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体系的途径

2018-06-27丁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丁欣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高职学院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 教学体系的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所处环境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高职院校应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把职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通过不断完善职业生涯教学体系,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学生能“水到渠成”式的面对就业市场,实现充分就业。

一、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

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许多大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在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高职院校应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他们逐步完成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一,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了学生个体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最终促进学校整体就业率的提高。第二,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学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开始注意市场的变化,对专业和课程设置做出及时的调整,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促进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三,促进了人才培养新理念的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学校形成全面、全员、科学、服务育人的理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自我。评估自我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如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2.正确进行职业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而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比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行业的非正式团体规范等;

3.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有现实的可行性。

4.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

5.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要指导大学生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比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从事社会兼职工作、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回校与大学生座谈交流经验等。

6.评估与反馈。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因此,要指导学生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从而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

三、探讨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体系的途径

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共同探索,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从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分阶段、分重点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有调查显示,只有2.8%的学生表示对高考时填报的专业非常了解,只有12%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出于对专业的兴趣,这使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和走向社会时一片茫然。因此,从大学生一入学,就实施全程职业指导,有计划、分重点地在学校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纳入必修课程体系;可以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由专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设计自己接受教育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同时将职业指导渗透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任课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传授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種规则。

第三,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制度;除以讲座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外,还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和辅导。学生可预约与辅导教师面谈,或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求职信、履历表等资料上传给辅导老师以获得具体细致的指导,以便实施就业规划,实现就业。在对毕业生群体开展就业教育与指导的同时,注意个体教育与指导,体现职业规划指导的个性化设计要求;

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不断修正规划,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动态特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以社会为导向,学生只有密切关注职业的发展变化,学会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使自己的职业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并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第五,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和服务化; 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要求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指导与社会的就业和职业指导应相互渗透。成立学校职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设置专门课程,在教学中进行职业指导渗透,校内有专职教师咨询,校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合作等。构建完善的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及援助体系,提供完善的服务,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方面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开发出一套受到认同的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通过全程化、专业性、实用性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有效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