利用当代慕课、微课等网络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关提升形象思维能力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脱离课本内容的束缚,还可以获得名校名师的教育资源,学习名师的物理学思维方式,可谓一举多得。

3.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理解教师的课堂拓展内容,才能在拥有强大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锻炼形象思维能力。但我国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还不够灵活,这就要求我国中职学校教师更加重视物理课堂的课堂效率,在课堂上增加提问次数,防止学生上课走神;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仔细分析学业成绩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教师还应当改进学业考核的方式,提升平时成绩在期末综测中的比重,提升学生各种投机行为的成本。

三、中职物理教学对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要点

1.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即由结果探索原因的思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各种规律便是物理研究的结果,要求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具有逆向思维,便是要求学生推理出规律的由来。在中职物理教学内容中,有关“光”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要求极高。在考察光的可逆性这一知识点时,许多题目会给出人眼看到的某一现象,然后要求学生画出光的来源,这实际上就是在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再如在一些考查声音的相关试题中,题目会告诉学生听到某一声音花费了多少时间,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声速的相关知识计算出声音来源与听者的距离,这些题目实际上都是在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2]。然而,逆向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只有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做到灵活应用各种知识,最终做到执果索因,真正达到锻炼逆向思维的目的。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学生从一个现象联想到多种现象的能力,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考察突出表现在一些信息量较大的题目上。如在一些求物体质量的题目中,题目往往会给出物体的面积、体积、材质密度等信息,而物理学中能够计算物体质量的公式有很多,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公式,只要信息足够多就可以得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利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区别在于计算过程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做题时,学生能够联想到的公式越多,对他们解题越有利,因为只有拥有发散性思维,熟知多种公式,学生才有选择权,才有可能从这些公式中选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从而节约解答的时间。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当关注每个公式的变形和延伸,在对每个公式进行变形的时候,最好能够在各种形式后面附加例题的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真正了解不同形式在不同情况下的用法[3]。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各种规律的推导过程并对各种推导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归纳的标准可以依据各个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强,则可以将推导步骤的复杂性作为依据进行归纳;有的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强,则可以将推导过程中使用的公式作为依据进行归纳;有的学生对不同时期的物理学发展的特点比较敏感,则可以根据各个规律被发现的时间进行归纳。总而言之,归纳的依据必须因人而异,必须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并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注重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

感性思维是指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感受能力。所有的考试题目都来源于各种生活中的现象,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用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那么学生在考试中遇到不同的题型便会有熟悉感,这便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解答试题的难度。除了提升学生对题目的熟悉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4]。从课本上获取的知识,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在一个固定的知识框架内进行学习,但引导学生自己去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方式不会受到各种学习框架的限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结语

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升学生多个学科的学科素质大有裨益,尽管我国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关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各大中职院校的教师正在不断努力,力求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不断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师生都应当有信心解决各种困难,共同为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洪刚.物理教学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3(28):270.

[2]李立.在物理教學中注意培养学生能力[J].才智,2014(15):183.

[3]罗永祥.开启智慧的钥匙——谈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04):54-55.

[4]赵丽媛.浅谈物理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4(16):197.

作者简介

黄勃生,1986-02,男,汉族,广东省汕头市,大学本科,中职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物理

猜你喜欢

中职教学物理教学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提高中职舞蹈课教学效果之我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关于“比较法”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