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探究

2018-06-27张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探究教学

张静

摘 要: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情感常伴随左右,并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常忽视情感对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 教学 探究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我国教育实践中,有忽视情感对教学作用的倾向,甚至由于过度强调竞争,使一些学生出现学习焦虑、学习恐惧、以及厌学等消极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和调节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学习的最佳情感状态,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应的内心体会,当语文作品中的某些场景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时候,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比较积极地情感。会带着依据实际生活得来的感悟去学习语文,更加深刻的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2.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某篇课文时,假如学生觉得这个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又说不出来好在何处,说明学生鉴赏文学的能力有待提高。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包身工》这一课,文章的主题是旧社会压榨童工的丑陋罪行。教师需要先对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具有初步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生活与包身工生活,突出包身工惡劣的生存条件,学生情感上受到极大的触动。

3.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语文认知教育

心理学相关知识显示,教育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相统一的过程。同时情感过程对认知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任何内容、方法都要注意与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它是一篇说明文,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方法与技巧,教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展示现实中克隆的实际例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说明文的方法与技巧。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1.教师在教学中对情感的调节

(1)注意学生之间情感的相互影响。学生之间的学习情感具有相互“感染性”,可以是积极情感的相互“感染”或相反。教师要及时捕捉情感的信息源,并加以控制。例如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加以赞扬,对难以发言的学生加以鼓励;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采用集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集体的形式助长学习情感情绪的高涨;又如对学习涣散的学生采用提问的方式使之振作精神,又对纪律松散的学生运用暗示的手法等。

(2)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按照西米诺夫的信息理论:如果一个有机体因缺乏信息而不能适当的组织自己,那么神经机制就会使消极的情感开始行动。由此可见,教学如果不能使学生掌握新的信息或强度不够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感,教师期望着学生能积极学习,实际上学生也期望着教师能给他们提供有用的新信息,虽然情感理论家麦孤独非常主观的认为每种情感只同期望有关,但其积极的一面即情感确实是与期望有关的,所以教师的教应该满足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期望。

(3)会运用表情来控制学生的学习情感。拉扎勒斯认为我们对于寻求、反应或对具体刺激的注意都是有倾向性的,这种倾向性决定了我们于外界的相互作用。而人们的认知在变化着,所引起的情感反应也在变化着。在教学中也是如此,①学生对教师运用表情所做出的信息的反应是有倾向性的;②学生情感倾向是积极还是消极决定于对教师输出信息的认知评价;③教师的表情信息在不断的变化着,因而会引起学生的情感随之变化。教师的任何表情行为的意义都可能对学生主观的情感体验或态度密切联系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对他们的情感进行控制。

2.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与内涵

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融入进去,例如在讲解李白相关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将盛唐的背景、才子的风貌以及李白的生平、才情、狂傲介绍给大家,使学生更好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感受古典文学之美。

3.教师对工作与学生要有热爱之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及工作内容有着一定的情感,在课堂教学激情洋溢,与学生在心灵上产生交流。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思维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4.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情感性的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需使用情感性语言。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我们番禺的农产品》一课,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猜猜看”,让孩子们通过摸一摸,闻一闻来猜猜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农产品。大家猜出其中一种农产品是番薯,教师便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大家介绍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蕉门红”番薯,当教师说到“蕉门红”番薯在清末期间曾是贡品的时候,突然响起一个男孩子的声音:“真好笑,皇帝也喜欢吃番薯吗?”在学生的认识中,皇帝是吃山珍海味的,怎么会爱吃番薯这种粗粮?于是,教师向全班同学抛出了讨论的话题“什么样的食物才能进贡给皇上?”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山珍海味。”有的说:“鲍参翅肚。”有的说:“很好,很好,很好,很好的东西。”教师顺势点评提升:“哗,用上这么多很好来形容啊,那就是说要百里挑一、精挑细选的优良品种了。瞧,我们这儿的蕉门红番薯,就是因为品种优良,才被选为贡品的。连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皇帝,都爱吃我们这儿种的番薯,说明这儿的番薯确实不错!”这样,一种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感情从心底油然而生。首先教师使用情感性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感情与思维。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线的教师需要积极地思考与探索,促进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探究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